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学锋: 那 年 天 原 厂 的 爆 炸 声

  那 年 天 原 厂 的 爆 炸 声

                  文/饶学锋

我是江北区苗儿石土生土长的人,苗儿石是嘉陵江边一个著名的水码头,到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爬坡坡、上坎坎,到处都是高低不平,就连人声鼎沸的苗儿石正街也是在一坡陡峭的石梯坎边。

嘉陵江边的苗儿石河街

在那里居住的人不管是挑煤、买米、挑水等都要比其它地方住的人要多费许多力气,但这个地方也有值得我们羡慕的地方,比如那里的几个工厂;重庆通用机器厂、重庆造纸?、重庆天原化工厂(以前的重庆天厨味精厂)、以至于后来重庆通用厂迁移到石马河,新迀来的重庆铁铸管厂等,我很小就看到这些工厂的工人们穿着劳保衣服在厂里上班凭工资养活一家大小,心想我长大了如能在这几个单位的任何一个厂里当上一名工人,天天穿着劳保服在工厂上班,还可以穿着劳保服走亲访友,到解放碑狂街,参加一些庆祝活动,甚至穿上工作服去相亲,都是显得体面的事。

尤其是天原化工厂的工人,他们不但穿劳动布的工作服,有的工人还穿着呢子工作服、脚穿长统胶靴、戴着平光眼镜上班,那阵的人基本上身上都是穿的补疤衣服,打的光脚板,所以见到这些工人穿着劳保服真是叫人羡慕不已。想起那几年大饥荒,人们都饿得有气无力面黄肌瘦,有限的定量粮只能勉强维持生命,到处找代食品充饥,但都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天原厂用厂里生产味精的余料在职工家属食堂做成一种黄浆粉发糕供应给厂里的职工家属,在那个年代,这是多么大的福利呀!苗儿石的居民和周围的农村的人看到天原厂的人吃黄浆粉发糕真是羡慕得不得了,没得法,只有红着眼睛吞口水。

天原厂不但有黄浆粉发糕,还每月发几斤味精酱油给职工家属,当然这种酱油赶不到现在的海鲜酱油,但在那些年这算是酌料中的佳品了,并且许多上班的工人还要发保健肉,保健莱油、保健白糖、黄豆等,那个年代这些东西是人们天天都冥思苦想的。附近的的造纸厂也发东西,我常看到我的邻居在重庆造纸厂工作的小二黑提着造纸厂发的福利,一大叠手纸(可能有两三斤)拿回家中,当然也是值得羡慕,但毕竟那个年代没有多少吃的,拉出来的自然也不多,手纸再多也无太大的用场。而天原厂的每一种福利都是进口的东西,特别实惠,这样一来,天原厂周围的居民和周边的农民见到天原厂这些福利除了眼馋还是眼馋,看到天原厂的工人都是用羡慕的眼光,都想要是自己能成为天原厂里的一名工人,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天原厂的前身天厨厂的创建人

1939年抗日战争烽火使众多的工厂迀入内陆,重庆天原化工厂的前身天厨味精厂也随着大量工厂迁入,天厨味精厂及天原电化厂创建人吴蕴初先生,就把该厂从上海迁到重庆嘉陵江边的苗儿石码头安营扎寨,修建厂房,上世纪五十年代根据国家公私合营政策,天厨味精厂及后衍生的重庆天原电化厂更名为;公私合营重庆天原化工厂,以至于后来成为国有企业,是重庆市化学工业局属下的一个厂矿,在苗儿石也算是一个大的单位,所以这个厂在苗儿石地区几万人心里都有显著位置,每个苗儿石的人都觉得天原厂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单位。当然在天原厂工作的职工个个都是精神抖擞,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天原厂由于生产的是基础化工,腐蚀性极大加上老企业的问题也随之显现,设备陈旧,厂房破损,所以整个厂里的各个车间看上去都不是很规范,“跑、冒、滴、漏”现象比比皆是,整个厂区到处都是烟雾缭绕,臭气熏天,就是在厂外的道路上行走也经常闻到致命的氯气味道,遇到大雾天厂里的氯气跑了,整个被大雾笼罩着的苗儿石地区都会闻到这种让人窒息的味道,记得好几次大雾天路过天原厂大门,都看见天原厂大门外放了几只大桶,里面是放了猪油的油汤,让路人喝,据说闻多了氯气喝点油汤要好受一些。长期居住在苗儿石的人总要闻到这些味道这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上上下下的各级部门环保意识都不强。平时路过天原厂的盐酸坝儿时,那盐酸和三氯化铁的味道也不得不使你咳咳呵呵好一阵。

天原厂的化工车间

1989年天原厂迎来建厂50周年纪念日,这时天原厂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增多,四氯化碳、金红石等产品相继投入生产,热电厂投入使用,一批职工宿舍得以建设,天原厂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由于天原人的共同努力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最值得天原厂职工骄傲的是1991年国家500家最佳效益企业排名,天原厂位列化工企业27名。

新建的职工宿舍拔地而起

正当天原厂捷报频传的时候,2004年4月15日傍晚19时,二分厂液氯工段发生设备泄漏事故;由于氯气冷凝罐破裂,盐水流入了13吨液体氯气的气罐内,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发生爆炸,巨大的爆炸声震动了每个人。4月16日下午5时57分,重庆天原厂有关人员在处置氯气泄漏事故时,液氯贮气罐发生爆炸,又一次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市政府及江北区政府很关心此次事故,为了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安排天原厂职工家属和周边居民15万群众紧急疏散到远离苗儿石的观音桥等地进行了临时避难。

消防队救援现场

事故后现场的场景

后来重庆化医集团(以前的市化工局)组织精干技术力量费了很大的力气做事故的散后工作,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我的同学周文德(他是天原厂液氯车间的工段长)也参与其中,为处理事故的散后工作出谋划策。

人民群众在疏散中

天原厂自从那次事故以后的一段时间一直萎靡不振,开始走下坡路,大量的老职工内退,四零五零退休。在惊天动地中,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在无数天原人的期盼中,天原这个阶段的历史使命结束了。虽然有些遗憾,但曾经也有过辉煌。

新建的天原厂

建设中的天原厂部分车间

新建的部分车间已经投产

重庆化医集团(以前的市化工局)和天原厂的领导班子决不会让这点挫折使这个悠久历史的天原厂就这样倒下,一定要让天原厂重新站起来,按照环保部门;化学工业远离主城区的要求, 现在天原厂又在重庆涪陵重整旗鼓,建设者们日以继日的工作,很快建起了新厂房,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工厂天原厂从新崛起屹立在重庆的东方,希望它能继承老天原厂的优势,让天原人从回自信、扬眉吐气,让天原厂从新进入中国强盛企业的行业,再创辉煌。

作者近照及简介:

饶学锋,1969年下乡到铜梁插队落户,1971年招工到重庆101化工厂工作,后为重庆川庆厂,化工局下属企业,曾经有3000多职工,地址在渝北区洛碛。2011年退休。

(0)

相关推荐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人们“以厂为家”,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人们"以厂为家",厂里的事就是家里的事,家里的事就是厂里的事,工人就是厂里的主人,是主人就对工厂有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就是主人翁精神. 曾经,"以厂为 ...

  • 饶学锋 : 消 失 的 福 民 厂

    消 失 的 福 民 厂                  文/饶学锋   30年代末期,抗日战争烽火使众多工厂迁入内地,天原化工厂的前身天厨味精厂也随着大量工厂迁入,在嘉陵江畔的苗儿石安营扎寨,修建厂 ...

  • 饶学锋:101(川庆厂)的福利

    101(川庆厂)的福利 文/饶 学 锋       1971年的一天,当了两年知青的我接到101厂的招工录取通知书,当时很兴奋,满以为这个用101数字编号的单位是军工企业或是什么保密单位,殊不知到了洛 ...

  • 饶学锋:​痛苦的回忆. 中 学 的 经 历

    痛苦的回忆. 中 学 的 经 历 文/饶 学 锋 1964年小学毕业了,"根正苗红"的同学进入了19中和嘉陵江中学,象我这种所谓家庭出生不好的人自然就不能上正规学校,无奈只有眼巴巴 ...

  • 饶学锋:发 小 相 聚 陶 然 居

       发 小 相 聚 陶 然 居                   文/饶学锋            儿时的伙伴欢聚一堂        在鸿恩寺公园,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五彩缤纷盛开的鲜花, ...

  • 饶学锋:歇 凉

    幼年的记忆--歇凉 文/饶学锋     酷热的夏天,每当吹起空调感到凉爽舒服的时侯,总会想起儿时我们歇凉的场景. 大家都知道重庆是一个天然的"火炉",若在中国数第二,没有哪个城市能 ...

  • 饶学锋:​痛苦回忆.小 学 的 经 历

    痛苦回忆.               小  学  的  经  历 文/饶学锋 1950年腊月廿三(也就是1951年1月30日)传说中的这一天是灶神菩萨上天的日子,但我却在那一天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 ...

  • 饶学锋:​江湖滋味之牡丹花

    江湖滋味之牡丹花                    文/饶学锋   现在随处可见盛开的鲜花,家家户户的阳台上也都是栽培的各种名贵花草,各地的街道旁广场上一年四季都鲜花盛开,整个城市简直就是花的海洋 ...

  • 饶学锋:乐 趣 童 年

    乐  趣  童  年 文/饶学锋     记得60年代初期,正是我们国家的大饥荒年,那时我10来岁,虽然食不裹腹,个个都面黄肌瘦,但毕竟是天真的儿童,有机会也是要找些乐趣的. 俗话说得好:" ...

  • 饶学锋:“儿童节”记忆

    " 儿 童 节 " 记 忆 文/饶学锋 临近"六一儿童节",看到孩子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漂亮衣裳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在公园尽情的玩耍,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使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