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材料三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1)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 ① ;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 ② 。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 ③ ;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 ④ 。(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及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古时期朝鲜是如何从中国“吸取营养”的。(4分)【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古国和人类文明交流。第(1)题,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考生主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填写。第(2)题,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考生主要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概括。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以及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及影响,考生主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3)题,中古时期朝鲜从中国“吸取营养”的实例,考生可根据材料三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列举。【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为古埃及;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古巴比伦。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古代中国。(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网罗各种人才……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进行概括阐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天方夜谭》汇集了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阿拉伯对东西方文化传播的内容及作用进行阐述即可。(3)结合新罗及高丽王朝向中国学习的内容进行阐述即可。故答案为:(1)①、②、③、④。(2)主要措施: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文学作品:《天方夜谭》。贡献:将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欧;将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技术,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传到欧洲,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及伊斯兰文化。影响:阿拉伯处在传统东西方贸易交往的交通要道上,它把中国古代的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先进知识和宗教文化,它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3)7世纪末,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希腊人习得和巩固宗教信仰最有效、最便利的方式是宗教节日的举行。一年中举行的宗教节日众多,既有祭祀整个城邦神灵的,又有祭拜自己家庭神灵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接触到宗教节日。在古希腊,女子虽然没有和男子一样平等的地位,但是女性也可以参加一些宗教节日。城邦兴起后,城邦保护神成为公民集中祭拜的对象。宗教节日的举行,让儿童很早就开始接触宗教,形成了初步的宗教信仰,并在以后的宗教节日中不断巩固其宗教信仰。在中世纪时期,教会控制着教育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神学是中世纪大学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主导着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古希腊时期浓厚的宗教崇拜思想也为之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摘编自莫灿灿《古希腊宗教教育:缘由、特征及习得方式》材料二 宗教改革家们创办学校、发展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加强宗教信仰,推行宗教改革的思想。新教的宗教教育活动对天主教的宗教权威造成了极大威胁,从而促进了其在宗教教育,方面的改革。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的教育改革,虽然都是出于宗教的目的,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却起到了普及民众教育的客观作用。普及民众教育促进了教育乃至社会世俗化的进程。马丁·路德发动的宗教改革,其本意是为了加强对宗教的虔诚,促进教会的改革,然而,他所倡导的“因信称义”的宗教主张在客观上却造成了世俗和宗教领域的分离。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教育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西欧从中世纪向现代的转型时期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世俗化倾向。——摘编自陈沛志、王亚平《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宗教节日的特点,并简析古希腊人宗教崇拜思想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宗教改革在推动西欧近代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4分)【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再根据题意并结合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教革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宗教改革的作用。【解答】(1)特点:根据“一年中举行的宗教节日众多”得出次数较多;根据“女子虽然没有和男子一样平等的地位,但是女性也可以参加一些宗教节日”得出参与主体广泛,但存在一定的男女不平等;根据“城邦保护神成为公民集中祭拜的对象”得出不同城邦祭祀不同的保护神。影响:根据“古希腊时期浓厚的宗教崇拜思想也为之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得出对欧洲中世纪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还可从有利于塑造城邦认同和公民精神、孕育了人文主义思想等角度分析总结。(2)作用:根据“新教的宗教教育活动对天主教的宗教权威造成了极大威胁,从而促进了其在宗教教育,方面的改革”得出传播了宗教改革(新教)的思想,迫使天主教会进行教育改革;根据“在实践的过程中却起到了普及民众教育的客观作用”得出促进了教育向民众普及;根据“普及民众教育促进了教育乃至社会世俗化的进程”“在客观上却造成了世俗和宗教领域的分离”得出客观上推动了教育逐渐脱离宗教的控制,使教育走向世俗化。故答案为:(1)特点:次数较多;参与主体广泛,但存在一定的男女不平等;不同城邦祭祀不同的保护神。影响:有利于塑造城邦认同和公民精神;孕育了人文主义思想;对欧洲中世纪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2)作用:传播了宗教改革(新教)的思想,迫使天主教会进行教育改革;促进了教育向民众普及;客观上推动了教育逐渐脱离宗教的控制,使教育走向世俗化。27.(12分)古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也令人怀念。材料一:希腊半岛上众多的深山峡谷形成的天然屏障造成了地理上的分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众多彼此较为隔绝的小城邦。……星罗棋布的众多岛屿,这一切都为当地居民的海洋航行提供了天然的优越条件。……商业贸易的发展在本质上要求自由的环境,以及顾及商业贸易者双方的整体利益。否则商业贸易便不可能顺利进行。(1)据材料一,分析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6分)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