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川什川(1)梨园聚宝盆 大梦初醒时

600年前,一位名叫魏贵的青年人带着家室来到什字川堡。他们是从兰州庙滩子出发,翻山越岭,来到什川黄河边时,见这里一 条大河横亘在前,水流湍急,十分险要。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筏客,才将他们渡过。从此,什川这个黄河边的内陆半岛,有了一个叫“金城魏氏”的大户人家。那时的什川,居住着为数不多的人家,河边荒滩之上,到处长满了白色的蓬草。

600年来,金城魏氏开枝散叶,已繁衍至十余万众,遍及西北高原的甘宁青各处,而其聚集地,则集中在兰州地区的黄河流域。昔日的什字川堡,今天的什川,依然是金城魏氏最多的地方。

鸟瞰什川半岛   张金德 摄影

一个家族的兴衰一定与世事国运相关,也必定与这个家族传承的文化和家族灵魂人物的追求有关。从金城魏氏一世祖魏贵为儿孙起的名字中,我们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魏贵的人生追求。金城魏氏家谱记载,魏贵生三子:魏坤,魏乾、魏坎。后魏坎过继于金家,金城魏氏剩下坤乾二公。天地乾坤,这是人人皆知的排序,但魏贵老先人却为长子起名为坤,次子起名为乾。至于为什么,没有书面记载。而在金城魏氏口口相传的传说中,却有祖先认为先有地,后有天,故名坤乾一说。到了第三代,魏坤魏乾各生五子,起名更加奇妙——红颜常作对,白首永成双。这是名字,是一副对联,更是两句合辙押韵的精妙诗句。红颜常作对,白首永成双——红男绿女成双成对,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白头偕老。这是多么惬意美好的生活,也是多么美妙的祝愿。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也是中华儿女的理想美好的人生追求。

与皋兰王氏、杨氏等姓相同,中华泱泱大国,姓氏发展自有其内在规律。作为在什川居住人口最多的姓氏,金城魏氏的故事我们后面慢慢述说。但是在皋兰,堪称首善之镇的什川,因为有万亩梨园而蜚声中外,其知名度,比金城魏氏更高。而什川梨园不仅是金城魏氏发祥地,也与魏氏结下了数百年代代相传的深厚情谊。
什川是兰州乃至甘肃地区种植梨树最早的地区之一,那些高大古老和梨树就可以作证。什川梨园不仅年代久远,而且品种繁多,在什川漫山遍野的果林中,不仅有香水冬果等各种水果上百种,百年以上古梨树就有近万棵。最古老梨树有460多年历史。最老的梨树王、梨树后需要四人才能合抱。这些高大粗壮的梨树从明代穿越而来,它们站立在黄河之畔的河滩沃土之上,接天地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来暑往,雨雪风霜,生长成一片参天的古木森林。而这片结出累累硕果的人造森林不是自然生长,它是黄河流域特有的一种人文生态,与这里居住的人相依为命,生生不息相处了600多年……
2018年,一位来自英国的中年男人来到黄河边的什川梨园,他用生硬的中国话告诉我,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古梨园。说着翘起大拇指,啧啧称奇。
2019年,2020年,连续多年,梨花盛开之时,什川游客爆满,最多时达到日七万人,占据兰州各旅游景点游客日到达量之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清代兰州八景中的“梨园花光”盛景,今天在什川盆地依然可以看到。什川以其天下无双的古梨园,独树一帜的黄河生态旅游资源,世界级农业文化遗产,令人叹为观止。

但是,就是这样独具特色的优质旅游资源却养在深闺人未识,旅游者多为兰州本土和少量甘宁青等地游客,至今还没有引起全国或者世界的关注。更让人叹息的是,什川古梨园举办了十六七届梨花会,却没有形成市场化运作模式,体现出优质旅游资源的价值,为果农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当什川下游景泰龙湾黄河边的石林,十几年前就成为全国知名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当地农民靠羊皮筏子和毛驴车创收的时候,什川日七万人的游客却不能为什川带来流量收益,这在当下经济社会无疑是极大的憾事。

手捧聚宝盆要饭吃,这种现象在什川存在了好多年。大量年轻人进城,梨园古法种植的“天把式”文化无人传承,古梨树维护成本太高,不能为果农带来较大收益,不少梨园一度荒芜。甚至于有不少古梨树被砍伐变为烧饭之柴。如何破解难题,梨园旅游大梦何时醒来?请看下篇:什川什川(2)古梨园的旅游之眼

2021年,人们向往的旅游电瓶车开进什川梨园。什川旅游揭开新的篇章。

近期热读
1
梨花笑了!兰州什川古梨园景区开启市场化运作模式 每日预约4万人
2
什川赏梨花,古梨园十大景点不得不看(上)
3
什川赏梨花,古梨园十大景点不能不看(下)
4
古梨树的榆树兄弟
5
家乡的杏花开了
6
桑园峡里 青山遇怪石
7
什川梨花本周末盛开!较往年时间提前
8
古梨树的榆树兄弟
“写留言”
跟老魏进行互动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