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功效 小麦能治疗出虚汗和闷闷不乐

小麦的功效 小麦能治疗出虚汗和闷闷不乐

小麦能治疗出虚汗和闷闷不乐

症状1:心不在焉,闷闷不乐。

处方:甘草15克,淮小麦50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一服,连吃5服。

症状2:出虚汗,稍一活动就大汗淋漓,还常感觉头晕、身软,容易忘事儿。

处方:找点浮小麦,在火上炒一炒,再碾成粉,做成稀饭晚上吃。

麦子可以说是生活中常见的粮食了,馒头、面条等都是麦子磨成粉做的,有的家庭甚至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但您可知道麦子也是可以入药的?如果用对了,药效还会出奇好。

甘麦大枣汤,一定要用淮小麦

以上方子就是中医经典《金匮要略》中的“甘麦大枣汤”。但是,临床上很多医生都不用这个方子,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方子“没用”。在此方子中,一定要用淮小麦,而不是浮小麦。并且,很多人对两者的药效分得不是很清楚,所以,他们用了这个方子感觉没什么效果。

淮小麦养心宁神,浮小麦敛汗止汗

什么是浮小麦呢?浮,就是漂浮、浮起来的意思。很明显,浮小麦就是干瘪的、放入水里能漂浮起来的麦子。而淮小麦指的是江淮地区出产的颗粒饱满的小麦。别看都是麦子,但两者药效却大相径庭。淮小麦的作用是养心宁神,而浮小麦的作用是敛汗止汗。

对于“甘麦大枣汤”这个方子,《金匮要略》中提到,淮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是君药;甘草泻心火而和胃,是臣药;而大枣调胃,利其上壅之燥,是佐药。试想一下,治病的时候把君药给弄错了,能把病治好吗?而这3味药结合起来,虽然看似简单,但堪称经典。

“甘麦大枣汤”不仅适用于更年期女性,对缓解人的焦虑情绪也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这3味药都具有平补平泻的作用。所以,如果心里烦躁、情绪焦虑,可以自己做—些喝。

一无是处的“瞎麦”也能治病

瞎麦有个很好听的名字——浮小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提到,浮小麦甘咸,寒,无毒。关于浮小麦敛汗的作用,在古医典籍中也多有提及。如果平时出汗多,把它炒干后,煎汤喝就行了。一般情况下,每天晚上抓个一两把,洗净煮粥即成。

多汗在生活中算是一种常见病,大多数人并不在意。中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如果出汗太多或者是自汗、盗汗时间过久,就会伤津耗神,从而出现精神倦怠、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不思饮食、易感冒、睡眠多梦等阴阳失调的症状。所以说,多汗不仅会损害人的身心,甚至还会诱发其他疾病,不可不慎。

对于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 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呢?不清楚的朋友请让小编来给您具体的介绍下吧。

浮小麦

浮小麦一名,嘬早见于古医籍《太平圣惠方》一书。关于它的由来,有一则“王怀隐妙手偶得”的故事。

宋代太平兴国年间,京城名医王怀隐,有一天雨后放晴,到后院查看晾晒的中药材,发现新购进-堆小麦,便问伙计:“这些又瘦又空的蛀小麦,何人送来?”伙计回答:“是城南张大户送来的。”他正想再说什么,忽然来了一位急症病人,那病人的丈夫对王怀隐恳求说:“王先生,我娘子近来不知何故,整日心神不宁,常常发怒,有时哭笑无常,甚至还伤人毁物,真有点怕人。今请先生施恩,为她除病驱邪。”

王怀隐切了切那妇人的脉,又问了几句病情,捋须笑道:“不必惊恐,此乃妇女脏躁症也。”言毕,信手开了一方,上书: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意用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良方“甘麦大枣汤”,治疗妇女更年期出现的精神与心理方面的症状。那汉子持药扶病妇临行时,又补充一句病情:“先生,我差点忘了,她还常常夜间出汗,汗液常湿透衣衫呢。”王怀隐点头答道:“嗯,知道了,先治好脏躁症再说吧。”

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

五日后,那妇人偕丈夫乐滋滋地来拜谢王怀隐,感激地说:“先生救苦救难的大德,我们夫妇终生难忘。真是药到病除,不愧为杏林名医呀。”王怀隐关切地问:“不急,今天再来治盗汗症。”那妇人笑道:“不必了,已一并痊愈了。”王怀隐暗自思忖,难道甘麦大枣汤也有止盗汗的作用?后来,他有意以此方又治了几个盗汗症病人,由于用的是成熟饱满的小麦,结果均不见效。他大惑不解,于是查阅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想寻求答案。

正当这时,店堂小伙计与张大户的争吵声惊动了王怀隐。伙计手握一把张大户送来的小麦说:“这样酌小麦我怎能收?你别以为做药就可以将就些,这瘪麦子你拿回去吧。”王怀隐听罢,忆起上次那妇人所用的小麦就是张大户送来的瘪麦等,急忙上前道:“张老兄,你这麦子是……”未等先生说完,张大户便红着脸诉出了实情:“这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麦子,我舍不得丢弃,我估计治病用大概可以吧,因此送来了。”王怀隐听罢,从中似乎悟出了什么,便吩咐伙计:“暂且收下吧,另放一处,并注明'浮小麦’三个字。”

后来,王怀隐用浮小麦试治盗汗、虚汗症,果然治一个好一个,便逐渐认识到浮小麦的功效。太平兴国三年,他与同道好友王祜、郑奇、陈昭遇潜心研究张仲景的医著,合编成《太平圣惠方》一书,并将浮小麦的功效记入该书。从此,“浮小麦”一药便流行于世,并为历代医家沿用至今。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药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医认为,小麦性味甘、凉,入脾、肺、心经,有养心除烦、健睥益肾、除热止渴之功。养心安神以准小麦为佳,用于敛汗止汗以浮小麦为宜。仲景名方“甘草小麦大枣汤”即以淮小麦为伍,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功,是中医治疗脏躁症的效方。浮小麦性味甘、咸、凉,人心、肺经,为作用温和的止汗药,善止一切虚汗。《本草纲目》言其“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

小麦能治大病

中国中医药报2010-05-12

□ 本期博主:王新志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症状1:心不在焉,闷闷不乐。处方:甘草15克,淮小麦50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一服,连吃5服。

症状2:出虚汗,稍一活动就大汗淋漓,还常感觉头晕、身软,容易忘事儿。处方:找点浮小麦,在火上炒一炒,再碾成粉,做成稀饭晚上吃。

麦子可以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粮食了,馒头、面条等都是麦子磨成粉做的,有的家庭甚至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但您可知道麦子也是可以入药的?如果用对了,药效还会出奇好。

甘麦大枣汤,一定要用淮小麦

我曾碰到一个患有典型更年期综合征的女士,她说自己经常心不在焉,做事好忘。晚上睡眠也不行,经常失眠。常流泪,还易激动、心慌。

我给这个女士开了一个处方:甘草15克,淮小麦50克,大枣10枚。嘱其“5服一个疗程,用水煎,每日一服”。

她半信半疑地问:“您就给我开这3味药,能管啥用?”

我笑着说:“治这病呀,就这3味药,但这药您一定要在我们医院拿。”

5天后,这个女士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

其实,这也没什么神奇的,我只是沾了中医经典的光。这个方子就是《金匮要略》中的“甘麦大枣汤”。但是,临床上很多医生都不用这个方子,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方子“没用”。

我曾专门琢磨了一下这个问题,发现原来是他们把方中的药给用错了。本来应该用淮小麦的,结果很多人用成了浮小麦。并且,很多人对两者的药效分得不是很清楚,所以,他们用了这个方子感觉没什么效果。我让这个病人在我们医院拿药,就是怕她到外面的药店去拿药时把药给弄错了。

淮小麦养心宁神,浮小麦敛汗止汗

什么是浮小麦呢?浮,就是漂浮、浮起来的意思。很明显,浮小麦就是干瘪的、放入水里能漂浮起来的麦子。而淮小麦指的是江淮地区出产的颗粒饱满的小麦。别看都是麦子,但两者药效却大相径庭。淮小麦的作用是养心宁神,而浮小麦的作用是敛汗止汗。

对于“甘麦大枣汤”这个方子,《金匮要略》中提到,淮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是君药;甘草泻心火而和胃,是臣药;而大枣调胃,利其上壅之燥,是佐药。试想一下,治病的时候把君药给弄错了,能把病治好吗?而这3味药结合起来,虽然看似简单,但堪称经典。

经过这么多年的行医,我发现“甘麦大枣汤”不仅适用于更年期女性,对缓解人的焦虑情绪也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这3味药都具有平补平泻的作用。所以,如果心里烦躁、情绪焦虑,可以自己做—些喝。

一无是处的“瞎麦”也能治病

有一次,我回农村老家。堂弟找到我说,他爱人出虚汗特别厉害,晚上睡觉能把被窝湿透。白天稍一干活儿,就大汗淋漓。另外,她还常感觉头晕、身软,容易忘事儿。于是,我让堂弟去找了一些“瞎麦”(民间对干瘪小麦的称呼),在火上炒一炒,再碾成粉,每天晚上做成稀饭让病人吃,吃了没几天就好了。

瞎麦有个很好听的名字——浮小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提到,浮小麦甘咸,寒,无毒。关于浮小麦敛汗的作用,在古医典籍中也多有提及。如果平时出汗多,把它炒干后,煎汤喝就行了。一般情况下,每天晚上抓个一两把,洗净煮粥即成。

多汗在生活中算是一种常见病,大多数人并不在意。中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如果出汗太多或者是自汗、盗汗时间过久,就会伤津耗神,从而出现精神倦怠、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不思饮食、易感冒、睡眠多梦等阴阳失调的症状。所以说,多汗不仅会损害人的身心,甚至还会诱发其他疾病,不可不慎。

民间叫它“瞎麦”,中医称之浮小麦,用于失眠、盗汗!

我上次碰到一个典型的患有脏躁(也就是更年期综合征)的女士,她的病情与书本上描述的症状一模一样。她丈夫说:“我爱人这一段时间不知道怎么回事,经常心不在焉,有时候问东答西,晚上睡眠也不行,害得我也跟着失眠。另外,她整天阴着脸,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有时候我说她两句,她眼泪就下来了,哭着跟我吵。这几个月别说她不舒服,我心里也很憋屈,一肚子火没地方出。”

我对那个女士的丈夫说:“她这是生病了。对待病人,你非但不能发火,更应该关心她。”丈夫听了连连称是。

于是我就给这位女士开了一个处方:甘草15克,淮小麦50克,大枣10枚。五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他们夫妻两人看看这个处方,半信半疑,问我:“刘大夫,我们挂的是专家号呀,你就开这三味药能管啥用?”

我笑着说:“就这三味药,但是药你一定要在我们医院拿。”

五天后,这位女士的所有症状已经完全消失。他们找到我后,连夸我的药神奇。

其实也没什么神奇的,我是沾了中医经典的光了。有的人可能知道,这个方子就是《金匮要略》中的“甘麦大枣汤”。

但是,临床上很多医生都不用这个方子,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方子“没用”。我后来还专门琢磨了一下这个问题,发现许多人把方中的药给用错了,本来应该用淮小麦的,结果很多人都用成了浮小麦。并且,有很多医生对淮小麦和浮小麦的药效都分得不是太清楚。所以,很多人用了这个方子感觉没什么效果。我让这个病人在我们医院拿药,就是害怕他们到外面的药店把药给拿错了。

什么是浮小麦呢?浮,就是漂浮、浮起来的意思,那么浮小麦很明显,就是干瘪轻浮的、放入水中能漂浮起来的小麦。而淮小麦指的是江淮地区出产的颗粒饱满小麦。

别看都是麦子,并且只有这一点点区别,但是药效却大相径庭。淮小麦的主要作用是养心宁神,而浮小麦的作用则是敛汗止汗(有自汗、盗汗的人多用浮小麦)。

在治疗脏躁时,《金匮要略》中提到,淮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所以说是君药。甘草泻心火而和胃,是臣药。而大枣调胃,利其上壅之燥,是佐药。

试想一下,治病的时候把君药给弄错了,能治好病吗?

说完淮小麦,我们再接着说说这个既像汤剂又像食疗的甘麦大枣汤吧。

中医认为,女性进入经断之年时,先天肾气渐衰,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将竭,导致身体阴阳失衡,气盛血衰,气血不和。而“肝藏血”,“心藏神”,当血脉充盈的时候,则心有所主,反过来,当心神安和、情志舒畅时,则血脉充盈。用淮小麦可以和肝养心,甘草可以泻心火,红枣嘛,滋阴养血、养心安神,并且还可以缓和药性,这许多人都知道。因此,这道汤别看简单,甚至算不上汤药,顶多也就是个药膳,但是堪称经典。

另外,经过这么多年行医,我也发现,甘麦大枣汤不仅适合用于脏躁症的女性,对缓解人的焦虑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当我们出现烦躁、焦虑的时候,可以自己做一下喝一点。当然,别忘了小麦是颗粒饱满的淮小麦呀!

浮小麦,多汗的话就炒一点尝尝吧

有一次回农村老家,堂弟找到我,说他爱人出虚汗出得特别厉害,晚上睡觉的时候能把整个被窝给湿透,白天稍一干农活儿,甚至不干活儿的时候也会大汗淋漓。另外,她还经常感觉头晕、身软,还消瘦、健忘。

我就问堂弟家里有麦子没,堂弟说:“家里十几亩地呢,就麦子多,都堆了一屋。”

于是我对他说:“你去找点瞎麦,在火上炒一下,然后碾成粉,每天晚上做成稀饭让她吃,吃不了几天就好了。”

我的弟弟显然对我这位“专家”的话半信半疑,但还是按照我说的做了。就是这样一个单方,不到一周,堂弟就对我说,好多了,汗出得没有以前那么多、那么频繁了。

瞎麦是民间对干瘪小麦的叫法,我们小时候每到收成不好的年景,村里人都会说:“今年的瞎麦真多。”

但是很少人知道,瞎麦也能治病。瞎麦有个很好听的名字——浮小麦。严格意义上说,浮小麦就是放在水中能漂起来的干瘪小麦。明代名医李时珍所写的《本草纲目》中就提到,浮小麦甘咸,寒,无毒。关于浮小麦敛汗的作用,在古典医籍中也多有提及。清代医家张璐所著《本经逢原》中说:“浮麦消克敛盗汗,取其散皮膝之热也。”《本草汇言》中也说:“浮小麦系小麦之皮,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如湿胜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汤饮。”意思是说,浮小麦就是小麦的皮,干瘪没有肉,放在水中能浮起来。浮小麦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如果出汗多的话,在火上炒干后煎汤喝就行了。一般情况下,每天晚上抓个一两把煮粥即可。

多汗在医学中算是一个非常多见的疾病,有的人并不在意。中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如果出汗太多或自汗、盗汗的病程持续时间过久,会伤津耗神,导致病人出现精神倦怠、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不思饮食、容易感冒、睡眠多梦等阴阳失调的症状,损害人体的身心健康,甚至诱发其他疾病。因此,大家可以用浮小麦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

小麦粥

关于小麦的知识大家了解多少呢?相信很多朋友都
有喝过该粥吧,下面一起来回顾一下。

小麦粥
小麦粥的知识介绍

粥方适用于神经衰弱、失眠、自汗、盗汗等疾病的治疗或预防   此方选自《饮食辩录》,作者章穆,号杏云,清代古番人。章氏对药有研究,他根据《素问?玉机真藏论》,“粥浆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的论述,认为可以“以粥代参芪也。”并说:“盖诸药温凉补泻,性各不同,一饮下咽,总由胃气傅布,病人胃气不能速行,停留片刻,药之气味即殊,……尚何功效之与有,唯以谷气助其胃气,以热气速其行而桴鼓之应,乃迥非汤剂所能及,引古人用粥治病之精理,千载无人道破者也。”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实践,章氏在《饮食辩录》一书中精选了人参粥黄芪粥、海参粥、燕窝粥等55方,小麦粥即选自该书调疾饮食辩第二卷内。

小麦30~60克,粳米2两,大枣5枚。

养心神,止虚汗,补脾胃。适用于心气不足,神经性心悸,怔忡不安,失眠 ,妇女脏躁病(是指精神恍惚,多呵欠,喜悲伤欲哭的病症),自汗,盗汗,脾虚泄泻。

将小麦洗净后,加水煮熟,捞去小麦作为药用,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例如,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就指出了小麦的药用价值,可以“除热,止燥渴,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本草再新》认为,小麦的功用是“养心,益肾,和血,健脾。”

祖国医学认为,用于养心安神,以淮小麦为好,用于敛汗止汗,以浮小麦为佳。淮小麦是小麦的处方用名,其味甘,其性平,能入心经,它的安神作用比浮小麦强,用于神志不宁,精神恍惚,失眠,神经性心悸,怔忡不安的病症,应选用淮小麦煮粥,中医治疗妇女的脏躁病有名的方剂,“甘草小麦大枣汤”,就是选用的淮小麦,浮小麦味甘咸而性凉,善于止一切虚汗。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所以,收敛虚汗,宜选用浮小麦煎汤煮粥。清?章穆《饮食辩录?卷二》载:“小麦粥。主宁神、敛汗、止渴、除烦。先煮小麦,捞去麦取汁入米煮粥食,陈者良。”增加大枣一味,一方面可以调味,更重要的是,大枣具有补气血,养心神,调营卫的作用,对心悸怔忡,妇脏躁,气血不足,自汗盗汗等症,同小麦煮粥食用,可以明显加强治疗效果。

根据临床用药,小麦有淮小麦,浮小麦之分,应针对病情,分别选用。以3~5天为一疗程,每天温热服食2~3次。

《饮膳正要?卷二》:“治消渴口干,小麦淘净不以多少,以煮粥或炊饭空腹食之。”

《圣济正要?食治门?食治赤白痢》:“治赤白痢不止,脾胃气虚,粥食不消,小麦曲粥方。小麦曲炒黄一两,粳米淘净二合。上二味合和,用水煮作粥,空心食之,亦治小儿无辜痢,加减多少食之。”

《粥谱?粥品一?谷类》:“小麦粥,养心气,止烦渴,治五淋,平肝气,治漏血唾血。浮麦粥,益气除热,止心虚盗汗,及有汗不止。”

《本草精荟》:清心止血:莲须、莲子心、藕节、荷叶

莲全身皆可入药,如莲子、莲子心、莲须、莲房、藕节、荷叶等,功效各有异同。

一、莲须的功效与应用

莲须为莲花的花蕊,又叫莲花须。夏季花盛开时,采取雄蕊,阴干。

1.功效应用

莲子味甘、涩,性平。归心、肾经。

功效能清心固肾,涩精止血。其特点尤善治梦遗滑泄。

常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吐血崩漏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草蒙筌》:“益肾,涩精,固髓。”

《本草纲目》:“清心通肾,固精气,乌须发,悦颜色,益血,止血崩、吐血。”

《本草通玄》:“治男子肾泄,女子崩带。”

《本草再新》:“清心肺之虚热,解暑除烦,生津止渴。”

《玉楸药解》:“莲蕊固精止血,悦色乌须。”

《本草备要》:“甘温而涩。清心通肾,益血固精,乌须黑发,止梦泄遗精,吐崩诸血。略与莲子同功。”

2.配伍应用

莲须清心而固涩,尤善治遗精滑泄之证。治梦遗滑精,常配伍沙苑子、龙骨、牡蛎、芡实等,即金锁固精丸。

若治遗精梦泄,还可配伍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龙骨、芡实等,共制为丸,以淡盐汤下,即固精丸。

若治上消口渴,饮水不休,可用白莲须配伍葛根、茯苓、生地、天花粉、人参、五味子、知母、炙甘草、淡竹叶等,水煎热服,即莲花饮。

3.用法用量

莲须即可入煎剂,也可做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不宜过多。

4.应用注意

莲须性善收涩,故小便不利者慎服。

二、莲子心的功效与应用

莲子心为莲子成熟种子中的干燥幼叶及胚根。主产于福建、湖南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割下莲房,采收果实,取出,晒干。

1.功效应用

莲子心味苦,性寒。归心、肾经。

功效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其特点善清心经之热,适合代茶饮。

常用于热入心包,神昏谵语,心神不交,失眠遗精,血热吐血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玉楸药解》:“心名莲薏,苦寒泻火,治心烦上热之证。”

《温病条辨》:“莲心,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

《本草再新》:“清心火,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消暑除烦,生津止渴,治目红肿。”

2.配伍应用

莲子心味苦性寒,善祛心宫之热。治温热病,烦热神昏,常配伍玄参、麦冬、竹叶等,即清宫汤。

若治吐血、遗精等证,可单用研末服。

若治劳心咯血、吐血之证,可用莲子心七个,糯米二十一粒,共为末,酒调服,即莲心散。

若治失精久虚漏泄,可用莲子心一撮,辰砂一分,共为末,空心白汤下。

3.用法用量

莲子心可入煎剂,也可做代茶饮,剂量皆不宜过大。常用量几克。

4.应用注意

莲子心苦寒,故脾胃虚寒者禁服。

三、藕节的功效与应用

藕节又叫老节,为莲的地下根茎节部。秋冬季挖藕时,切下节部,洗净,晒干。

1.功效应用

藕节味甘、涩,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能收敛止血,化瘀。其特点善止血而不留瘀。

常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等诸多出血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药性论》:“捣汁主吐血不止,口鼻并治之。”

《本草纲目》:“能治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血崩。”

《本草备要》:“解热毒,消瘀血,止吐衄淋痢,一切血症。”

2.配伍应用

藕节善收涩止血,有止血不留瘀特点。治诸多出血之证,常配伍白及、侧柏叶等药。

《卫生易简方》:“治吐血、咯血、衄血:用藕节捣汁服之。”

《赤水玄珠》:“治吐衄不止:藕汁、生地黄汁、大蓟汁各三合,生蜜五匙,和匀,每服一小盅,不拘时候。”

《百一选方》:“治大便下血:藕节晒干,每用七个,和白蜜七茶匙,水二碗,煎一碗服。”

3.用法用量

藕节常入煎剂,也可做丸散。常用量十余克至几十克。鲜品捣汁服用剂量可更大些。

生用止血化瘀,炒炭用收涩止血,鲜用清热凉血。

4.应用注意

加工忌铁器。

四、荷叶的功效与应用

荷叶为莲的叶片。南方各地均有产出。

1.功效应用

荷叶味苦、涩,性平。归肝、脾、胃经。

功效能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荷叶炭偏于收涩化瘀止血。

常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等证的治疗。荷叶炭常用于各种出血症。

名家名著摘要:

《本草纲目》:“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瘀血,清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

《医林纂要》:“荷叶,功略同于藕及莲心,而多入肝分,平热、去湿,以行清气,以青入肝也。然苦涩之味,实以泻心肝而清金固水,故能去瘀、保精、除妄热、平气血也。”

《本草备要》:“其色青,其形仰,其中空,其象震。感少阳甲胆之气。烧饭合药,裨助脾胃而升发阳气。能散瘀血,留好血。治吐衄崩淋,损伤产瘀,一切血症。”

2.配伍应用

荷叶能清暑利湿,善治暑温之病。常配伍鲜金银花、扁豆花、西瓜翠衣等,即清络饮。

若治血热出血,常配伍生地、生侧柏叶、生艾叶等,共奏凉血止血之功,即四生丸。

荷叶能清热解暑,又能升发脾阳,治暑热泄泻,常与白扁豆等配伍应用。若脾虚气陷,大便泄泻者,也可加入补脾胃药中,疗效显著。

《肘后方》:“治吐血不止:经霜败荷叶,烧存性,研末,新水服二钱。”

《本草纲目》:“治下痢赤白:荷叶烧研,每服二钱。红痢蜜、白痢沙糖汤下。”

3.用法用量

荷叶可入煎剂,也可做丸散或代茶饮。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

清热解暑宜生用,散瘀止血宜炒炭用。

4.应用注意

荷叶性凉而升,故体瘦气血虚弱者慎服;凡上焦邪盛,治宜清降者,亦不宜服用。

《本草从新》:“升散消耗,虚者禁之。”

——中医实战笔记:21.5.30二稿#中医实战笔记#

莲须

清心莲子心茶

莲子心

藕节

荷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