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开创时代的老旦名家
(作者信侠 原载戏剧网)
京剧老旦行当和其他行当一样,在舞台上的最高目标,就是创造出神形兼备、令观众动情动容的人物形象,其侧重面是唱功。先前老旦一直是京剧中的一个配角行当,在舞台上扮演过的剧目站在“中间儿”的也只有十几出折子戏或中型戏。
早期的京剧中,老年妇女的角色虽然也称为“老旦”,但一般没有专职的老旦演员,往往多由老生演员兼演。有些演员虽然较多演老旦角色,或在老旦角色的创造上有较突出的表现,可也还不是单一地专演老旦。他们所使用的唱腔,基本上就是已经发展得比较充分,比较定型的老生唱腔。
尽管如此,老旦仍以其高亢、嘹亮、柔和、细腻兼而有之的行腔区别于老生的雍容宽阔、花脸的粗犷雄壮、旦角的秀丽柔美、小生的刚健激越。因而,它在京剧声乐艺术的发展中也具有独立的、不可代替的地位。龚云甫、李多奎、李金泉三位艺术家在京剧老旦声乐艺术发展历程中起着里程碑作用的卓越艺术家。
龚云甫在老旦声乐艺术上的创造与发展也是“应运而生”的,因而虽然也曾被某些保守的人讥为“花老旦”,却终于得到了绝大多数观众的欢迎与热爱。很快他的老旦唱腔就成了老旦腔的“正格”。他所创造的老旦唱腔与唱法,成了后人的典范。
李多奎最初也是宗龚的,后来才根据自己的条件有所发展。李多奎的演唱风格,给老旦的声乐艺术带来了又一次变革。他的声音坚实铿锵,高亢洪亮;演唱气力充沛字字清晰。于是,他着力发展老旦的唱功。本来京剧的老旦剧目就多以唱功为主,自李多奎之后,更突出了唱功方面。这一点,又正符合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京剧观众讲究“听戏”,不讲究“看戏”的时代风尚,从而开创了以黄钟大吕式的唱功见长的老旦艺术新时期。
可由于李多奎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唱功上,随着时代的前进、观众审美趣味的提高和京剧艺术本身的发展,这种“老李派”唱功老旦的艺术风格渐渐不能适应需要。于是,出现了李金泉的革新。
李金泉是李多奎的学生。他首先充分地继承了老李派唱腔艺术的精华。他的嗓音高亮而爽脆,有表现力,比李多奎的声音更接近女声特点。他在演唱中善于控制气息与共鸣,使声音富于变化,不那么呆板平直。并且李金泉在老旦唱腔艺术上的发展却不是仅仅着眼于发展唱腔,这正是他和前辈艺术家在艺术观上的分水岭。他意识到一切表演艺术手段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唱腔更是其中的核心手段。因此,李金泉对老旦艺术的革新也是“全方位”的。唱、念、做、表,无不紧紧围绕着一个个崭新的人物形象的出现而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李金泉开创的老旦艺术新局面,得到了一大批新生力量的继承和发扬。这批力量的崛起,给京剧老旦行当的发展史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这批力量中,其弟子赵葆秀可见一斑。
赵葆秀嗓音甘醇甜美,韵味纯正,演唱细腻,感情充沛,高低自如,扮相端庄大方,台风极佳,基本功扎实。多年来她对艺术执著追求,其表演既重传统又不拘泥于程序,集名家之长,广纳博采,锐意创新,以唱念做舞,虚实结合,神形兼备的综合表演去塑造人物,表现出朝气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时代感。形成其“声情并茂”的艺术风格,享有“老旦状元”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