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球里来到球里去”的背后
上月我上了一堂公开课,内容是沪版牛津英语4B Module2 My favourite things Unit 2 Sports,和濮院茅盾实验小学沈晓霞老师同课异构。
一方面,教材不熟悉。本次选用的并非我们日常上课的人教版,而是沪版牛津英语教材。老实说,除了偶尔听到他人开课的相关内容,对于牛津英语几乎是陌生的。另一方面,学生情况也不了解。因为本次授课地点是濮院茅盾实验小学,孩子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了,对于他们已学的知识面到底涵盖了什么,对于课时内容涉及的球类活动又有怎样的生活经验……一概不知。这堂课结束,凌老师所给的评价是,沈老师的课堂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表现出优势也是正常的,并让我不要太担忧。但是在分析课堂的时候,凌老师用了轴线图让听课老师判断学生最终所处的位置。老师们认为,在沈老师的课堂中,学生已经超越了教材文本对话,而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甚至还没有达到文本的水平。
这无疑对我是当头一棒,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中间确实存在差距。(凌哥注:在课的终点,学生达不到教材文本的水平,在通常情况下是正常的,因为教材文本通常就是需要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但是,如果两个班级的学生水平相差无几,在同课异构的情况下,学生表现出较大差异,则原因往往在于教学设计的目标设定偏低,教学操作没有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其一,教学理念模糊。课后,有一个环节是授课教师理念阐述,开始我有些迷茫,但后来在讨论过程中我清晰地看到了这其中的奥妙。举个例子,凌老师让大家讨论你所观察到的两位老师对于单词的不同处理方式,有成员就清晰地指出沈老师的处理(读单词卡——听音书写,出示卡片校对——图片与单词配对)是根据单词教学的音、形、义逐步推进的,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正因为这样,教师才可以做出这样的教学设计,甚至连单词卡的变色,图片的选择这样的细节背后也足以彰显教师对于教学理念是否足够熟稔。相较之下,我的处理(看图读单词)就明显草率很多。凌老师说,内化于心,方能外化于行(形)。这看似简单的环节处理背后充分暴露了我教学理念学习上的缺失,内化不够何来外显。其二,教学方式固化。众所周知,教学相长。那么反过来呢?本课时有一个操练环节,我设置了三个学生和三个运动俱乐部的图片,进行猜一猜连线。殊不知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将学生的输出完全框住了,学生的输出十分单一。不止于此,这期间还有一个小细节,在我试教过程中其中一张学生的照片是一对双胞胎,但后来出于单复数混淆的考虑,我又在图中圈出了双胞胎中其中一个——其实学生如果说Do they like ...?又有何妨?此外,还有教学板书、教学评价等处理……那么为什么我会设计出这样的教学形式呢?平常我自己学生的接受能力真的就仅此而已吗?还是我自身固化的教学方式和经验主义使然呢?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格拉曾说:大脑不是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老师或家长的认知范围是局限孩子们的世界范畴的重要因素。其三,教学视野狭隘。近年来,由于自身对于专业素养的学习和提升的懈怠,个人教研水平停滞不前,这一切都在这节公开课上暴露无遗。凌老师评课环节谈到“课堂开放性”时表示开放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知识性开放,譬如对于学生旧知(已学词句)的调动;第二社会性开放,课堂是否能延伸至学校内外、甚至国家内外;第三对象性开放,即学生的开放性,能否主动拓展自身的资源。课堂上如果没有大量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学生自然就“从球里来到球里去”,失去了语言的真正活力。正如那句老话“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而这将时刻提醒我不断拓宽视野,并尊重学生主体,真正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再次感谢这次切磋和学习的机会,感谢六校联盟、茅小英语组以及研修班老师们在此期间给予我的莫大帮助和真诚意见。“独行快,众行远”,与你们为伍,幸哉!好消息!凌哥特别研发的英语书写便利贴,出新版本啦!
新版便利贴有什么变化呢?根据老师们的反馈,凌哥做了两个改变。黄色版适合三四年级的学生。四线三格的高度要大一些。初学书写的孩子们再也不用抱怨格子太小啦!比较上图就能看出。注意:图中的便利贴增加了薄膜包装(是厂家自作主张包上去的,以后的批次凌哥可能会要求去除包装,因为感觉有点不环保啊,您说呢?)
【1】专为英语学习而设计,可以随处贴、随处学。也可以用于听写,最多可以写15个单词。【2】特别设计的书写格,绿色贴中间格最宽(3mm),第1格2.5mm,第3格2mm,让孩子专注于中间一格的规范性。黄色贴高度略微增加。这种不均匀高度,更加符合真实的书写需求。【3】第1线和第4线为虚线,第2线和第3线为实线,让孩子明确书写的位置。【6】最下方可填写“姓名”,防止学生之间相互搞错。“日期”可以用于记录书写、听写日期,还可以方便自己整理学习历史。【8】标准长方形便利贴(7.5CM*10.3CM),比正方形便利贴更方便书写英语。教育硕士
高级教师
英语研训员
国培专家
桐乡翻译学会理事
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湖州师范学院、丽水学院、金华教育学院、温州教师教育院、嘉兴教育学院、陕西安康学院;小学英语教研员与名师国培班、湖南省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江浙沪三地小学英语教师联盟;杭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网络课程、腾讯课堂、一起云端教育论坛;广西南宁市、青海德令哈市、四川青川县、宁夏永宁县;杭州市(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余杭区、临安、富阳),嘉兴市(南湖、秀洲、嘉善、平湖、海盐、海宁、桐乡),湖州市(南浔区、德清县),绍兴市(柯桥区),宁波市(镇海区、江北区);台州市(黄岩区、温岭市、仙居县);金华市(婺城区、义乌市、兰溪市、东阳市);丽水市(缙云、云和、景宁、松阳、龙泉);衢州市(柯城区);温州市(鹿城区、永嘉县、苍南县、泰顺县、洞头县)。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国教师教育网、前沿课堂、杰尔特国际英语教学论坛、清瑞教育科技、一起作业网、弘育科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中国原子能出版社。《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小学教学设计·英语》、《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浙江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