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封里的故事-金声伯
在苏州有一种曲艺形式叫评话,源于宋代,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的吴语地区,通常与苏州弹词合称“苏州评弹”。在流行地区,苏州评话俗称“大书”,苏州弹词俗称“小书”,总称“说书”。金声伯先生是已故苏州评话表演艺术家,民间也俗称“说书先生”他生前所表演的代表曲目如《包公》《武松》《七侠五义》等等,曾受到一代人的喜爱与追捧。在家家户户一台收音机的年代,人们的娱乐活动无非就是革命歌曲、广播剧、评书连播等。现在的年轻人估计都很难想象。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广播退出了历史舞台,苏州评话这一演出形式也就慢慢被冷落,许多说书先生也改行当了电视节目主持人,过去的那些老艺术家,也就渐渐淡出人们视野。我第一次知道金声伯的名字大概是在十多年前的一次签名展览上,当时看到了一件金声伯的签名封,收藏者特别介绍了一下,说很敬仰金先生,估计也是金声伯的铁杆粉丝。之后,我查阅一些关于金先生的资料,了解到过去广播里的苏州评话《武松》都是由他所讲,这使我想起小时候曾断断续续听过这部书,依稀记得还比较喜欢,但似乎没有关心过是谁讲的。得知是金先生后,更让我加深了对这位老艺术家的了解,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一晃时间又到了2015年,看到一篇报道说,金声伯在1985年到香港演出,经朋友引荐认识了红遍东南亚歌坛的邓丽君,金声伯回忆说,邓丽君邀请他在香港半岛酒店喝咖啡,当时邓丽君并没有浓妆艳抹,但天生丽质,气质高雅,喝咖啡时话并不多,笑眯眯的。他还说当时花费40多元港币,折合人民币400元,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这件事情也足见金声伯在评话艺坛的地位。邓丽君因为听不懂苏州话,后来曾请朋友翻译金声伯评话,用来欣赏与学习。邓丽君还送给金声伯两张签名照片。其中一张上面写道:声伯先生、夫人存念,落款时间为1985年11月26日。一位是甜美歌后,一位是评书大家,留下了这样一段佳话,令人无限遐想。看过这篇报道以后,使我更加对金先生产生好奇,当然也希望能得到他的签名。经过一番打听。得知金先生住在颜家巷X号,但一时没有合适的人引荐,而小闲那段时间时常在那个巷子经过,不免想到斗胆直接上门一试,一次在经过金先生家门口时,站在门口纠结了几分钟后,鼓起勇气按响了门铃。不一会,一位60开外的妇女开了门,我说:我找金老师,她说:在家的。奇怪的是,妇女并没有问我何人何事,直接把我带到一个阁楼上金先生面前,(后来才知道她是金先生新请的保姆,事后我还想,保姆的这个举动估计是要挨批评了)。此时,金先生正坐在桌子上看报纸,脸上看起来显得很消瘦,但精神矍烁。看到有人进来,老先生立马放下了报纸,惊讶地问道:你是谁介绍来的吗?我不好意思的回答:没有人介绍,紧接着认真的自我介绍,小辈曾是您的粉丝云云,别无他意,只想见见先生并求签名一帧,老先生放下戒备,我悬着的心也随之放了下来。这时金先生示意我坐下,并告诉我说,他一般很少见客了,身体也需要静养。我连连拱手致歉,因为也做了点功课,汇报了一下小时候听《武松》的一点滴体会,金先生微微点头应答,同时我拿出两个需要签名的信封,交给金先生,金先生也爽快的答应了。我想以金先生的涵养当然不会随便逐客,尽管想与大师好好聊一聊,但毕竟是不速之客,还是不易久留,鞠躬致谢,匆匆起身告辞了。2017年6月19日,金声伯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8岁,得知这一消息后,与金先生有过一面之缘的我,心里不免一惊。在以后的几年里,曾听苏州认识金先生的朋友介绍,都无不为他的艺术成就感叹。在观众们的心目中更是素有“巧嘴”,评书泰斗的美誉。他所培养的很多优秀评弹学生,如今仍然活跃在艺术舞台上。
金声伯评话《武松》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