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追忆 --献给母亲和天下军嫂 | 邓超

遥远的追忆

--献给母亲和天下军嫂

清明节将至,无比思念10年前逝世的双亲。遂翻出前些年热播的连续剧《父母爱情》连日观看,重温旧剧不能自拔。这部短短44集的连续剧,浓缩了一对军人夫妇走过的数十年风雨沧桑,再现了军营男人的侠骨柔肠和军嫂相濡以沫的真挚情爱。看到最后两集女主人突患重症、危在旦夕,男主人焦急守候、不离寸步的剧情,更是令人不胜唏嘘,潸然泪下--不仅为江、安二老,更是为我故去的老父慈母--一对曾经的军人夫妇。《父母爱情》是多少军人家庭的真实写照和缩影,父母的一生与江德福、安杰夫妇的境遇何其相似,作为一代老军人的后人,我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感到庆幸和自豪!

转眼间,母亲走了10年2个多月,父亲的10年忌日也将近。看着《父母爱情》,勾起我多少幸福和苦涩的记忆,遥远的往事浮现眼前、仿佛又回到了昔日的军营大院,儿时的情形一幕连着一幕。那些模糊身影顿时清晰起来,一切恍如隔日。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眼中,爸妈二老从没有走远。

从闺秀到遗孤

1930年,母亲生于河北行唐县城东一杨姓人家。杨家老辈勤俭持家,经数代耕读兼经商,积攒田亩房宅,家底殷实,到清末、民初已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母亲的父亲--我的姥爷兄弟14人,他在家排行老四。 杨家兄弟都自幼饱读诗书,接受过良好教育,可谓是书香门第、安康之家。母亲的妈妈--我的外婆安氏,是邻县新乐人,也是出身于富裕之户的闺秀。我姥爷、姥姥先后养育了我的母亲和姨妈二女,家里再未添男丁。母亲是长女,比姨妈大几岁,到了入学的年代,母亲被开明的姥爷送到私塾读书,开始了启蒙教育。四口之家衣食无虞、安宁和睦。在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这是多少人可望不可及的幸福生活啊!好景不长,鬼子的铁蹄踏破国门,民族危亡的阴影笼罩大地。“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华战争蔓延整个华北,战火很快烧到了母亲的家乡,当地成为了沦陷区。日寇四处烧杀抢掠、哀鸿遍地、满目疮痍。由于杨家不屈从日伪政权要求出任伪职,偌大的家业很快被掳掠殆尽,先后有多位亲人被鬼子残害。全家老少满怀国恨家仇,始终不向鬼子的淫威屈服,保持了中国人的气节。随着八路军东出太行、打到行唐,母亲家乡先后成为游击区、根据地。外公满怀民族大义,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被日伪政权列为危险分子,屡遭搜捕均佼幸逃脱。1939年底的一天,外公再次躲过汉奸围捕后,匆匆辞别妻女,连夜和几位族人、乡亲参加了八路军。次年,外公在太行山一次战斗突围中身负重伤,主动留下掩护战友光荣牺牲。战后多方搜寻尸骨无果,只能在家乡以衣冠冢安葬。一家之主的男人为国捐躯,留下了无依无靠的寡妻孤女。

在那个战乱年代里,母亲就此从阁中闺秀变为撑门立户的长女,早早担起了生活的重担,与我的外婆、姨妈相依为命,渡过了漫长的苦难岁月。外公牺牲后,外婆家也成了堡垒户,一些八路伤员在家养伤,交通员、联络员不时来家落脚,母亲小小年纪,也参加了根据地的一些革命活动,还在农民夜校教乡亲识字。丧父的不幸和生艰辛磨难,让母亲早熟成长,养成了有胆识、敢担当、不服输的性格。母亲也就此站在了新的人生起点,走上了一条与乡村少女不同的生活旅途。

从新生到军属

解放前夕,母亲的家乡实行土改,杨家被定为地主,多数房产、田地被分给农民。由于母亲一家是抗日烈属,民主政府给与了一定优待。随着各种运动升级,高成分的家庭生存环境日渐艰难。为了不让我的外婆、姨妈担惊受怕,也为来将来不让后代受牵连,母亲毅然做出了脱离家族,寻求新生的决断。1949年底,母亲一人跑到北京,找到在政务院当领导的杨姓族人,诉说在家乡的窘境,请求按烈士遗属待遇安置全家。母亲在家乡早就是有名的孝女,在族人和乡亲中广获认可同情。可能是声名在外、其孝可鉴吧,最终政府按照烈士遗属抚恤优待政策,将母亲一家三口安置到了家乡附近的石家庄市。建国初期,母亲的第一份工作是新华印刷厂当工人,虽工作辛苦、收入微薄姨,但她很珍惜很知足,干起活来很勤快,连年被评为先进。姨妈当时还在上学,一家3口人的收入仅有母亲一人的工资,生活略显拮据。在外婆的操持和母亲的打理下,家里的生活渐有起色。姨妈毕业后,母亲与姨妈姐妹俩一起投考新成立的防疫站,成为石家庄市防疫站姐妹花。防疫站领导是位抗战老兵,非常关心这对烈士遗孤姐妹的成长进步,母亲、和姨妈不负众望,苦钻业务、勤奋工作,都成为防疫站的业务骨干。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老站长热心牵线做月老,先后将他两位老战友(我的父亲、姨父)介绍给母亲、姨妈。50年代的军人,被冠以最可爱的人。两人都是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兵,还是军校毕业的现役军官,加之都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可谓每个姑娘心中的白马王子。母亲、姨妈自幼读书,渲染书香,端庄淑惠,加之是烈士遗孤,对军人更是亲睐倾慕有加。他们可谓是天撮地合的因缘,两对人很快喜结连理,接连组建了两个军人家庭,一时间在石家庄市防疫系统传为佳话。一对遗孤在新中国获得新生,又与军人结合成为军属,可谓大悲转大喜,就此与军营结下不解之缘。

从军嫂到母亲  

嫁给军人成为军嫂,甜蜜而忙碌的生活就此开始。母亲、姨妈在市区工作,父亲、姨父的部队驻地都在郊外,平日不能回家只有周末才能团聚。1956年10月、1958年8月、1960年0月,4年间哥哥、我、妹妹接接踵而至。骨肉降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温馨快乐,更是平添了无尽的养育辛劳。父亲一度在远郊县里的机场工作,轮上战备值班常常一个月才回次家,母亲既要上班、还要哺乳喂养,日夜操劳,其付出的劳累可想而知。还好有外婆在,帮忙我们两家家操持家务、照料我们子妹,老人家也可谓劳苦功高。但妹妹刚出生,姨父部队调防去了西安,姨妈一同随迁。姨妈自幼体弱多病,随迁失去了工作对其打击很大,加之不久有了第二个孩子,姨妈身体更是每况愈下。不得已,外婆前往姨妈家驰援,我们家的全副担子就压给了母亲一人。那时母亲刚调到石家庄交通医院当护士,常常要值夜班。我们家租住市区民房,外婆走后白天家中也无大人很不安全,全家只能办了随军迁到了部队大院。母亲放心我们的安全了,但她每天到市区上班就更辛苦了。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不期而至。为减轻军属负担,部队在机场跑道附近空地开辟了新农场,每户随军家属分到一块生产自救地。母亲又多了一项劳务--每天挤时间侍弄“自留地”,周末更是带着全家在地里忙活。小小的我们,像父辈一样重新投入大地的怀抱,常常一边玩,一边学着父母拔草、施肥、浇水,玩累了就地躺倒便睡,手还抓着逮来的小虫、采到的野花。种自留地的4、5年,我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我们和庄稼蔬菜一起成长。我们感受了劳作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我们上了人生最宝贵的启蒙课,又先后步入了学堂,成为部队子弟学校的学生。
母亲天生就是个乐天派,压力再大也不愁、生活再难也无怨。那时的母亲是那么年轻,常听到她爽朗的笑声,三个健康聪明伶俐的儿女就是她的骄傲。那个年月,母亲那辆飞鸽坤车和她一双大辫子、常穿的花衣裳,是部队家属院一道独特的景致,更是我们心中魂牵梦绕的画卷。那暖暖的母爱,如涓涓溪流浇灌着我们、滋润着我们茁壮成长。

从母亲到祖母

我们兄妹三人从小生长在军人家庭。如同很多军人子女一样,部队的特殊环境不仅带来了一定的优越条件,但相对独立的封闭性,随时迁移的流动性,给父母的是养家的苦恼,给我们的更多是成长的烦恼。在我们从幼年到成年的时光里,母亲一直扮演了慈母和辣妈的角色。在生活上尽力满足必需,保证生长的基本物质条件。在那些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母亲为了我们的口粮衣履四处奔忙不止,想尽一切办法买来换来所需物品,得以让全家人衣食无虞。同时,又=实行粗放式、宽松式教育,可谓张弛有度。部队的孩子比较单纯,爱抱团、好冲动,同时,较早独立、自理能力较强。但频频流动变换驻地、不断转学,学校、学习、学业总面临不确定性,给成长期的孩子带来很多困惑。男孩子们打架、逃学、抽烟多成为常态,我家兄弟两个没少为此受父母责罚。尤其是我哥,生性顽皮淘气,是部队大院的孩子王,打架惹事是家常便饭,每次他闯了祸,父亲不分由说都把我们哥俩暴揍一通。就算是打得再狠,母亲很心痛也把泪往肚里咽,这时都和父亲站在一起,为的是我们长记性、受教训。母亲常说,男孩子调皮好动是好事,不能娇里娇气,更不能女里女气。谁犯了错,必须受罚,必须认错,从小就学会担当,将来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十几年间,我们家从河北到陕西,从西安又石家庄。时光飞逝,不觉间我们兄妹三人都先后中学毕业。我哥先当了兵,我下乡插队后又当兵,都成为家族的第三代军人,妹妹也参加了工作。我们长大自立了,母亲的满头青丝却掺入了白发,红润的脸庞渐渐刻满了皱纹,不变的是她发自内心的自信和满足。再后来,随着我们成为父母,母亲也升级为祖母和外婆,儿孙绕膝、其乐融融,她的脸上写满了笑意。最美不过夕阳红。此时,我们的母亲、我们儿女的祖母,不正是天边一抹最炫丽的夕阳吗!

从异乡到故乡 

母亲有深深的故乡情结。家乡不仅是她生于斯张于斯的地方,也是与她的母亲和妹妹饱尝过甜蜜沐浴过血泪之地,更是她的父亲的英灵寄托之所。外婆母女一家虽是烈属,但家族土改被定为地主。出对政治环境影响的担忧,母亲为全家免受牵连不得已携母带妹离开了家乡。当年外婆的娘家成分被定为上中农,母亲就在参加工作时把籍贯改为了外婆的娘家新乐县,以上中农成分和烈士遗孤的出身把全家包裹起来,从此不再与故乡族人有任何联系。正是这样,后来才能以烈士遗孤顺利通过军婚政治审查,得以与身为现役军人的父亲结合成家。此后,母亲对父亲从未吐露真实的家乡是行唐县(与新乐县相邻),父亲屡次欲前往外公墓地(衣冠冢葬于祖墓)祭扫,都被母亲以种种理由推脱。满怀对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族亲的愧歉,为了保护后代和配偶不遭政治运动的牵连迫害,母亲和外婆、姨妈都把这个秘密藏在心底,这也成为她们一块永久的心病。聚少离多、动荡漂泊,是军人家庭的主题,嫁给军人就意味着更多的付出。母亲、姨妈成家后,几十年间随着军人丈夫一路西迁,从故地来到人地两省的大西北,外婆也跟着两个军人女婿家操劳育孙。60年代初,姨妈一家迁往陕西,外婆也过去带两个外孙女,从此母亲与外婆和姨妈天各一方。母亲常常牵挂她的老母和体弱多病的妹子,每年都要携儿带女迁往探望,一解相思之苦。文革期间,父亲调往西安,但母亲为了将来能重返故乡,毅然放弃随调的机会,办了停职带着全家随迁。而西迁前不久,姨妈一家却刚刚随部队调往南疆,两家亲人相距更加遥远。母亲丢了工作家境落入困顿,再也无力远去新疆探望亲人,一封封书信成为寄托思念的长长情丝。到70年代,外婆已是70岁高龄,老人家思乡心切生怕回不了故土。母亲更是心急如焚,为恢复工作、迁回河北全力奔忙。1972年,外婆终于从新疆来到我们家,母亲终于松了一口气。一直到1974年,母亲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恢复了工作。又经过两年努力,全家才费尽周折重返石家庄安顿下来。
回来了,都回来了!母亲从年少漂泊到中年落叶归根,重新踏在故乡的土地上,心里是无比的欣慰!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外婆却在此时突发脑梗、半身不遂,并从此一病不起。我们兄妹三人都在当兵、上班,父亲身体不好,照料外婆的担子大多压在母亲一人肩上。1979年12月,一位慈祥的老者、烈士遗孀,我们的外祖母走了!悲痛万分的母亲,唯一夙愿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让外婆和外公重聚。这一等,又等了34年。而母亲却终究还是没来及看到这一天。

从夫妻到老伴 

母亲比父亲小5岁,从1955年结合起共相依相伴了56年。母亲的一生,父亲和这个家几乎就是她生命的唯一和全部。幼年丧父刻骨铭心的不幸,让她比任何人渴望爱和被爱,渴望有一个完整幸福温暖的家,那怕为此献身也在所不惜。父亲不是河北人,也是出自书香门第自幼读书的农家子弟。父亲的外公是清末举人,后在乡间开设私塾。父亲天资聪颖,一小就在外公门下拜师求学,深受外公喜爱,读书甚是刻苦用功。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决黄河堤阻敌,父亲家乡成为黄泛区,数百万乡亲举家逃难。父亲的学业就此中断,逃荒中饱受战祸亲人离散死难之苦。1942年,年仅17岁的父亲依然参加了新四军,英勇作战,累立战功。建国后,父亲怀着济世救人的理想,辞去军职考入军医大学,成为第一代军校本科生。毕业后分配到石家庄空军航校,历任军医、卫生所长、卫生处长、后勤部副部长。父亲性格内向,为人忠厚,待人宽厚,然教子守道、治家极严。母亲气质外向,待人热情,为人率真。母亲从小丧父,年少独撑门户,养成了说话直爽、做事利落、敢作敢为性格,颇有男子气概。父母性格的差异,对于我们这个军人家庭是很好的互补。“外场”上的事情经常是母亲自己搞定,父亲从不为柴米油盐、孩子上学的琐事分心,一门心思搞业务、抓工作,两人可谓是相得益彰。因为性格的差异,父母年轻时为琐事和管教孩子也没少拌嘴,甚至吵架升级为冷战、互不理睬。最厉害的时候,父亲嘴斗不过母亲,被气急了还动过手。小时候的我们,一看到父母这个架势,都吓得哆嗦,生怕父亲就此分手。后来,随着我们渐渐长大,父母的言语日益默契,情感也更加合拍,偶尔斗嘴也是有雷无雨,斗罢和好如初。
80年代中期,父母先后离休、退休。父母两人,一位练字舞剑、一位老年大学学京剧,在家互相照应作伴。不久,父亲战争年代的旧伤复发,从老家请来了侄孙专门照料父亲起居,母亲更是留在家整日陪护。2001年秋,父亲患了尿毒症,从此10年辗转在各个医院救治,母亲也陪在身旁不离左右。2008年秋,母亲摔伤股骨手术,父亲刚刚透析下病床,执意守候在手术室前,直到母亲手术成功。
2010年夏,母亲肺部重度感染住进ICU抢救,父亲又抱病前往探视,隔窗望着垂危的老伴,老泪横流...。2011年1月13日,大病初愈刚出院回家的母亲,突然“肺阻”送救不及、终告不治。一位军嫂--我们的母亲带着对人世无尽的眷恋、带着对儿女的牵挂,更带着对父亲一生的挚爱和不舍,就这么匆匆地走了。此刻的父亲,生命临近衰竭,这样的噩耗我们再也不忍相告...
2011年5月20日,父亲也去了,去看望几年内离去的我们的姨妈、姨父和姑妈、叔父、伯父去了,去找他的老伴、我们的母亲了。他们定会在天堂重聚,再也不用分离。

‍如果有来生,相信他们还是会在一起,我们还会是他们的儿女。

补记:

母亲去世后,在她的遗物中我们才发现了母亲籍贯的秘密。2012年夏,经我们兄弟多方查找和母亲族人相助,终于在杨家祖墓找到了外公衣冠冢,第一次祭扫了外公。经过省民政厅烈士抚恤部门批准,外祖父准予葬入烈士墓地,外婆骨灰一同安葬。我们三兄妹和姨妈家四姐弟,秉承两家父母遗愿,于2013年5月13日将外公的衣冠冢和外婆骨灰迁葬至河北省双凤山革命公墓烈士墓地。至此,母亲与亲人生离死别数十年后终于团聚了。

安息吧,我们的先辈、我们的亲人!

安息吧,不朽的老兵、我们的父亲!

安息吧,伟大的军嫂、我们的母亲!

邓超2021年3月28日写于苏州

作者简介

邓超,河北石家庄人。生于军人世家,下过乡,当过兵,做公务员至今。自幼喜好写写画画,动荡年代没能拜师学艺,长进不大。然依然故我,且行且看,且思且悟,兴致所至,率性而为,信马由缰,拙朴有余,不工不律,就图个乐子。来得此间,不耻下问,敬请真人指教。

邓超文集链接

【邓超 诗文集】

▲邓超诗集选(43):锦溪行

▲邓超诗集选(44):回眸19'(外六首)

▲邓超诗集选(45):天使婚礼(外一首)

▲邓超诗集选(46):天使道别(外一首)

▲邓超诗集选(47):大爱礼赞

▲邓超诗集选(48):逐梦传薪人 --敬贺光荣的新退休者

▲邓超诗集选(49):吟七一(外六首)

▲邓超诗集选(50):八一咏 (外二首)

▲邓超诗集选(51):红色的印记(外七首)

▲邓超诗集选(52):我又走了

▲邓超诗集选(53):谒圣吟 冬初访茂苑外史

▲邓超诗集选(54):致月亮使者 --贺嫦娥探月圆满成功

▲邓超诗集选(55):《可可托海心歌》

▲ 邓超诗集选(56):致敬2020

▲邓超诗集选(57):飞鸽车与麻花辫 --遥祭慈母逝世10周年

▲邓超诗集选(58):热血颂 ——喀喇昆仑群英谱

▲邓超诗集选(59):迎新春诗韵七首

▲邓超诗集选(59):寿桃赏桃花有感(外二首)

(0)

相关推荐

  • 散文《回忆我的父亲母亲》孙述考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今年的母亲节又快到了,这些日子,我经常回忆起我的母亲和父亲. 母亲和父亲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当我长成一个少年 ...

  • 张明斌:纪家湾的女人|散文

    张秋宪:手机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 文/张明斌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纪家湾,是我老家的一个村落,不过在二十年前被修建三峡水库湮没了.纪家湾的人也迁走了,据说广东福建湖北等省都有,迁走的人也不时有人回 ...

  • 谢永彬:清明节忆母亲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清明节忆母亲 作者 | 谢永彬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 ...

  • 说说阿佐、曾招佐说母亲!(五、二)

    说说阿佐.曾招佐说母亲!(五.二) 坐了一会儿,母亲又开始唠叨外婆.外公去世前她的一群姊妹之间的大家庭.姊妹之间鸡零狗碎的事!说的最多的是小时候外公外婆最宠爱的小舅.她的小弟弟,目前在株洲市里讨生活( ...

  • 平凡:忆外婆

    平凡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 ...

  • 母亲节献给母亲——李亮

    多年前的清晨,妈妈 你弯腰采茶如同三月的孟母 粘满露水的双手 馨香而鲜亮 多年前的山中,妈妈 你弯腰砍柴如同一幅油画 杜鹃花樱桃花瓜蓬子花 不及你担柴而归的笑靥 一个冬天的温暖 来自红肿磨茧的双肩 多 ...

  • 母亲节:9首古诗,献给母亲!

     01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02  < ...

  • 醉天平 • 致敬慈母——母亲节献给母亲的爱!

    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醉天平 · 致敬慈母 作者:高淑红 家慈善良.含 ...

  • 【今日荐读】母亲节:献给母亲的诗行(四首)/马誉炜

    母亲与部分孙辈儿合影,此时距她老人家辞世仅剩不足七个月时间.宇峰供图 按:母亲节又来到了.天堂里的母亲,生我养我的母亲,我生命里面的至亲至爱!转眼离开我已经15年了.我从这些年写的怀念母亲的诗文中选出 ...

  • 莫言朗诵:那晚的红月亮 ——献给母亲

    -2021年05月09日- (第五十八期) 我和王振深感艺术之魅力,书法之有用,遂商定申请一公号,名"两块砖墨讯",以此为平台与书友文朋通声气.                   ...

  • ​母亲节:献给母亲!

    有一份爱, 小时候如涓涓细流, 沁人心脾,源源不断: 长大时如茫茫深海, 包容一切,付出所有! 这份爱就是:母爱! 有一个人, 小时候如一处港湾, 给与呵护,温暖舒适: 长大时如一座大山, 给与依靠, ...

  • 母亲节,献给母亲的15首歌,太好听了!每一首都那么经典!

    五月的母亲节 如花般灿然 五月的母亲节 如歌般悠扬 我们在这特殊的日子里 深情回味那些感人的旋律 母亲! 十月怀胎,一生呵护: 无私付出,不求回报! 母亲节到了,让我们对母亲说一句 母亲,谢谢你!有你 ...

  • 母亲节,《烛光里的妈妈》献给母亲

    <庄子智慧>读懂这本书,人生减少90%烦恼 <庄子智慧>读懂这本书,人生减少90%烦恼 展开

  • 献给母亲的沙画,祝福您幸福安康!

    学<道德经>的人生智慧,做大格局.高情商的人 学<道德经>的人生智慧,做大格局.高情商的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