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小方的“调气机、祛疾病”
去年,我整整一年都在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五运六气、易医舌诊、空间小方,同学给我整理的笔记,厚厚的五大本。我问一位博士同学,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年你学习的收获吗?他想了一下,说了两个字“格局”。能感悟到这一点,的确超出了我的预期。每个人所处的高度不同,感悟到的东西也就不一样。就像周易的观卦一样,从童观,用小孩的懵懂天真的视角看世界;再到窥观,用少年成长的视角看世界,并逐渐地以小知大;进而上升到观我、观国、观天下的境界。我们一直在讲天人相应,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相对于天人之道而言,更多的同学看中的是我们所讲的术法运用。而大家所追求的所谓大道至简,则要求大家心中先建立起大道这个大格局,而后才能去繁就简,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黄帝内经》里,《灵枢·通天》把人的体质从阴阳的角度分成了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还有阴阳平和之五种人。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从五行的角度,将人的体质划分为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五种基本体质类型。
然后又根据各自的差异,将每一类基本型推演成五种亚型,合而为二十五种体质类型。
除了这两种分类之外,还记载了根据人体的体形特征,分为肥人、瘦人、壮人、膏人、脂人、肉人。
根据望闻问切,分为阴、阳、刚、柔四种不同体质类型;根据看病能力和心理状态,以人的勇怯来对体质进行分类。
那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九种体质划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体质。
从学习中医开始,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中医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难道是把每一个人都调整为平和体质?
那这是一个改造人体小自然的大工程。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难道我们真的可以把李逵这种火性体质改造成燕青这种平和体质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那我们中医调理的本质是什么?
刚才我们从观卦说了格局,有大格局的帝王坐在朝堂之上,通过采纳各方信息以观天下大势,运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不同的事物,从而做出适合各个层次的正确的决策。
我们说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这个宇宙的核心是心这个君王,舌为心之苗,就是君王手上的一个微缩宇宙。
身体的各种都在这个微缩宇宙里显现出来,身体的寒热虚实、五脏六腑的气血盛衰,都在舌面上一览无余。
但是面对那么多的疾病,那么多的症状。我们怎么样才能从中分门别类,趣味纯真。找到突破口。
范仲淹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作为一个中医,就要有这种大的格局。
而这种格局就是建立在天道的高度之上。就像一个君王不能事无巨细,什么都自己来做。
如果是那样,最后只能鞠躬尽瘁,中道崩殂。
所以我们看病也是要有一种大格局,我们不要去过度的关注我们身体的各种各样的症状,因为症状随时都在变化。
特别是那种君火不明,相火失位的人,我们问什么症状它就有什么症状,而这类人往往容易被各路“大神”欺骗。
面对错综复杂、各种各样症状的关键,怎样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是大法宝,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灵活运用。
有没有一种一览无余的手段,当然有,这就是—舌诊。
《黄帝内经》有句话叫“百病皆生于气”。意思是说,不论是外感还是内伤。
最后影响的都是我们身体气机。
气机一混乱,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我们可以看阿富汗,伊郎、伊拉克……,战争是根源,战争之后,面对的主要社会问题是国家秩序的混乱,并不能完全用枪来解决。
那怎么解决这个气机混乱的问题呢?
那就需要我们找到这个混乱的源头,沿着人体能量运动的路线进行疏通,让能量的运行恢复到正常有序的状态。
那怎么才能让能量和物质的交换,恢复到正常有序的状态。
有人说乱世用重典,既然生病了,我们就用大剂量的药物去冲击,让它快速的恢复运行的秩序。
这样做没问题,就相当于用铁刷子去刷不粘锅上的污垢,锅干净了,涂层也坏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一个高度之上,抓大放小,逐步深入,以恢复人体的自愈能力为重中之重,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是高明的医学模式。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是能量,血和津液是物质。
气是动力,可以推动物质的输布,这就是气能行血,气能行津;可以促进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化。
也就是气能生血、气能生津;血能载气,津能载气;能量还要约束血和津液在一定的路线上运行,不能随便乱跑,一乱跑了就流失。
比如说出血、异常出汗、呕吐腹泻……,这已经有点绕了,而这个只是中医理论中的一小部分。
我们都一起学得过五运六气,大家一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更替在天气上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是天上雨水的多少,还是地下雨水的多少。
以及雨水在整个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五运六气的的物候不外乎风高则气燥、风低则气湿、火上则水蒸、火下则暑湿、燥气则水干、天寒则水凝……。
在植物身上,从发芽、开花、结果到种子落地,也是一个水气的升药凝聚到干燥的过程,那在人体呢?
都说大道至简,那什么样的一种状态是最接近道道呢?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认为水是最接近于道的物质。
你看水入江而行舟船,水入地而养万物;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居功而不居高位;水既是生命之源,又能荡涤糟泊,存至清而除至浊……。
不论是自然界,还是我们的身体上还是精神上,乃至在社会生活当中,若水之德,才能中正安舒、志意平和。
人体的气血,是水在人体内以气态和液态存在的两种形式,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它们能畅通无阻,人就不会生病。
如果医者能把水路畅通,把水分布均衡,疾病就能得道解决。
人的一生,分生长壮老矣五个阶段,人的生老病死都与水有直接关系。
人生在母亲子宫之内,是生在羊水之中,如果子宫内部羊水缺少,胎儿要么不能存活,要么会影响到他的发育;人长,是人体细胞生长分裂增值,气血旺盛充盈。
人病,是水的分布不均,水聚为肿、阻气为痞、聚久成痰、久而不去成瘤,水凝为栓、栓堵为塞,水少则燥,口鼻干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燥……
人死,是阴阳离决,是形神的崩坏,也是水的闭塞,不能流动,也就不能承载生命,就是所谓的一潭死水……。
任何部位都可以看成水的生成运行输布出现问题,因此在治病的过程中重点解决水的流动、输布、排出。
人体的能量运动,从细胞开合吞吐开始,再到肝的藏血与疏泄、心的主血液、再到脾胃的受纳与运化、肺的宣发肃降、肾的纳气归藏和主水的五脏能量运动。
再到到经络的能量传输,构成了人体点、线、面的能量运动体系。
而这个运动体系中,以任督二脉和冲脉组成了人体能量运动的公转,五脏肝、心、脾、肺、肾之间的能量运动构成了人体的能量运动的自转。
简而言之,治疗疾病,就是要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进而恢复机体的自愈能力,确保公转和自转的畅通。
我们把传统中医的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劳惓内伤所造成的后果,都用水多、水少、水的分布来概括。
所以在治疗上,是以调整水为原则,采用“清除污染,疏通河道,能量搬家”的方法。
我们选择的药物,不是从它的功效和主治来考虑,而是从能量的运动来考虑,也就是这一味药在人体内部它能起到什么样的双重作用。
比方说,石菖蒲,它能够使头部的能量更新、它能够减少减轻胸部的压力、它能够补肾,这与传统本草不大同了。
为什么呢?
因为石菖蒲它能够使头部的能量回流到膻中,然后从膻中经过右心房的回流,经过公转的运动,又达到命门部。
使命门的细胞加强了运动,所以它是补肾的作用。
这是双重作用。
所以空间医学应用的药味少,是应用了药味的双重性。
比方说,瓜篓仁就是一个清肺通便的作用,在空间医学上它不是清肺通便了,它也起到清肺通便的作用,为什么能够清肺通便?
是肺部的淤气,淤的能量越肩而过,下行命门,使命门部的细胞增加运动,所以它又是补肾的作用,而且到命门部它疏散于下焦的肠系膜周围,所以它有润便的作用。
所以空间医学在讲本草的过程中,它是讲本草的运动,从运动的起点到终点它有什么功能作用。
空间医学讲小方治病,小方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
小方治病就是少则3味药,多则5味药组成一个小方。在用量上,多则7克,少则1克。也就是组成这么一个药方,一般来讲就是7克、5克、1克。这次。5—7天的用量,大约一天的总用量5克左右。把中药打粉用煮散的办法,用开水一泡就可以了。
这么小的用量有没有效果呢?
看下图效果还不错
那么它究竟治什么病呢?
我们的作用在于疏通人体的空间,让气血运行更加的通畅,恢复人体的自愈能力,是药物中的特种部队,在疾病的调整中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一般我们用的药物是,蒲公英、香附、桂枝、独活、佩兰,大体上就常用的这几味药,假如再加减上,有时候加上石菖蒲、赤勺、杜仲、瓜篓仁,这是常用的药物。
在辨证上也非常质朴,就是在调整人体的疾病过程中,恢复公转和自转。
上期我们第一次拿出舌诊开方讲解,大家反响热烈;这期我们决定系统讲一次以舌为鉴、小方疗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