苏小蒙/ 我这个作家不著名
苏小蒙在作协座谈会上。
主编寄语
由于商品经济和多媒体的冲击,在文学进入边缘化的今天,工人作家苏小蒙的这篇文章,从一个层面见证了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执着于文学的仍大有人在。
也正因为有许许多多人像苏小蒙这样“不著名作家”对文学的坚守一一我们的文学百花园才一派姹紫嫣红、千姿百态……
我这个作家不著名
苏小蒙
青年苏小蒙和著名诗人王怀让合影
有一次,我应邀到郑州大学参加大学生的文学社团活动,当主持人介绍我时,说:这是著名作家苏小蒙先生!
我一听,猛得一愣。如果说我是一个作家,尚能接受,因为按照社会对作家身份的普遍认同,我是作家协会会员,如果不是作家,怎么能进入这个圈子?人家也许出于对我的尊重,抑或”抬举“,把我与"著名“两字联系在一起。说实在的,这个玩笑开大了。对我而言,我有自知之明,总觉得有点儿被戴"高帽子“之嫌,我既没有创作出流行于世的经典作品,更不可能著作等身,只是写过一些东西,借用著名作家王朔的话:我只是一个码字的!
但是,说心里话,既然号称"作家“,我何尝不想“著名“呢?”著名”了,我不仅可以以此资本调出工厂,从事"专业”,弄不好,还可以以“深入生活“为名,到某党政机关弄个"领导“当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我国自古以来文人骚客所梦寐以求的志向与追求,我本凡夫俗子,当然也不例外。
岂知“著名“谈何容易!
作为一个作家,要想“著名“,必须有"著名作品",也称"代表作"。就像人们提起巴金,必然会想到他写的《家》《春》《秋》这”激流三部曲“;提起郭沫若,必然会想到他写的诗集《女神》;提到冰心,必然会想到她写的散文《寄小读者》;提起丁玲,必然会想到她写的小说《沙菲女士的日记》……因为作家是以作品立身的。
自从踏进文学门坎的几十年来,我一直想写一部那怕一篇属于自己代表作的"著名作品“。即使写的作品不能载入史册或引起社会的轰动效应,最起码也得像一颗石子投入河中,能激起一点儿涟漪……因此,我像我当工人一样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废寝忘食,既写小说、诗歌、散文,也写杂文、随笔,长的短的垒起来不下上百万字。不过,令我耿耿于怀的是,除了在报刊上发表后,认识我的人偶尔会来一句:又看到你的“大作"了……余下的就是悄无声息。
苏小蒙执着于文学的精祌引起媒体关注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想想也不足为奇。一是我没有上过几年学,自己最高的学历只接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拿现在说事儿,不是文盲也是半文盲,起点太低。要不,我怎么会当工人呢?虽然不少人认为我"自学成才”,所谓“自学“,不过是平常喜欢读书看报而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溜",这么点儿水平,就是撑着我写,又能达到何等层次?二是我这个人属于外向型性格。这种性格最大的特点是很情绪化,内心容易外露,感情容易激发,做什么事都心急火燎,好动忌静,久坐生烦,耐不住寂寞。因此,要想"十年磨一剑“是不可能的。由于急于求成,造成缺乏精品意识,这种不善于精耕细作,无疑是写作上的大忌,这样就注定我在写作上难成大器。再者,多少年来,我一直在工厂当工人,写作都是在工作之余进行的。在圈内大家都称我"工人作家”,我也如此认为。在当今当工人是最不吃香的职业环境下,像我这样的社会地位,决定了我难以进入文坛的主流,难以引起社会的重视。因为在我写作的实践中感受到,但不是绝对的,不少所谓的"著名作家”,只是由于把持了体制内的一方天地,"近水楼台先得月",完全是圈子内炒作起来的。所以说我想成为“著名作家”,只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美梦而已。
不过,静下心来想想,在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文坛上,作家确实有水平高低大小之分。如果要求每个作家都成为“著名作家“,也不现实,正如咱们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伸出十个指头有短长。所以说,在文学创作这支庞大的队伍里,"著名作家"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像我这样执着于文学的芸芸众生。
苏小蒙执着于文学的精祌引起媒体关注
其实,著名作家又有什么了不起?纵观古今中外,不管写出多少名著的人,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和一切人的特征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多个三头六臂,更没有什么奇异功能。只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不同,他们所受的教育和影响不同,所以才在特点的历史条件下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任何伟大的人物,如果没有造就伟大事业的历史条件,他们绝不可能创造影响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功绩。依我之见,著名作家之所以能够"著名“,恐怕也能这样解释。
我这样认识,并非持的是那种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嫉妒观点。我有一位朋友,可谓是"著名作家“,他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曾一度风靡全国,洛阳纸贵。他就曾对我说:你以为我已"名扬天下”呀!在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大千世界里,实际上没有几个人注意我,更没有几个人再乎我。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天下的人知道我,和天下的人都不知道我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吃肉还是肉味,吃菜还是菜味……他还拿我作例子,说:比如你,虽然至今没有"著名”,一边当工人,一边搞创作,我看你的人生未必不充实,生活未必不快乐!
这话,我觉得不能说没有道理。
虽然我至今未能写出"著名作品”,当然也未成为“著名作家“,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对文学的坚守,仍旧以如既往地坚持写作。我想,即使我写出来的东西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我的文学价值观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我依然不会放弃,不会失去写作的兴趣与激情,因为写作给我带来的愉悦是任何形式不能替代的。
作为一个作家,不一一严格地说作为一个工人作家,我人生中有这么一点儿快乐就很知足了。因为市场经济的竞争、生活节奏的加快、一家三口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压力,想找一个人倾诉一下心里话很不容易,所以我心里的话只能通过写作用笔在纸上说说,让我的所想所思,和我周围工友劳动中的喜怒哀乐、欲望与诉求能放在我写的文章中体现。我想,不管我在文坛上的地位多么卑微,就如同一棵不起眼的小草,无论是生长在乡村的荒山僻岭,还是被移植到繁华城市的街心花园,无论在哪里,我都将顽强地活着、坦然地活着、骄傲地活着,用自已微弱的生命装点着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就是我,一个工人作家对写作的立场与态度!
(选自苏小蒙即将出版的散文随笔集《我的似水流年》
作者简介
苏小蒙,本名王明信。男。1946年3月生。1964年3月参加工作。原在郑州三棉当工人。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工人作家的身份活跃于文坛,陆续发表一百多万字的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杂文等作品,出版有长篇回忆录《我当工人的日子》一部。曾任郑州市职工影视评论小组组长、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协会秘书长、河南青年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后来先后供职于《郑州工人报》《经营消费报》《河南新闻出版报》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系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队伍领军人物之一。现已退休,现为河南省阅读学会常务理事。
“河南文学”是河南省阅读学会下属的一个纯文学公众平台。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国各界征稿(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
本平台每周一、三、五更新
投稿邮箱:zzzuojia@126.com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编辑部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冯新林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