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3-103(3,4,5)

继续学习水肿病。这次连续了三小段音频的笔记,但是序号仍然不变,可以对上相关视频、音频。大家可以对照听课学习。
条文
桂林本伤寒论14.59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皆肿,四肢亦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感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
【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尚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荣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咽喉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沉紧不去,其病不除,复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咳喘逆,当先攻其冲气令止,乃治其咳,咳止,喘自差,先治新病,水当在后。
解释
这一条解释的是一个水肿很厉害的病人,而且有奔豚迹象,脉沉说明是有水,脉紧说明有寒,水寒大概会凝结在小腹部位。
年轻的时候阳气盛,还没有明显的症状,等到年纪大一点,三四十岁以后,就会变成阳虚阴实的体质,可能发生奔豚。
如果被医生误认为是痰饮而用下法(因为可能会有皮肉跳动的情况,医生会觉得这是痰饮的症状),会有可能使阳气更虚。
如果不幸再被医生判断为痰饮,再用吐法,可能会使患者津液变少,导致口干、烦躁、小便不利。而且会导致脾胃功能被打坏,水液运化不调而导致水肿。
如果这种情况再被医生用葶苈抽水,可能当时水肿会有减轻,但是吃饭以后脾胃阳气消耗,又会发水肿,而且会有奔豚。
这里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如果治病治坏了,引发一系列症状,甚至回到原点,该怎么治疗?
答案是从现有的症状开始倒着医。
桂林本伤寒论14.60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者,属少阴为石水;沉迟者,属少阴为正水;浮而恶风者,为风水,属太阳,浮而不恶风者,为皮水,属太阳;虚肿者,属气分,发其汗即已,脉沉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脉浮者,麻黄加术汤主之。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 甘草二两(炙)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七十个 甘草一两(炙) 白术四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汗,不汗再服,得汗停后服。
解释
水肿大致可以分成两类。脉沉的为心肾阳虚水肿(对应到现代疾病,大概是心衰或者慢性肾炎这一类比较严重的疾病),正水,石水。
脉浮的为风水,皮水,比较偏向于表(现代疾病大概对到急性肾炎这一类的)。
而这两者又属于水分病,上节说到过是因为水代谢不良而发生的疾病。
如果是气分的(粘液性水肿?),非凹陷性水肿(与自体免疫有关),与水代谢相关性不大,用方是转气汤。
脉沉的一般都当成少阴系统的问题,用附子剂,不严重的可以用麻黄附子甘草汤。
脉浮的可以当成太阳系统,用麻黄加术汤。这可以当成一个总纲。
桂林本伤寒论14.61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
防已黄芪汤方
防已一两 甘草五钱(炙)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
右四味,剉如麻豆大,每抄五钱匙,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一升半,煮取八合,去滓,温服;喘者,加麻黄五钱,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有微汗差。
解释
防己黄芪汤证是表虚风水,特征是脉浮,怕风,多汗,皮肤松。
上半身可以出汗,下半身出不了汗,上半身还算正常,但是下半身有肿。
鉴别
1.和表实风水的越婢汤鉴别:越婢汤肿的比较厉害,但是怕风没有防己黄芪汤的感觉强烈。而且越婢汤有热证的表现。
2.和牡蛎泽泻散鉴别:牡蛎泽泻散肿的不厉害,比较像是下半身的水路不通,没有脉浮,性器官不肿。
3.和肾着汤的鉴别:肾着汤患者不肿,下身会感觉沉重、痛,膝盖后面比较难过。
用药剂量
根据《外台秘要》的剂量。
生姜3两,大枣十二枚,白术4两,木防己4两,黄芪5两
一般是要用到黄芪是现在剂量的1两,防己6钱这种比例就比较好。
加减:如果水肿比较厉害,加2两薏苡仁利水,如果小便不利比较严重,加泽泻利小便。
桂林本伤寒论14.62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越婢汤主之。
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解释
在上一条和防己黄芪汤对比的时候说了,越婢汤肿得是非常厉害的,很明显,也会有怕风,但是没有防己黄芪汤怕风强烈。
可以有热象,但是大部分会闷在里面。可以根据小便黄、脉浮数、滑,这些来判断。
阳虚怕风加附子,风水加术。
桂林本伤寒论14.63
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茯苓汤主之。
防已茯苓汤_
防已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解释
这一条是讲防己茯苓汤的主证。
防己茯苓汤基本上就是防己黄芪汤去白术、姜枣,再加苓桂而成的。所以治疗的地方比防己黄芪汤要更深一层,没有姜枣主营卫。
属于皮下肉外一层,所以叫做皮水。
主要的表现是四肢肿的比较厉害,有可能有抖手抖腿的表现,有奔豚的现象,也可能有肌肉跳动。
桂林本伤寒论14.64
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甘草麻黄汤主之;越婢加术汤亦主之。
甘草麻黄汤方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甘草,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令汗出,不汗再服。
越婢加术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白术四两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解释
这里主要讲蒲灰散。
它可以治疗一些湿热闷在皮肤底下,导致阳气走不通的水肿病。
阳气不通会导致手脚发凉,有点相似肝郁气滞的四逆散主治手脚发凉那种病机一样。
所以虽然手脚发凉,还是要清热利湿来通阳气。用菖蒲烧灰加滑石,外涂加内服效果很好。
桂林本伤寒论3.25
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大青龙汤加附子主之。
大青龙加附子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劈) 石膏如鸡子大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八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解释
这条是讲了太少两感的治法,如果太少两感太阳证不明显的话,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者麻黄附子甘草汤来治疗。
但是如果太阳症比较明显,比如说桂枝汤证的人出大汗,或者是大青龙汤的患者烦躁症状很明显,然后合并有阳虚的症状。这种情况用太阳病的药加附子这种开法。
桂林本伤寒论3.26
二日阳明受之,即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脉时高时卑,时强时弱,宜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
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方
大黄四两 石膏一斤 茯苓三两 白术四两 枳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五升,温分三服。
解释
阳明和太阴两感。
会有阳明的大热症状,还有太阴的消化系统症状。
叔叔说这一条弥补了《伤寒论》的一个罩门,就是小孩发烧的肚子痛,这种用黄芩汤效果不好,因为黄芩汤是治疗肚子绞痛,拉肚子。用石膏剂反而效果非常好,既能退热又能止痛(对于小儿发烧的肠绞痛?)。
桂林本伤寒论3.27
三日少阳受之,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脉乍弦乍急,乍细乍散,宜当归附子汤主之。
当归附子汤方
当归四两 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人参三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释
少阳和厥阴两感。
会同时有少阳和厥阴的症状,比如耳聋是少阳的症状,性器官抽紧是厥阴的症状,也会有不能吃饭,因为病到少阳和厥阴两感会导致五脏六腑都很不通。
但是这个治法就比较特别了,前面两条都是两经合并的治法,但是这一条都是从厥阴经入手,先治厥阴,如果厥阴病好了以后又有少阳的症状,再从少阳治疗。
咽痛补充
这里补充一个治疗咽痛的思路。
大部分咽痛是归属于少阴病的,但是也有因为肺热的,对应到经方的麻杏甘石汤,时方的银翘散。
比较特别的是可以考虑到狐惑病,(白塞氏病?)喉咙痛、心下痞,小孩可能不容易诊断,但是大人也同时感染的话,问诊要注意看他是否有心下痞的感觉。
以上是自己的学习笔记分享,基本上比较客观的记录叔叔的观点,括号中是自己的思考,因为本身的能力水平局限,如果有错误,希望大家指出🙏🏻
另外,因为公众号目前没有留言功能,可以私信我哦~
谢谢大家支持🙏🏻
(0)

相关推荐

  • 经方:越婢汤(发烧、咳嗽、有汗)

    越婢汤 [原文]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风水加术四两.(<古今录验>) ...

  • 多汗是有原因的

        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人动不动一身汗,好像干了多重多累的活儿似的.关键是不该出汗的时候汗流不止,有时候就显得很尴尬了.     多汗,从理论上讲,属于功能问题,也就是中医说的阳出问题了.正常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3

    这一节继续讲穴位,做一个收尾,同时开始<伤寒论>正文的讲解. 因为<伤寒论>主要是讲开药方的思路,对针灸涉及的其实不是很多,所以简单记录一下大家可以常用的穴位,并且艾灸的时候,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2(1)

    今天开始学习少阴方剂了,个人是比较喜欢学方剂,毕竟这是实战部分,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想法~ 11.2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2

    这篇继续讲解少阴篇. ❶ 第一页的笔记主要讲了少阴篇的死症六条,因为病到少阴以后,心肾阳虚的状况会有很多.危险的程度就增加了. 死症总结来说就是阳气耗竭. 具体表现就是下利不止,手足逆冷,烦躁以燥为主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3

    一 当归四逆汤补充 从当归四逆汤的命名原因来看,当归四逆汤的主要功能,是抓回血分中的阳气.血分有寒,所以会身体扯痛,手指发凉. 木通的药性 木通是一味特殊的泻心火药,不同于其他的下火药,木通是建立一条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5

    今天开始学习厥阴篇条文,我们可以大致感受一下厥阴体质,总的来说是一种矛盾的体质,甚至可以说现在一些免疫系统病就是这种特质,比如说系统性红斑狼疮,就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己. 而叔叔对这一类体质的人的性格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6

    继续学习厥阴篇的条文,主要重点介绍了当归四逆汤和天门冬这味药. 条文 条文339 伤寒热少微厥,指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7

    今天仍然学习厥阴篇条文,同时文末有福利哦. 中药 柏叶 主要作用是引导血归经,祛风祛湿. 柏子仁 主要作用是把心阳送达命门,所以益血:安心补心,治疗早泄:润药但是同时醒脾:平肝疏肝:治疗肠风下血 升麻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8

    条文 条文360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解释 虽然是下焦寒导致的下利,但是出现有热的迹象就是好转的表现. 条文361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解释 脉紧为有寒,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89

    呕吐分类 痰饮(轻症) 一般是因为消化机能不好,堆积痰饮,是这种没有实质性病变的胃炎或者神经症一类. 胃反(重症) 已经有实质性病变,比如说幽门梗阻或者癌变之类. 哕,嗝气 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因为有寒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91

    消渴vs糖尿病 现在一般把糖尿病对应到古代的消渴. <黄帝内经>认为消渴是因为营养太好.体质太热,这于我们现在的一些观点是重合的. 但是从<伤寒论>来看的话,就会有另一种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