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说称谓

还说称谓

27年前,我写过一篇小文,题目叫《戏说称谓》。

文章从人们不再称呼我"小张"说起。

那时候我还年轻,四十岁不到。同事们朋友们,无论是比我年长还是年轻的,都亲切地唤我"小张",我接电话时也自称"我是小张"。听着,说着,那真是一种舒畅的感觉。

突然有一天,人们对我自称“小张”很是诧异,认为我当了个小头目,不再是小字辈了,该换换称谓吧。我发现周边的人,除了称呼职务外,亲近的人改称我“效雄同志”,或是去掉姓氏称“效雄”。这似乎很亲切,我却感到彼此之间有了些许生疏,这种"敬重"多了一些别的成分。

在内心里,我最怕人唤我做“老张”,也不喜欢别人称我为“大叔”。如果别人叫我“大爷”,心里便不是滋味,于是在心里问自己:“我真有那么老吗?”

坦白地说,我的年龄与"小"字越来越远了。头发的覆盖率每况愈下,不管使什么药,还是渐渐地露出了圆顶,却有人称之为"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肚皮愈来愈大,皮带换了几根,朋友却赞曰有了将 军肚,现了"官 相"。走路不比年轻时疾步如飞,上楼梯时不能一步跨上三级,人们却说老成多了,稳重多了。对于这些评论,我真是无语了。

静下心来想,无非是人家已经感觉到我已经老了。任我怎么修饰,任我怎么保持心理平衡,"小张"已不属于我了。

从这篇文章刊出以后,又过去了许多年。这些年里,人们对我的称谓,一再在变化着。有时候叫“主 任”,有时候叫这个长那个长,有时候叫“老总”,也有人叫“老 板”。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还会有人尊称我“教授”“专家”“先生”等等。这些称呼,总觉得不如“小张”好听。好在没有几个人叫我“老张”,但难免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尊称我“张老”。想想后面这个称谓,心里拔凉拔凉的。

前不久,大科学家袁隆平去世,世间哀悼追忆文章不计其数。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袁隆平生前对于尊称他“教授”“院士”这样的头衔不感兴趣,最乐意被人称为“袁老师”。他大学毕业后就在安江农校教书,被人喊了一辈子老师,那是当之无愧的,当然也反映出他做人的风格,不为华丽求平实。

我与袁老师天壤之别,但我也乐意被人称呼为“张老师”。我上大学之前,当过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十六七岁就被人叫做“老师”,此后也带过不少学生,自觉这也贴切。老师,这是一个没有年龄界限、没有行业界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称呼,无论你是大咖还是大亨,无论是大学教授还是小学老师,称呼起来自然流畅。

有一点必须强调,既为人师,就得讲点师德,讲点师道尊严。那就是说,做老师的,为人师表,应该有个老师的样子。以后的日子里,咱得好好向袁隆平老师学习,老老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才能配得上“老师”这个既平实又尊贵的称号。

作者张效雄,记者出身的作家,湖南日报社高级编辑、集团原副总经理。代表作: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