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雪杰/端午到,艾叶香(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裴雪杰
在我记忆里五月的这个节日被大人们俗称为“五月端阳”,那时候法定节日不多,春节过去,小孩子们能盼到的可以改善生活的节日就是这“五月端阳”了。倏忽间,又是一年端午到,又是一年艾叶香。这端午节,不同地方还真有不同的味道。
上学时了才知道南方的端午还有龙舟赛的习俗。老师讲解到这一对话也适时给我们补充了些龙舟赛内容。原来在中国文化里,赛龙舟是中华民族端午节的主要习俗,龙舟比赛也是为了纪念屈原,老师我讲解道“历史记载说屈原受了不公正待遇,郁闷之极要投江而死,而那时的人们都舍不得这名贤臣投江死去,于是许多人划船追赶,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好多人怀疑屈原真的投了江,无奈的之下只好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避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从那以后每年五月五日他们都以划龙舟来纪念他。”
屈原,这一响亮的名字那时就在在小小的头脑中扎下了根。
出生在北方家庭不富裕的朋友青说,现在的孩子们的端午和端午味道,如果没有历史传承那一定无关味道,有的只是手和脚被白白的黑黑的红红的蓝蓝的黄黄的亦或是其他种种颜色所搓成的细线缠绕着的装美丽装酷装辣喜悦假象,还有被青青的艾叶净净的河水熬制成的艾叶水冲洗过的爽爽的双眼、清朗的面颊还有清清爽爽的被节日气氛缠绕着的惬意感觉。说着说着她就动了思陷了情。
她迷离道:小时候都不知道什么是粽子,也没有吃过粽子,甚至连粽子香飘飘的味道也想象不出,当然也没有经见过锣鼓喧天的龙舟划桨等壮观场面。她的端午味道不怎么色彩、也不怎么斑斓,只是飘荡着煮熟的大蒜淡淡的味道搭配着煮熟的甜鸡蛋、咸鸡蛋、甜鸭蛋、咸鸭蛋,也或者煮熟的腌的不甜不咸的鸡蛋、鸭蛋味道。
但她印象深刻挥之不去的是有一年的端午正赶上收割麦子大作战。大人们忙着在烈日下干收庄稼这大活,小孩子们在锅灶间忙着做饭、送饭、在晒麦场看管麦子等力所能及的小活。大人们孩子们一起忙的都云天雾地晕头转向般分不清白天黑夜,以致于到最后都不知道是先过的端午后收的庄稼还是先收的庄稼后过的端午,记得的就是那年端午过的寥寥草草,庄稼收的也心不在焉。
那时侯没有现代化机器到田家地头来减轻人们的劳动量,割麦手工、绑麦手工而且需技术好的手工、将麦运到晒麦场手工加架子车工,打麦加牛车工加手工、晾晒麦子纯手工。
正在上初中的她,那时候太能体谅劳作的辛苦了。
上午她和大人们一起把那装得鼓鼓饱饱的麦袋子扛到晒麦场,下午再和大人们一起将晒好的麦子扛进家中来。也或者是抱出抱进,记不清了,反正进进出出好多好多趟,关键是还不知道累。
听她讲她那时的情景我都被累到了。累肯定是累的,干活,干那么重的超出年龄所应该干的体力活怎么能不累呢?只不过她的累被她自己想多干些活替大人分忧、被她自己想多干些活替大人分挑生活重担的心理冲淡的干干净净罢了。
我只好附和她道,苦难也是一笔财富,看现在多好。那时端午的这些酸甜味道渐渐远去,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我身上这种能扛能挑能担能忍还能让的精神,这多值得在下一代面前炫炫。
她眼含晶晶亮光笑着说,还炫炫,这样长大的我哪里值得炫,只不过皮实度有余而精细度不足罢了。
再说了,此去经年,现在还有什么值得我去扛去挑去担的呢?只不过能忍也能让是了,这其实却也只是和岁月妥协虚度光阴是了。
我知道她心底经久不息的还有浅浅的淡淡的纯纯的小小的殷殷期盼——希望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的生活越来越五彩斑斓。
作者简介
裴雪杰,70后,河南省镇平县人。工作之余,喜欢写点随笔,有小豆腐块在《读者原创版》和《南阳日报》出现过。现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
《河南文学》杂志是炎黄出版社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天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炎黄出版社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编辑部主任:赵 渝
责任编辑:柳岱林 蓝 岛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