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闲行独自吟
1
早 春
天气还是依旧的冷着脸,但好像绷不住了,就仿佛故意拿脸色给恋人看的女孩,明明心已经热了,是喜欢的,仍还绷着,忍着。却于眼角眉梢,不自觉的,泄出一丝想掩饰也掩饰不住的笑意,暖的。这天气也是一样,凉,冷,可是已见春意。丁香花的枝头膨胀着,蓄势待发。有一种柔媚的羞涩的蠢蠢欲动,按耐不住了。
迎春花已经开了一两朵,明媚的黄色,展开了迎春的眼。这树那树虽然还没有抽枝发芽,春意已由枝干里氤氲的呼之欲出了。我等待着,我不急,我知道这春一点点的洇了过来,眼睛深刻一点,能捉的到,抽抽鼻子,也能闻得到。
我是喜爱春的,去年的春天,我在学校住校,迎春花开的时节一片灿烂,黄色,明度很高的颜色,一下子就晃了眼,迷惑了一颗期盼的心。那时每天的早晨,我都是被窗外迎春花丛里的雀儿叫醒。灰色的麻雀跳跃在枝条间,呷呷嘴,斜楞出一支翅膀,理理毛,啁啾而鸣。我站在床上透过窗子窥伺它们,它们不知道,它们自在的过日子——清晨醒来,在树枝草花间做做早操,互相问个好。一样的。
2
浅 秋
县城有一家店名,叫浅秋,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家毛衫专卖的店。招牌乳白色的底色,藕荷色的字。简单,清浅。不经意地悱恻了一抹温婉的曲意,如同处子眼眸,羞涩的清凉。唤得身心沧桑的人眸光沦陷,她却轻垂下睫的翼,隔成柔的藩篱,令你心疼,宠溺的心疼,不忍跨越。
我与浅秋的相遇,是两两无心,不知道是哪一天哪一次的一抬眼望见了,便钟了情。时常想,如果浅秋是一种颜色,那一定是折中的,不是明艳的花红,也不是森冷的深蓝,而是微凉的,是国画里的石青,是水彩里的湖蓝,描摹了许久,还是认为这藕荷色最好。小家碧玉的,一下就牵住了浅秋的魂。折服于商家的慧心,难能的是重利之外,却仍有这样的清净,这般的灵韵,这就是儒商吧。以厚实的古文化作为经商的根底魂。
温庭钧说“藕丝秋色浅。”原来是有出处的。难怪这浅秋用了藕荷色。想象着,嫩秋的荷塘,尽是沿际微枯的田田叶,及稍见颓色的荷,开到盛处后的收势。唯见淡淡的凉,温良的静。仿佛阅尽千帆而后淡定宛然的从容,浅笑的眸光轻掠,越过山色越过流年投向无穷……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想必,这就是藕荷色的性格了。
3
苦 丁 茶
我终究不是考究的女子。且俗,雅字不敢沾,也沾惹不上。喜欢茶,只爱绿茶,爱的不是味道,而是色泽。对于茶的研究也不曾有,且有粗鄙的一己之念:如喝茶真要那么多繁文缛节,倒不如不要的好。栊翠庵里的茶,是我等蠢女子不敢沾唇的。一饮而尽的牛饮,必定是妙玉眼中的蠢物。不仅亵渎了茶魂,也辜负那采茶的纤手,岂不罪过?
所幸我等俗物,不必附庸风雅的东施效颦。捏几叶苦丁开水沏之,脱水的绿在水的热情下,相觑相缠,攒聚在水深处,次第舒展,盛开,袅娜一段春的重生神话。盖盅。等上课回来打开,一杯澄碧,一下子就爱了。猛喝一口,苦,感觉被这份纯净骗了,忍着。稍后才感触她的不同。仿佛某个街头小巷走出的乡野小女儿,初见平常,再遇,便于眼波的流转处品出味道,一道欲说还休堪不透的风情。于是魂牵,梦萦,心心念念。
4
聊 斋
从小就喜欢鬼狐神怪的故事,就仿佛喜吃辣食,明知刺激偏又欲罢不能。后来年龄大了,知道有一部古典的神怪小说——聊斋,便得其所哉,有所欲有所得了。只是,我无从考究蒲松龄为什么把自己编撰的故事取个聊斋的名字。那也无妨,我尽可以平白无端的想象:草庐,小几,竹凳,几个结庐在野的乡人,说俗也俗,说雅也雅,以新垒的红泥小炉为灶,以某年某月某一天的春露为汤,燃了房前檐下的花尸,烹那江南红酥手采摘来的新茶。几盏香茗,几把摇扇,与风淡云轻中传那陈年的道听途说,说有也无说无也有。那草庐,想必便是聊斋了,那乡野村人也便是那冯生乔生了。
《聊斋》开篇,名曰审城隍。中有一句: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极中意。哼,我们做了些许好事,便急惶惶的昭告天下,唯恐漫天神佛忘了给善报。做了坏事,必定三缄其口打死不说,断然不信天道好轮回。你拿神佛老天当你家阿谁?无心的恶,可恕,回头的恶,可纳。善呢?有心的那叫市恩,最恶俗的交易。岂可邀赏?论我说,恶,则要恶的昭彰,善,则要善的中正,为人小气就小气好了,人生百态,贵在真实。掩了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就听不到,岂不自欺自人?笑话!唔,好像跑题了。
喜欢吗?
有兴趣吗?
想要关注吗?
赶紧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