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天竹地翠玲珑
柯继承
古人说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晋戴凯之《竹谱》),其实,正因为竹刚柔相济,才获得人们加倍的喜爱。人们喜爱竹,一是因为它凌冬不凋,二是因为它竿直而且竿内空心,“虚心劲节”,被誉为贤人君子。传统造园中,又借竹的虚心、劲节、严冬不凋等特点,呼应园主的高尚人品,以此创造意境,抒情言志。
在中国古典园林产生的起始阶段,苑、圃中的竹林、竹园,具有经济栽培性质。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游赏功能上升到主要地位,人们就更加重视以观赏、组景为目的的竹子栽培。唐宋两代,以竹成景成为追求园林雅逸格调的手段,并被广泛应用。明清时,竹景更成为飘逸格调的象征,遍及南北名园。农家宅园中,竹子始终是经济栽培的对象,但竹林、竹园在农民的潜意识中,亦具审美意义。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竹永远是一种高雅的、充满诗意并励志的植物,从集于竹林、肆意酣畅的“竹林七贤”到“何可一日无此君”的王徽之,再到宋代苏轼的“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既是竹外在形象神圣的内化,也是文人向往飘逸心理的外化。
明清以后,竹景是园林中雅逸格调的象征,园林中除以竹景为主的配景外,出现了“以粉墙为纸,竹石为绘”和与漏窗、洞门结合组景的画题式小品。计成《园冶》、文震亨《长物志》等都有这方面的论述。
竹在苏州为常见的植物,也是民间喜欢栽培的植物。农家多竹园,民宅院落也多栽培观赏竹,古典园林中,更是比比皆是,其中尤以沧浪亭的竹最负盛名。
沧浪亭创建于北宋年间,原是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庆历四年(1044),苏舜钦流寓苏州时,孙氏别墅已废,次年苏舜钦徘徊其间,见孙氏弃地约五六十寻(一寻约七尺),三面皆水,旁无民居,崇阜茂木,尤多杂花修竹,“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左右林木相亏蔽”,于是买下建沧浪亭(宋苏舜钦《沧浪亭记》)。逮至南宋韩世忠拥有沧浪亭时,此处已是“竹树丛邃,极类村落”。韩世忠建宅时,筑有翠玲珑,取的就是苏舜钦诗句“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诗意。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沧浪亭仍旧“竹木清妍”“周围植竹”(清吴存礼《重修沧浪亭记》),道光年间,仍是“左列修篁”“竹垂荫下”的样子(清朱珔《七友图记》),始终保留着竹林特色。
沧浪亭现存的翠玲珑为同治十二年(1873)江苏巡抚张树声所建,建筑形式极为独特,由三个单间斜向相互贯通组合而成,面积约一百六十六平方米。主屋在西,与两个附房不在一条直线上,依次向东北方向引成阶梯式,以对角线的形式串联成一个个四面临界的空间,使小轩内外景观浑然一体。主屋北面有矮墙长窗十八扇,南正间有落地长门窗六扇,东西两边为半腰垂窗十二扇,主屋东墙及西墙正中间各有正方形和合窗,水纹式。轩外遍植翠竹,绿满窗前,篁影婆娑,飒飒有声,潇洒脱俗。室内桌椅都以竹节为纹饰,书画也都以竹为题,挂有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手书竹对“风篁类良笛,流水当鸣琴”,更使周遭显得幽雅静谧。竹是沧浪亭的传统特色,而翠玲珑是最佳赏竹处,“竹天竹地”,游客来到此处,都把这里当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潇湘馆了。
沧浪亭究竟有多少枝竹?实在无法统计,但据2015年版的《沧浪亭志》,园内的竹类品种达五十八种。除了苏州园林中常见的翠竹、菲白竹、箬竹、凤尾竹、寿星竹、慈孝竹、早园竹、刚竹、哺鸡竹、金镶玉竹以外,另有锦竹、黄条金刚竹、大佛肚竹、花毛竹、木竹、四季竹、方竹、观音竹、香竹、橄榄竹等稀有品种。
除此之外,狮子林初建时也以竹石多而闻名,其为室“不满二十楹,而挺然修竹则几数万个”(元郑元祐《立雪堂记》),造成“万竿绿玉绕禅房,头角森森笋稚长”的景象(元惟则《狮子林即景》)。狮子林中以竹命名的建筑与景点有修竹阁。该阁位于紫藤架东,跨涧而筑,凌于水上,南北朝向,可从东西两侧出入,其旁栽竹,竹延续几百年不衰,与峰石和谐相配,彰显了狮子林的文化特色。现在刚竹为其主要品种,植于指柏轩西侧、双香仙馆前,另有散植各处的慈孝竹、箬竹等,名种“黄金嵌碧玉”栽于燕誉堂南地穴旁及文天祥碑亭旁。
苏州拙政园中部倚虹亭北复廊西侧,有一座平视时为正方形,四角攒尖的亭子,它四面绕以回廊,亭内和围廊间四面辟圆洞门,名“梧竹幽居”。这是因为亭北面植有翠竹与青桐,取唐人羊士谔《永宁小园即事》“萧条梧竹下,秋物映园庐”诗意。梧桐的广叶青荫、翠竹的刚柔忠义,合于一景,极为怡人。此处东临阔水池,亭台楼阁围于水边,花木簇拥,远眺古塔,近见假山,风景宜人,并有亭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清赵之谦撰书),是拙政园中极为著名的景点,至今名闻遐迩。
园林中多有松、竹、梅所谓“岁寒三友”的植物组合栽植与纹图。将三友结合月和水,又称作“五清图”,将竹与松、萱、兰、寿石合称“五瑞图”。竹与梅相连,指称夫妻,传统的吉祥图“竹梅双喜”就是竹、梅和两只喜鹊的纹图(竹喻男子,梅指淑女),至于以此变化而来的“青梅竹马”的典故就更多了。竹的种类很多,也有很多优美的故事传说。如斑竹(湘妃竹)——传说舜帝死后,他的妃子娥皇、女英于九嶷山哀哭至死,她们的泪珠滴在竹上,便成斑竹;如慈竹(慈孝竹)——像子孙围住母亲。这些解读都予人美好的印象。
此外,“竹”谐音“祝”,所以竹加其他两种吉祥花草或鸟儿的纹图,就可诠释成语“华封三祝”。这个成语中的“华”是地名,“封”指疆界,表示华州人对上古圣贤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祝寿,祝富,祝多子,合称“三祝”(见《庄子·天地》)。另外,据《韩诗外传》:“黄帝时,凤凰栖帝梧桐,食帝竹实。”这是说凤凰栖于梧桐树上,以竹实为食,则更加深化了竹的祥瑞和高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