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在,所以我存在
文丨拾贝 · 主播丨涂山
“自在”似乎是个释道色彩颇为浓厚的词语。
在佛家这里,“自在”是菩萨的观境自在和作用自在,是跳出三界外的无拘无束大自由。而在道家,“自在”则是一种无所达致,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
不得不说,“自在”因为这两者的加持而多了一层超凡脱俗的气质。
我们也知道,佛家讲求的是慧根和修炼,道家追求的是不争和无为,如果没有出世的智慧和修为,这是否意味着:尘世中的自在并不是自在?
作家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这样写到: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可见,自在是一种博大万千的状态,它可以形而上到信仰和精神,也可以形而下到生活和心境。它既超验,又现实。
自在两个字,拆开来,就是自和在。自,对应的是自己,是我;在,对应的是存在,既有物理存在,也包含存在感。说白了,自在就是“我存在”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意识自我与物质自我的综合体现。
我们追求精神世界的充盈和现象世界的丰富,当两个世界和谐而圆融,既让我们精神上享有自由,又能在生活中有掌控感,这种积极的状况就是自在。问题是,这种自在该如何实现?
01
自在的前提是价值
《增广贤文》中有句话: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意思是: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放纵。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在于鼓励人要有所追求,创造存在。
但其中隐含着这样一个假设:这个努力的过程因为是辛苦的,所以是不自在的。即认为辛苦与自在之间必然是对立关系,这恐怕就有些绝对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比如深耕易耨的劳动、朝九晚五的工作、勤俭有方的持家或专心致志的求学等等。不论何种存在方式,真正让人自在的是价值感。
换句话说,当我的存在有价值,我就会自在;价值感越强,我就越自在。
当一个人投入了一项热爱且有意义的工作时,那种全情投入带来的愉悦体验就是自在的形式之一。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将之命名为“心流”。
心流,指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在此状态时,人已经处于忘我的境地,创造力迸发,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阿基米德是如何发现浮力原理的呢?
有这样一个传说,阿基米德为了测量国王的金王冠是否掺了银,苦苦思索鉴定方法。有一天,他去洗澡,刚躺进浴盆水便满溢出来。
于是他突然想到,相同重量的物体,由于体积的不同,排出的水量就不同。那么也就是说,金王冠重量相同,但如果掺假则体积不同,因此排出的水量肯定也就不一样…
阿基米德因为发现这一方法大为狂喜,从浴盆中跳出来,一丝不挂地从街上跑回家。由此,浮力原理被发现,并被人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
一个人在创造或创作中处于自在状态时,他的认知世界与创作对象之间会建立起无障碍链接,智慧被充分调动,成果往往不期而至。
自在,不代表一个人必然清闲舒坦,如果没有价值创造,本人也丝毫不在意自己的价值感,这种形似自在其实就是安逸放纵。
相反,积极的自在必定是以价值创造为前提。那些废寝忘食,冥思苦想,虽让我们身体疲累,却令人忘情专注,才是真自在。
02
自在的衡量是自适
自在对应它在,这里的“它”包含“自”之外的很多事物。客观而言,外界事物于我们本是中立的。
但不难发现,面对纷繁复杂,有人气定神闲,有人却兵荒马乱;面对名利诱惑,有人视如浮云,有人却如获至珍。
庄子在涡水垂钓,楚王派二位大夫请他做官。
庄子淡然说道:“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至今已三千岁了。楚王十分珍惜它。我请问二位,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
二位大夫道:“那当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庄子宁在“无何有之乡”安享清静和淡泊,也不愿“居庙堂之高”坐享荣华和高位,在功利主义者看来一定是极不明智的。而在庄子看来,这种选择顺从己心,是最自适的,因此才是自在的。
当今社会在面对问题决策时,思考框架往往以理性为重,不仅“Listen to your head”,还要借用各种工具、模型等等,务求做到准确预测和精确计算。
而随着环境的日益复杂混沌,理性的局限越来越凸显,经济至上主义已受到人文价值观的严峻挑战。
Listen to your heart,听从人心的召唤,无论是宏观决策或者个人选择,实际上更符合天道。
人人都有选择活法的权利。只要不违反道德底线,都可以追求各自意义上的成功。可如果追求中失去了自在怎么破?
答案就是聆听心的声音,无论向左走,抑或向右走,以“自适”为校准砝码。
现代人经常自嘲“年轻时拿健康换金钱,年老时拿金钱换健康”。
这种以功利与自在的交易,势必会带来种种身不由己、己不由心,长期不自适之下,又怎能健康?
佛偈: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它在”如果占据了太多的分量,自在的空间必然就被挤压。
自在,不是存天理灭人欲,而是对内外平衡的掌控力。只要掌控自适,就可以自在。
03
自在的体现是本己
杨绛先生在100岁生日时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自在,说到底,不就是自己心中的淡定与从容?有了内心的安定,感官就有了信息的聚焦和编码,我们所见所思不再只有执念,我们忙忙碌碌不再只为利害。
有了内心的从容,做事也就更加笃定和沉稳,不再挖空心思垂涎自己能力不逮的事,而是在自己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在的行动。
自在,是动态的,让我们随时实现内外打通的和谐与自然;自在,也是弹性的,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边界,也拒绝自己变身人形机器。
操之在我。请记住,自在的主人是真正的自己。
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大多数人除了赚钱其他的话题极难吸引他们。无论他们有钱没钱,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区别。种种现象都在告诉人们:抓紧时间赚钱,拼命地赚钱。
对于很多人来说,好像这个世界除了赚钱其他的事均无意义可言。其实到头来,你会发现这是一群极其不幸的人。更多的人是被社会大潮所裹挟的,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这样来生活与工作。
这个就是攀比,是来自于大脑的比较。如果你能够轻轻松松的快乐生活和赚钱,这没有什么不妥;如果你是在牺牲快乐和健康而拼命赚钱,那你就需要认真地反思了。
最好找到自己的乐趣,并使之为社会大众服务,这个才是你真正应该做的。
在目前商品社会的裹挟下,整体的社会道德底线一破再破。更有甚者,身体和爱这种生命本质的东西都作为商品在出卖,以换取生命本不需要的、廉价的羡慕眼神和所谓的面子,他们怎么能够幸福快乐呢?
人的正常生活所需真的不多,只是我们想要的太多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