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 No.12 | 化身“自闭君”完成自我救赎,华师大学姐斩获UCL、AA、谢菲等5枚offer

学生个人创作的人物形象“自闭君”

Yiwen

华东师范大学 环境设计(空间与展览设计方向)

所获Offer:

伦敦大学学院 MArch Urban Design

AA建筑联盟学院 Housing and Urbanism MA

利物浦大学 MA Architecture

谢菲尔德大学 MSC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Studies

谢菲尔德大学 MA Urban Design

OFFER展示
(截至发稿前)

UCL

Urban Design

AA

Housing and Urbanism

利物浦大学

Architecture

谢菲尔德大学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Studies

谢菲尔德大学

Urban Design

0 1

申请规划

Q:钱同学你好,请问你的硕士项目一共申请了哪些学校呢?

A:我一共申请了七所学校的九个专业,包括UCL、AA、谢菲尔德、爱丁堡、利物浦、卡迪夫和曼彻斯特。最后从拿到的诸多offer中我选择了UCL

Q: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出国深造的意愿呢?时间规划是怎样的?

A:我是在大二结束的时候决定出国的,希望能申请到优秀的海外院校,去更好的平台学习,也是为将来就业做打算。然后选了LAC来辅导我做作品集培训,想在作品集准备和申请方面少走弯路,以及通过他们了解到更多海外院校的信息。

0 2

实习经历
Q:之前有哪些实习的经历呢?
A:我一共有两段实习经历。第一段是大二期间,在KENGO KUMA上海事务所做兼职,主要是参与手工模型的制作。我参与工作的期间基本是方案结束的阶段,所以加班会比较多。第二段是比较正式的实习经历,是在一个规模比较小的事务所,工作很繁忙,基本每天九十点下班。我主要参与了两个项目,一个是朱家角的老厂房改造,另一个是东京奥运会期间的快闪店设计,为了推广中国少林文化。但是由于东京奥运的搁置,这个项目也就没有后文了。
也是这两端实习经历让我更加明白未来找工作的职业倾向,更希望去大公司,因为有相对完善的福利制度和管理制度。

0 3

作品分享
Q:那我们来聊聊你的作品吧。这次申请研究生的作品集中一共有四个作品,你最想与我们分享的是哪一个呢?

A:我最喜欢的是IN SOLITUDE这个作品。

Q: 好的。看过了你的作品集之后我也对这个项目印象很深刻。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哪里呢?

A: 这个还要从我之前参加的LAC平行课说起。我参加的是8周的LAC海外WORKSHOP 课题一,主题是“城市语境的复杂性:建筑的界面建构”。因为第一次接触海外院校导师授课所以觉得比较有挑战性,思考方案阶段有些纠结,产生了一些负面情绪。于是也因此有了探讨SOLITUDE这个主题的想法。
我创造了一个名为MR COOL,简称MR C的角色,中文名叫自闭君。他穿着羽绒服,带着帽子,并抽紧绳子,这样他就看不见外面的人,团成一团自闭的样子。

Q:这个MR C的角色很形象。项目的选址在哪里呢?

A:基地选址在芬兰。因为芬兰是人民幸福度很高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度有很多人都有自闭情绪。与我的课题研究背景想符合。这张SITE的图上面有几个小人,是芬兰人排队等车的现状,人和人之间的社交距离很远,似乎各自独立。基地的地理环境是在临海的森林里,是参考了之前看到的一个项目。另外,海洋、森林等自然条件,也会成为治愈自闭的一个关键因素。
Q:针对自闭这个研究主题,接下来的方案是如何推进的呢?

A:首先我画了一个作息表,模拟MR C一天的生活。我把自己想想成为自闭君,列出了一系列会让我产生自闭情绪或者开心情绪的活动。

然后我希望这些活动能在一个固定场所里发生。于是就开始了“白盒子”实验。在在这张分析图中,我列举出了白盒子的不同内部空间形态和场景,例如方形盒子、带状形盒子、开洞的盒子、可以感受阳光或者下雨的盒子、被树干穿过的盒子等等。我把自己想象成自闭君,在这些盒子中选择了最可能蜷缩的角落,分析哪些空间感受是可以缓解我的自闭感,哪些是可能加剧我的自闭感。

最后,我把能缓解自闭感的空间糅杂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沉在海里的“吞噬自闭的怪兽”。自闭君被它吸引来到这里,走进怪兽的过程将经历各种让其舒适和安全的空间体验,自闭君逐步脱去自己厚重的外壳,抵达怪兽的心脏。原来这里是一个发着亮光的镜子,此时的自闭君看见了镜子里最真实的自己。这趟“旅程”的答案也在这里。当怪兽知道自闭君身上已经没有“自闭”情绪供它享用的时候,它便把自闭君抛了出去,让他回到原本的生活中。

Q: 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线,听起来像是一个自我探索和救赎的过程。那这个作品主要运用了哪些软件去完成呢?

A: 对的,这也是一个比较主观的议题,我基本是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来引导自己一步步地往下走。主要用到的软件是grasshopper,渲染是用的enscape,更多的是通过后期PS表达出来现在大家看到的画风。

0 4

参加LAC海外Workshop的感受

Q:刚刚你又提到这个作品的灵感来源其实是LAC海外WORKSHOP 课题一激发的。那么当时的海外WORKSHOP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你觉得课程难度如何?

A:海外WORKSHOP对当时的我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是UCL的老师带着我们做课题,是全英文授课还需要每周一次的英文汇报。我觉得要把自己的思路用英文完全的讲解出来对自己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也因为这次经历,让我提前感受到了未来在国外会面对的难题,会有更多心理准备,也会提前开始适应。
Q:听完你的分享我觉得LAC海外WORKSHOP一定给你带来了不小的收获。那么可以和我们简单聊聊这个作品吗?

A:好的。这个课题的基地位于东京表参道,这里有众多高级的奢侈品店,也深受年轻人的欢迎。我的设计主旨是想打破人的消费阶级差异,展露本真。所以这个课题名称叫“里道”。最后是把这理念赋予在了一栋浴场的设计上,在这里人们换上浴衣,没有了华丽的装扮,一切趋于平等。这个课题最难的部分除了想法理念,还有就是参数化的运用,但是也好在有助教和导师的协助,最后课题得以顺利完成。

Q:你觉得在课后进行课题辅导的导师和助教的帮助大吗?

A:非常大。在参加课程之前我只会一些比较基础的应用,大概了解grasshopper的原理,但是不熟练,在课程的学习中,我学会了用grasshopper和lunchbox的插件做建筑立面,老师有给我们一个他自己做的网站,然后我们要什么样的操作就可以到上面找。

在指导我设计方向和软件技能上,总能第一时间得到导师和助教的回应和帮助,这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也节省了很多事情。可以说是帮助我更加高效地完成了最后的设计成果吧!

Q:这个课程跟1对1上课有什么区别,比如教学模式、教学难度等等方面。

A:海外workshop是国外的老师一对多进行的,与其他同学的互动性和交流机会会更多一些。平时的1V1辅导课则更具有针对性,我得到的反馈信息更多。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互相配合进行我觉得效果是很好的。

Q:听完你的分享,相信在准备作品集的这段时间,你一定收获很多!也很谢谢你今天为我们带来的讲解!

A:谢谢!

图文来源:Yiwe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