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做决定
第339天
不轻易给别人做决定是对别人负责,不轻易听信别人的决定是对自己的负责。人都是懒于思考的,所以才会有人希望别人给自己做决定,懒于思考,所以才会有一些轻易就替别人做决策的人。
既然是决策,那么面临的都是选择,选择一个意味着会失去另一个有得必有失。决策之所以难是因为未来的不确定,谁也说不准哪个选择更好,但是人们又想选择最优的那个,每个选项都能摆出利弊,所以才会纠结。
比如我这两天的困扰就是:是继续执行我的三年计划,还是现在就去辞职试一下。其实这几天又倾向于后者,也许过几天又倾向于前者,可是也是时候去拼搏一下了,外面的世界很难,但是进步更快。其实我更想的是能有一个支持我的女朋友,这样在外面奋斗不至于太寂寞。
说回决策,如何作出正确的决策,没有标准的答案,因为这不是数学题。如何做出更优的决策,也许会有答案,根据经济学边际收益的概念,比较每个决策带来的收益与损失。这种大的人生决策,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其实吧,还是要勇敢的去做,我现在就是不敢。请教别人的话,也只是寻求第一选择的安慰,其实人们很多时候有答案,只不过还是不敢迈出第1步,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三年后如果再说辞职的话,可能一样会很纠结。
这就是决策的难处,为什么不想找人做建议呢?因为人言微轻,他们不必为结果负责,所以做出的建议大多是没有价值的,这是大多数人的话。
因为梁宁老师说做决策需要两件事情,第一信息环境,第二决策模型。信息环境就是这个决策的条件,比如我现在的工作环境不好、没有价值、没有上升空间、而且工资太低、我有想更加精彩的人生,这是我当下所处的信息环境。那我的选项就是三年规划之后辞职、立马辞职、不辞职继续工作加兼职。这就是决策模型,也就是选项,然后分析这些选项的边际收益。
站在我自己的角度,这两两个条件我是很清楚,但是仍然在纠结,其实这个时候我的条件已经满足,可以向别人寻求建议了,听一听多数人的话,因为这有助于我增加看事物的角度。但只能听目的仅仅是多一层角度,又要征求少数人的意见,少数人必须是路外的成功人士。因为他们也经历过相似的决策,不能听那些象牙塔里的过来人,他们是大多数人。最后还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自己下决定。
是时候真正的走出舒适区看看世界了,人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过着虚无的精彩而没有进步,应该让自己进入苦日子享受一下,毕竟我也很能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