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找寻那盏黑夜中指引生命的明灯?
文/史轶良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主播/樊浩
大脑——这一人体最神奇的器官,自古以来就带给人无限的想象。在历史长河之中,《黄帝内经》有“心主神明”之说;《灵枢·海论》内又称“脑为髓之海”;人类对大脑和对世界的探究从来没有停止过。
而四维上下如虚空不可思量,天地万物如黄花翠竹皆有法身。
寄宿于大脑之中的人类智慧根源始终如梦幻泡影,不可捉摸。
脑科学
时间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的世纪,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医学、哲学、宗教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释着大脑智慧,不断窥探着它的奥秘。
内观己心
佛教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根源,是唯心论的集大成者。在对于智慧的理解上,佛学有着独特的思考与解释。
相传佛陀在顿悟之时,获得三身四智,将修行中对事物的认识转化为四种智慧:一曰平等性;一曰妙观察;一曰成所作;一曰大圆镜。
平等性智,代表的是佛陀视万物无高低贵贱之分,众生平等皆可渡。
妙观察智,讲的是佛陀可查世间疾苦,有无量悲悯之心。
相传在佛陀未成佛之前,在斯瓦特城(Swart)为尸毗王,帝释天(印度神明)化作老鹰,毗首羯摩(印度神明)化作鸽子,追逐到佛陀面前,佛陀上前护下鸽子,希望老鹰放它一条生路,老鹰不依,便提出要吃和鸽子同等重量的肉。
佛陀见状便命人拿刀,一刀刀割下身上的肉。可无论他怎么割,都无法与毗首羯摩所化的鸽子等重,佛陀无奈,便整个人躺到放肉的称上,说:“你要吃就吃我吧。”此时帝释天才显出原形,天空降下花雨,大地为之震动,由此佛陀通过了考验。
敦煌割肉喂鹰壁画
成所作智:即佛陀是有大德大能之人,万事皆可成。其衍生出来的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观世音,乃至现代人为求富贵拜的财神,为求功名拜的文殊,都是传统文化中对佛有成万事之能的集体记忆。
大圆镜智,是最重要的一项智慧,是四智之首,也是其中境界最高者:此智能明察三界一切诸法,万德圆满,无所欠缺,犹如大圆镜之能显现一切色相,观照一切。
一切智慧在佛家看来,归根到底即是一个“悟”字。
外察世界
在现代医学中,科学家们认为脑内的神经活动是一切人的感觉乃至智慧的起源。人脑中有数以亿万计的神经细胞,每一个神经细胞都相互联系,并且能发出生物电,称作“神经冲动”。
这些生物电传播的速度极快,在1850年赫尔曼(Hermamn von Helmholtz),测定了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他发现,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约为每秒30米,也就是说,一个身高2米的人,神经冲动传导全身一次最多只需要0.069秒。
神经细胞
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神经活动,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将外部世界的情况传回大脑,大脑再综合利用这些信息将其汇编成我们的认识。
当视网膜吸收光,冲动传入大脑,我们知道天是蓝的;当气味分子被鼻粘膜吸收,冲动传入大脑,我们知道花是香的。这些简单的感觉,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最终形成复杂的认识,在人与自然的交互和实践中,形成了人的认知与智慧。
这是哲学唯物论对智慧的解释:人的实践产生感性认识,在归纳总结中将其提升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将继续指导实践的进行。于是周而复始,实践——认识——实践,人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也在这一过程中进步。
启迪多元思维
《道德经》中简单的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困扰了人们多少年。无数人讨论来讨论去,其争论的焦点就是:什么是“道”?
所有哲学讨论都需要基于一个有公共认识的概念,而这句话之所以难以解读,其根本就是因为对于”道”的定义,本身就未有统一的答案。就如同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智慧,是一个“道”以下的从属概念,讨论起来就方便得多了。但同时,我们须知它是一个外来词,要溯源至古希腊文——"Φιλοσοφία(爱智慧,爱知识)。根据《论无生物》中记载,是希腊古典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第一个使用这个概念,并且将这个概念发展成philosophia,中文翻译过来,就是哲学。
其实在无形之中,毕达哥拉斯已经回答了“智慧”是什么。所谓“智慧”,就是对未知的探求,对知识的渴望。即爱智慧这种行为,就是智慧。用自身来解释自身,也不失为一种十分有趣的观点。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不谋而合。
其实可以在狭义上将爱智慧,等同于爱知识,这是由于在古希腊语中,“智慧”和“知识”有相同的词根,在根本含义上是有重叠的。
这不同于一般的热爱,是不以各种情况变化为转移的,是人类最本真的求知欲望,是亿万年生存斗争中人类得以胜出的不二法门。
与此同时,智慧的上层概念“道”,也就呼之欲出了——践行爱智慧的行动,就是“道”,其表现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为追求智慧而砥砺前行的人们,就是在践行“道”。
这是这位年迈的古典哲学家给出的答案。
老子与毕达哥拉斯——两座人类历史之中的明灯,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阻隔无法相见,但他们的思想已经在悠远的时空之中相会。
正心正举
树立对智慧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智慧观,不光是对于个人发展需求与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是社会性动物,一方面,个人价值的实现需要在社会价值的大背景下完成;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个人价值发展为依托,否则只会自食其果。
上善若水,社会发展是“道”行进过程中的一部分,有滋润万物并且有普世价值的“道”才是真正的道。
拨迷见智
《金刚经》里世尊在回答须菩提的问题时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世间万物,皆处迷雾之中,唯物与唯心争论不过是一场大梦,而真正的智慧,则隐藏在其后。如来常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开启自在之门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类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很大程度上是顺应了世间的规律。在宇宙浩淼的时间之海里,人类的存在不过是恒河一沙,我们亿万年的进化也不过是一个刹那,若非规律使然,人类何德何能得以存在?
禅之意
只是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无关时间流逝的岁月里,人类的智慧在不断发展,对自我意识的不断探求,和对世界真相孜孜不倦的追求,既是观“自在”,亦是观“世音”。
我佛慈悲,将这最深沉的大圆镜智传与世人,这盛世如你所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