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激素鸡蛋”?食品老师教你1套方法,从此远离激素鸡蛋
前两天,一位粉丝转给我一则名为“没人会告诉你激素鸡蛋是什么样,今天我给你看,记得告诉家人”的视频,定睛一看,此视频是在教给大家“如何辨别激素鸡蛋”,播放量还在10万以上,足以见得大家对于此则言论的关注度。不仅如此,我还从网上搜索了关于“激素鸡蛋”的言论,发现每一条的热度都非常高。这下问题就来了,“激素鸡蛋”真的存在吗?鸡蛋当中含有激素很可怕吗?拒绝谣言,公正看待,收获“食品安全”,希望大家可以看待关于饮食的所有话题。
鸡蛋,本身就含有激素,这是肯定的:
鸡蛋是一种大家比较喜爱的“营养佳品”,作为一种“动物性食品”,它其中本身就含有一些激素,比如黄体酮(一种由卵巢黄体分泌的天然孕激素)。值得大家放心的是,鸡蛋中的“内源性激素”并不需要大家担心,它不会对身体产生健康威胁。
对于“外源性激素”,需要客观看待:
与内源性激素相对的是“外源性激素”,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不法商家在饲料当中非法添加各种激素类药物的情况,以此来收获更高的经济效益,此举本身是违法行为,存在安全风险。
我国从未批准“激素类药物”用于动物促进生长,对于正规厂家生产的鸡蛋,是不会含有外源性激素的,安全性更高。
网传的“鉴别激素鸡蛋的方法”并不靠谱:
无论是文章还是视频,其中所阐述的“鉴别方法”不存在任何科学原理,无论是看颜色还是品鉴味道,再或者其他的方法,皆存在较大瑕疵,不可信,亦不可传播,更多的只是骗取点击量(阅读量)的噱头文案而已。
当然,如果大家非想去验证自己购买的鸡蛋是否为“激素类药物添加过的鸡蛋”,可以到当地公办的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或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这样检测出的结果更为靠谱,值得信赖。
“双黄蛋”是因为添加了激素而产生?
这也是坊间热传的一则言论。双黄蛋,整体分析与激素无关联,其主要与“母鸡所排的卵黄数量”有关;正常情况下母鸡只会排出一颗卵黄,所以就会产生正常鸡蛋,当母鸡连续两次排卵的时候,这两个卵黄就容易包裹在一起,成为双黄蛋,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三黄蛋。
另外,从原理角度来看,营养过剩会导致激素异常,可能会提高双黄蛋的出现概率,“人为给鸡鸭打激素来提高产双黄蛋产率”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但是,目前世界各国都禁止在鸡鸭养殖中使用激素,所以既没人研究更没有商业化生产,大家不必恐慌。
那有没有黑心商家钻空子呢?其实就算有这样的激素,其价格也比较昂贵,而双黄蛋本身的市场价格并不高,这样做并不能牟取暴利,所以养殖场给禽类打激素提高双黄蛋率的可能性很小。换而言之,即便是真的有养殖场通过激素获得了更多的双黄蛋,激素影响的也是母系禽类本身,比如说影响母鸡自身,激素并不会进入到鸡蛋或者其他禽蛋中。
所以,对于为数不多的双黄蛋,大家放心品鉴即可,与激素的关联性不大。
“智慧选购”+“科学食用”鸡蛋,收获安全:
选择靠谱的鸡蛋,降低安全风险:
在大家选购鸡蛋的过程中,一定要到大型、知名且连锁的超市当中购买,这类地方售卖的鸡蛋是正规养鸡厂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鸡蛋”,安全系数更高;拒绝购买“散户售卖的鸡蛋”,降低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发生风险。
适量品鉴鸡蛋,降低“受伤风险”:
食物多样摄入,方可减少各种食物的摄入量,这样一来必然可以降低某些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风险。鸡蛋虽好,食用也要限量;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在其他食物(肉类、鱼虾、奶类)正常摄入的基础上,每周吃鸡蛋最好不超过7个。言于具体,正常人每天建议食用1个鸡蛋,对于儿童、孕产妇、哺乳期女性等对蛋白质需求比较高的人群,建议每天可以吃1—2个鸡蛋。
当然,假设您本身已经吃了很多瘦肉、动物内脏、海鲜等高蛋白质、高胆固醇的食物,则应该减少鸡蛋的摄入量。
吃“完全成熟的鸡蛋”,拒绝食物中毒:
生鸡蛋或者溏心鸡蛋,问题不小,一方面它很不安全,很容易存在“细菌污染”等问题,食用容易导致食物中毒。另一方面生鸡蛋根本不好消化吸收,蛋清中的抗生物素本身会影响鸡蛋营养的吸收。
从安全和健康两方面考虑此事,无论是哪种人群,都必须要吃“完全加热后的鸡蛋”,煮蛋、蒸蛋更值得大家选择。
之前有过激素黄瓜、激素草莓、激素螃蟹等食物,这次又出现了“激素鸡蛋”,一旦和激素牵扯上关系,总能把大家带入坑中。面对任何噱头型言论,都需要大家“三思而后信”,哪来的那么多激素?激素就全部都对身体有害吗?鸡蛋本优秀,在拒绝踩坑的前提下汲取营养,您的生活本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