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里的溱水之二(卷三十八溱水注略考)
B
又有藉水,上承沧海水,有岛屿焉。其水吐纳众流,西北注于泷水。泷水又南历灵鹫山,山本名虎群山,亦曰虎市山,以虎多暴故也。晋义熙中,沙门释僧律,葺宇岩阿,猛虎远迹,盖律仁感所致,因改曰灵鹫山。泷水又南迳曲江县东,云县昔号曲红,曲红,山名也,东连冈是矣。泷中有碑文曰:自瀑亭至乎曲红。按《地理志》曲江,旧县也。王莽以为除虏。始兴郡治。魏元帝咸熙二年,孙皓分桂阳南部立。县东傍泷溪,号曰北泷水,水左即东溪口也。
藉水(上承沧海水),熊会贞认为藉水在今曲江县北不大可能是《元和志》中位于乐昌东南十里周回三十五里的沧湖[1]。但按郦注“藉水上承沧海水”推析则沧湖很可能与沧海水有渊源。
奋斗的哥手摄影
沧湖亭、沧湖桥,位于乐昌市乐城街道大木丘村委附近。七十二座桥的其中一座,由楼下村先人邓球建造,据楼下村老人邓先生有资料证实已有近700年历史,
奋斗的哥手摄影
据楼下村老人邓先生介绍,在600多年前,楼下村邓氏前辈在乐昌城方圆二十公里范围内就建造了70多座这样的大小不等的石拱桥,至今大部分尚存,在县城之外的不计其数。成果证明了楼下村的前辈们为乐昌人民为乐昌县城的交通作出了巨大贡献。(上述图文摘自:一个将被遗忘的历史文化古迹---沧湖亭、沧湖桥原创 奋斗的哥手 乐昌故事 2020-08-10)
灵鹫山,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地区,泷水为北江上游的异名。王守春认为此处的虎应为华南虎。[2]
1956年8月7日《新民报》刊登的打虎报道
中国华南虎:1905-2019原创 刘大牛 猫盟CFCA 2020-03-02)
尚永琪认为在人口有限、开拓能力相对较弱的条件下,对一些荒山野岭的开发利用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而佛教僧人在其宗教精神的鼓励下,往往会率先到一些荒僻之地,成为这些地域的最早开拓者,逐渐适应荒山野岭的艰苦环境,为普通民众的生存和交往开拓了新的地域。沙门释僧律对虎郡山的改造可能就是一个相当典型的事例,他在虎郡山的居住修道,逐渐改善了该地老虎多暴的境况,自然对本地百姓是有好处的。事实上,一且有僧人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僧舍,往往就会有许多僧人前来。如庐江水注:水之西岸有盘石,谓之石头,津步之处也。西行二十里曰散原山,叠嶂四周,杳邃有趣。晋隆安末,沙门竺昙显建精舍于山南,僧徒自远而至者相继焉。(《水经注》卷三九《庐江水》)[3]
曲江县故城,曲江县于西汉置县之始便属桂阳郡管辖,时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州而曲江县治在今韶关市。自“三国吴计露元年(265年)以桂阳南部为始兴郡治曲江”后,曲江县便成为始兴郡的附郭县,曲江县城(今韶关市)也就开始了郡治、县治同处一城的历史。清代的三部《曲江县志》及同治《韶州府志》均在山条下记:“莲花峰,城南五里,状如莲花拱揖,郡旧城建浈水东,即此山下。”光绪《曲江县志》及同治《府志》城池、古迹条,均记:“古城二,一在浈水东莲花岭下,汉时所筑,基址尚存”。是曲江建县之时所的古县城了,因为两汉时曲江县城尚无郡城之称(东汉末曾置始兴都尉,但未置郡),称郡城是三国以后的事了。查《韶关市区图》,莲花山在今韶关市火车站附近,与旧县、府《志》所记相符。祝鹏先生认为曲江县城大概在西晋平吴后从莲花山下移至《水经注》推记茬武水西岸故城”[4]按此则两汉曲江县故城位于今韶关市火车站一带,而郦注之武水西岸曲江城则可能系三国、西晋时期的曲江县故城。
水出始兴东,江州南康县界石阎山。西流而与连水合,水出南康县凉热山连溪,山即大庾岭也。五岭之最东矣,故曰东峤山。斯则改装之次,其下船路,名涟溪,涟水南流,注于东溪,谓之涟口,庾仲初谓之大庚峤水也。东溪亦名东江,又曰始兴水。又西,邪阶水注之。水出县东南邪阶山。水有别源,曰巢头,重岭衿泷,湍奔相属,祖源双注,合为一川。水侧有鼻天子城,鼻天子,所未闻也。邪阶水又西北注于东江。
南康县,西晋太康五年 (284) 以南安县改置,属南康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南一里,后迁今南康县。隋开皇九年 (589) 与赣县互易地名,改为赣县。大业初复名南康县[5]。
凉热山、连水、东溪等,东溪从源头向西流,至南雄方汇入“连水”,此连水的源头在凉热山之连溪,蔡平认为《水经注》称此山即大庾岭,是非常准确的。虽然石阎山、凉热山都可[6]称为今大庾岭山区,但狭义的大庾岭是不应该包括东溪发源地的石阎山的,连溪才是名副其实地导源于大庾岭,这连溪发源地正是东峤山。《水经注》还专门解释“连溪(涟溪)”为“下船路”。熊会贞曰:“《寰宇记》,楼船水在浈昌县北五十里,出大庾岭之西,傍溪横流,因名楼船水。按楼船水本以汉楼船将军出此得名,然实下船入番禺之路也,故郦氏特揭出。”~((p.3182))“浈昌县”即今广东南雄,连溪即在浈昌(今南雄)与东溪相汇,故称“涟水南流,注于东溪”。涟水大体为南北流向,而东溪大体为东西流向。连溪注入东溪处称为涟口,从源地至涟口的连溪又称为大庾峤水。可见,汉楼船将军杨朴在下今浈水(古称东溪)之前是先入连溪(楼船水)的。[7]
邪阶水,亦作斜阶水。即今广东始兴县南之墨江、清化水[8]。
鼻天子城,在今广东始兴县南。据《路史》:鼻天子,即象(备注:象为舜同父异母弟,曾数度谋害舜,是反面人物)。《寰宇记》卷160南雄州始兴县:有“鼻天子墓”。按《汉书·武五子传》:“舜封象于有鼻”师古曰:“有鼻在零陵,今鼻亭是也。”[9]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汉书》及颜师古注“有鼻在零陵,今鼻亭是也”指的是《水经.湘水注》中“应水又东南流,迳有鼻墟南”之鼻墟;鼻墟又名有鼻、鼻亭,在今湖南道县北,接永州市界。相传舜封象于此。古有象祠。唐元和中道州刺史薛伯高毁之[10];很显然与此处的鼻天子城是两组不同的地望,不可混为一谈。
江水又西迳始兴县南,又西入曲江县,邸水注之。水出浮岳山,山蹑一处,则百馀步动,若在水也,因名浮岳山。南流注于东江。东江又西,与利水合。水出县之韶石北山。南流迳韶石下,其高百仞,广圆五里,两石对峙,相去一里,小大略均,似双阙,名曰韶石。古老言,昔有二仙,分而憩之,自尔年丰,弥历一纪。
始兴县,汉属豫章郡南野(埜)县地。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年)析置始兴县,治今址。甘露元年(265年)又分桂阳郡南部置始兴郡,此为始兴郡、县之始。《郡县释名》广东卷:始兴“县西十里有塔岭,始兴之水出焉。郡县以此名”。南朝宋泰豫元年(472年)改属广兴郡;齐改始兴县为正(令)阶县,仍属始兴郡;梁复名始兴县,改属安远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属韶州。[11]
邸水,即今广东曲江县东北之黄坑河。[12]
利水,即今广东仁化、曲江二县境之锦江。《水经·溱水注》:“东江又西,与利水合。出(曲江)县之韶石北山,……南注东江”[13]
韶石,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周田镇境。《元和志》卷34曲江县: 韶石“在县东北八十五里。两石相对,相去一里。石高七十五丈,周回五里,有似双阙,名韶石”。《寰宇记》卷159曲江县:韶石“昔舜游登此石,奏韶乐,因名”。[14]
浮岳山,有学者认为《南山经》中的柢山,即郦注之浮岳山,在今广东南雄、仁化之间,其道里方位与在杻阳东三百里大体相符。《尔雅·释器》说:“邸谓之柢”可知邸、柢二字相通。久居曲江地区的瑶族自称为“勉”,勉语称踢、踏为[di],其义与《溱水注》说的蹑动相同。故“柢”字实为[di]的汉语对音,后以“浮岳”作为山名,是取其义。是知浮岳山即柢山无疑。《清一统志》称:“浮岳山在曲江县东北五溪水中。”说明柢山多水,人踏其地恍若山动,与经文“多水”相符。[15]
利水又南迳灵石下,灵石一名逃石,高三十丈,广圆五百丈。耆旧传言,石本桂阳汝城县,因夜迅雷之变,忽然迁此,彼人来见,叹曰:石乃逃来。因名逃石,以其有灵运徙,又曰灵石。其杰处,临江壁立,霞駮有若缋焉。水石惊濑,传响不绝,商船淹留,聆玩不已。利水南注东江,东江又西注于北江,谓之东江口。溱水至此,有始兴大江之名,而南入浈阳县也。
灵石一名逃石,,祝鹏认为逃石在今演江之北接近韶石,当属于丹霞山群之一。[16]按屈大均《广东新语》:“逃石”在韶石山韶石东北一里,临江壁立,与韶石相丽。俗语有“蓬莱一山,合于罗浮;东武一石,附于韶石”。[17]
韶石奇特秀美
周宏伟、艾天福等学者认为东江即今北江支流浈江;利水,即今浈江支流锦江(即仁化河,上游为源自汝城县的城口河);北江、溱水皆指今珠江支流北江。始兴县、曲江县分别相当于今广东省始兴县、韶关市城区。[18]
浈阳县,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东翁水北。《元和志》卷34浈阳县: “在浈水之阳,因名。” 三国吴改属始兴郡。南朝宋泰始三年 (467)改为贞阳县,南齐仍称浈阳”。[19]
[1]会贞按:《元和志》,沧湖在乐昌东南十里,周回三十五里,南通泷水。疑非此沧海之水也,此水在今曲江县北。(《水经注疏》,第3179页)
[2]王守春著,郦道元与《水经注》新解,海天出版社,2013.02,第96页
[3]尚永琪:3~6世纪僧人的流动与地理视阈的拓展——对华夷观念变迁与“昆仑中心论”产生的地理学考察,陈尚胜主编,儒家文明与中国传统对外关系,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11,第59页
[4]政协曲江县文史资料委员会,曲江文史 第15辑,,1990.03,第61页
[5]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6]
[7]蔡平:秦征百越东路与中路进军路线蠡测,北方论丛. 2019,(01)
[8]《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9]《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10]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11]来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中》
[12]《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13]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14]《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15]《南山经》解析,徐南洲著;徐晓晴整理,古巴蜀与《山海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06,第143页
[16]祝鹏著,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地区韶关地区沿革地理,学林出版社,1984.10,第115页
[17]徐成志编著,中华山水掌故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06,第599页
[18]“汝城”含义之研究&周宏伟艾天福,湖南省博物馆编,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第12辑,岳麓书社,2016.08,第538页
[19]《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