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系列【2】:桂枝汤的组成与临证应用(下)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甲寅年生于新疆和田,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马新童中医工作室创始人。现任世界中联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高级顾问。现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行知堂限号出诊,为北京彭城堂中医馆特聘专家。
桂枝汤条文很多很多,我在这里不给大家叙述条文,我给大家讲故事,大家爱听故事吧?全部都是我治过的病人。
桂枝汤的临床小故事(一)
我19岁的时候,第一次用桂枝汤的时候,就奠定了我在同学中崇高的地位。什么崇高的地位呢?我们当地很多的名医,被称为温病学派、某某学派,我没什么学派,我觉得能把病看好就是好大夫,你管我什么学派呢,你管我用什么方法呢(把病看好为原则)。我一个朋友爱喝酒,喝完酒以后就躺在椅子上睡着了,不知何时,一觉醒了,打了个寒战,哎哟浑身好冷啊!赶快回去睡了,一觉醒来以后发热、出汗、浑身疼。他一看这样不行啊,就去看病了,听说某某大夫看病好,他就去了,托人去看。别人一问他:“你干嘛了?昨天发生什么事了?吃什么东西了?”“昨天喝了一场酒,喝了酒以后就出现这种情况了……”“这是湿热嘛——用龙胆泻肝汤,你是喝酒造成的湿热,喝上龙胆泻肝汤泻泻湿热就好了。”结果回去刚喝半付,一会儿口唇就开始起皮,血痂就起来了,还胃痛。应该是药不对!赶快换了一个医生!另一个大夫问他:“出汗吗?”“出汗!”“舌头伸出来!”舌头一伸出来,“嗯,舌边尖红,风温!出不出汗?出汗——银翘散加黄芩,重用黄芩。”吃了一付以后,出汗越来越多,没少反而多,浑身哆嗦,冷!正准备熬第二付药的时候,刚好我到他家去了,我那同学说:“哎呀,刚好你来了,听说你中医水平很高啊!”我说:“正在学习啊。”他说:“你看,我到底是怎么了?”——我一到他家就闻到银花连翘、薄荷的味——我说,银翘散啊?他说:“你知道呀,就是银翘散!”我过去一看,放了20克黄芩。
我就摸摸脉,一摸脉——“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呀!再摸摸脉,脉不快;汗出,怕冷,恶风,口不苦,这明明就是张仲景说的桂枝汤证嘛,这是太阳中风证啊,和喝酒没关系啊!我当时想,那位老先生说湿热,这位老先生说风温,到底谁说的对呀?对,吃药应该好呀!可是没好!我说:“我也不知道行不行,给你开个方吧,除了你的血痂我不好解释外,你的证就是桂枝汤证。”——其实很好解释,为什么?吃太凉的药,把阳气逼出来,浮越于上,血痂就出来了,幸好没传到三阴上去,这是刚开始,口唇起皮血痂,脾主口唇四肢肌肉,没有出现腹泻,没有发生太严重的变证——这个一定要小心了,这个病要是传到三阴就比较麻烦,病程就会拉长。桂枝汤(因为没把握,开了3付):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我说:“把药熬好以后,按照这个方法去做。”
他就抓药去了,药房抓药的看了药单说:“这是哪来的大夫?这几味药能管用吗?!”,还说“这些都是调料嘛,能治啥病?你多抓点吧。”我同学说: “人家就给我开了3付,就按这个抓吧。”抓完以后,袋子大、药少,药房就拿了一个纸叠了一个三角,递给他,说:“这三包'调料’给你吧。”就拿回家了。
回家以后按照我说的熬完药以后就喝下去了,喝完第1付,就感觉浑身很好了,汗出透了,到脚了,问我还用喝吗,我说还有什么症状?说还有点出汗,我说把第2付药喝完过来找我。第3付药他不说话了,也不找我……过了一个礼拜,我在大街上遇到他,我看他兴高采烈的,差不多可能好了,我就问他,怎么样呀?他说“第2付药吃完我就好了,第3付我就没吃,不是说是药三分毒吗,我就没吃。”后来还专门请我去游玩……
这是我第一次用桂枝汤,我的感受,哎呀!这个方子太妙了!这么小小的五味……他请我去花了不少钱呢,所以说一下子奠定了我在他心目中很高的地位,这是桂枝汤的第一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里有一个条文“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这人是一个喝酒的人,但这个病和喝酒没有必然关系,只是因为他受风引起的,所以你就当太阳中风处理就行了,你不要考虑酒的因素,大家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但是如果说这个病人确实是桂枝汤证,又有酒的原因,我肯定要在这里加一味药——就是黄芩,这个药一加,这个方子就有意思了,这个方子被称为风温汤,这个方子在什么地方有呢?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里有。所以说,你想到的问题,这样做合不合理,那样做合不合理,这样两个中间有没有可取的地方?古人全部想到了!只不过,我们目力所及,我们没有很好的去研究(古人研究的非常细),我感觉就四个字:信、学、用、效!真信、真学、真用、真效——效果就产生了。
桂枝汤的临床小故事(二)
我再给大家讲桂枝汤的第二个故事。有个人来找我,他说:“马大夫,我有一个怪病,多年的怪病。”我说:“什么怪病?”“我身体左半身出汗,右半身不出汗,你给我说这是啥病?”“多长时间了?”“我有一次感冒之后,吃了阿司匹林发汗药之后就出现这种情况,半边出汗,半边不出汗。”(他是这么叙述的)。这个病其实是阳跷为病——跷脉病、奇经八脉病,就是左属阳,右属阴,阴阳不协调,营卫不通畅导致的,很简单。“有无口苦?”“没有口苦,什么都没有,就是半身出汗,半身不出汗。”好,桂枝汤,原方,三付就好了。他说:“哎呀!你治疑难杂症很好啊!”
第二个病例,半边出汗,半边不出汗,没有口苦,没有什么兼夹症状,就是一个单纯性的出汗可以用这个方子,治跷脉上的病、阳跷为病。后来过了很多年,我看名老中医医案也有类似记载,比如说刘渡舟刘老的医案之中也有记载,也是这样治疗的。巧了,为什么?理论依据在哪?我始终没找到。后来到了我29岁那年我终于得到一本书,“武林秘籍”,叫做《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他们说这本书是伪书,到底“伪”在哪里?我就偷偷的去研究它,它里面讲“阳跷为病”如何如何,讲的就是阳跷为病,刚好调和营卫,阳跷病就是调和营卫,就可以治好,原来诀窍在这里!桂枝汤,它的应用非常广阔,所以说,真正会用桂枝汤的人,我们目力所及,很少。
桂枝汤的临床小故事(三)
还有第三个例子,给大家讲桂枝汤的例子——太多了。去年的时候,我去出特需门诊,有一个疑难杂症:49岁的妇女,她说她别的没啥,就是稍微一走就出汗,坐下来也出汗,一着急也出汗,这是什么症状?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吧?但是我问她,她这个病已经十几年了,换句话说,她三十八九岁的时候就有这个病了,大家理解了吗?三十八九岁就开始了。我说你还有啥症状?她说:“我没啥别的。”你看,条文在这里有呀!19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就是这个小条文,你好好看看!39岁不是更年期啊,更年期是45到55周岁,她现在很容易当更年期,我不管你是不是更年期,更年期是西医的说法,“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这就是条文。我摸摸她的脉,跳的快、有点浮、沉取不是很有力——“怕冷吗?”“不怕!”,“怕风吗?”“没啥感觉,就是出汗,怎么治也治不好。”——拿出一摞方子,什么滋阴的、补阳的、止汗的……一大堆方子,我说,“你回去以后吃这个方子,不要喝热稀饭。”我写了五味药,我开了一周的,我想好了就甭吃了,这位妇女吃了一个礼拜以后跑来跟我讲:“马大夫,你写这五味药的时候呢,我对你有怀疑。”我说你怀疑啥?她说:“你是我见过开药最少的医生,第一个,你年纪比较轻,你啥也没跟我说,你说吃完7付药再说,我当时拿药的时候,心里犯嘀咕,能行吗?我开一大堆药都不行,你那五味药,还什么姜啊、枣啊、桂皮啊,那不是调料吗,我们家有调料,姜经常吃,枣我一天吃几个呢,能管用吗?但是你的药很奇怪,我吃完第1付没有明显的感觉,我吃第2付药的时候就有感觉了,第3付药后汗基本上就很少了,但是我怕病再犯,我就把7付药全吃完了。”她又问我:“我再吃不吃了?”后来我号号脉,我说,这样吧,因为你这岁数在这摆着呢,她说晚上睡眠有点差,我说好,你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我再加两味药——龙骨、牡蛎(因为这时候妇女的身体什么情况呢,阳气往上浮,阴血不够),我用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就开了7味药,吃了一周,好了。困扰了十几年的问题两周就好了,这速度快不快?太快了!非常开心!后来她把她家七大姑八大姨全部请来,排队找我看病。
所以说中医的市场非常大,作为一个研究中医的人,你说你吃不上饭,不可能!你不但吃饭,还吃好饭,要下功夫,方子要精准,里面不要夹杂很多东西,像做人一样,干干净净的。收钱是应该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不是东西越多越好,东西越多,药和药之间的反应会非常的复杂,你根本掌控不了,你的智慧达不到古人境界,你不断的在体会古人的用方的方法技巧,没事别去找事,有事不怕事,有什么事就去解决什么事,你就这么去做。刚开始你可能觉得你没把握,慢慢的随着你的阅历越来越多,病人就信赖你。好了,桂枝汤给大家就举这么几个例子。
(连载待续)
整理:惠宁
校对:谭妍妍
编辑:黄薰莹
审核:黄静、谭妍妍
看诊一次后,以后统一算复诊,请提前一周预约!祝您早日康复!
(从3月6日起出诊时间周一调整为全天,出诊地点周二调整为博爱堂,望大家相互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