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晓得活动度/稳定度与邻近关节假说吗?
体能培训
国家体育总局儿童青少年体适能培训最新升级(最高且唯一 值得学习)
体能供给站推荐搜索
什么是活动度
(mobility)
活动度是描述动作的潜在能力,包含肌肉延展性、结缔组织柔软度、骨运动学、关节运动学。
理想上,活动度并不包含神经系统的影响,如果在一个人全身麻醉后测量他的关节活动范围,这会是他的真实活动度。
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很难在一个人没有意识的时候进行测量,所以会假设活动度是包含神经系统影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同情况下测量活动度的结果不一致,比如负重前后测量、疲劳累积前后测量,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肌肉延展性: 描述关节活动时,肌肉会被拉长或伸展,以应付关节活动所需要的角度。
结缔组织柔软度: 描述关节活动时,韧带、关节囊会被拉长或伸展,以应付关节活动所需要的角度。
骨运动学: 描述的是骨头的运动,比如肩关节有外展(Abduction)、内收(Adduction)、屈(Flexion)、伸(Extension)、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等。
关节运动学: 描述的是关节面的相对运动关系,比如转动(Roll)、滑动(Slide)、旋转(Spin)。
另外,人体动作发生在不同平面上,包含水平面(Transverse plane)、额状面(Frontal plane)、矢状面(Sagittal plane)。
但是要知道,我们在进行训练时,大部分动作都并非发生在单一平面上,而是发生在三个平面产生的重心面(Cardinal plane)上。
网站文章为了简单解释动作从单一平面说起,这是要注意的地方。
什么是稳定度
(stability)
稳定度能控制活动度,让动作发生在想要的关节活动范围内。
换句话说,动作发生在不想要的关节活动范围时,称为不稳定。稳定度又包含主动稳定度、被动稳定度、静态稳定度、动态稳定度。
主动稳定度描述神经系统控制活动度的状态,意指在有意识(主动有反应)及潜意识(反射性)下产生的稳定度。
被动稳定度描述利用非收缩性组织(或非神经)控制活动度的状态,比如利用韧带、关节囊、骨关节等产生的稳定度。
静态稳定度描述关节维持在固定位置下的能力。
动态稳定度描述关节维持在特定关节活动范围下的能力。
以抓举为例。
当杠铃离地,开始往髋关节移动时,选手的下肢进行伸直,并配合启动主动稳定度及动态稳定度。此时,选手的躯干启动主动稳定度及静态稳定度,以维持核心稳定,并抵抗外在力量。(上图第一排至第二排的连续分镜图)
当杠铃过了髋关节,开始过头高举时,选手的肩关节启动主动稳定度及动态稳定度,以控制杠铃在理想的路径上移动。
杠铃到达高举过头的终点时,肩关节变成躯干的一部分,共同启动静态稳定度,维持整体姿势,避免姿势不稳。(上图第二排至第三排的连续分镜图)
最后确定杠铃稳定,选手继续启动下肢的主动稳定度及动态稳定度,完成抓举动作。(上图第三排最后两张的连续分镜图)
再以肩关节在高举过头时撑住杠铃为例。
主动稳定度:肱三头肌(肘伸肌)必须出力,以维持手肘伸直。
被动稳定度:肘关节韧带及骨头关节被动协助手肘伸直。
静态稳定度:肘关节维持在高举状态下伸直的位置。
动态稳定度:肘关节在高举状态下,动态维持肘关节屈曲及伸直,做细微的调整。
从上述四点发现稳定度与活动度的平面概念相似,主动稳定度与被动稳定度同时发生。
理论上,静态稳定度指关节维持在固定位置下的能力,但现实依然需要动态稳定度进行关节动作的动态平衡。这里的静态是相对动态而产生的概念,并非真实静止不动。
因此,静态稳定度与动态稳定度也是同时发生。
什么是邻近关节假说
(Joint By Joint Approach)
MikeBoyle及Gray Cook所构想的「邻近关节假说」,是肌力体能训练界最广为人知的假说之一。简单来说,当一个关节需要活动度(mobility),「邻近关节」就需要稳定度(stability)。
1. 肘关节 – 稳定度
2. 肩关节 – 活动度
3. 肩胛骨 – 稳定度
4. 胸椎 – 活动度
5. 腰椎 – 稳定度
6. 髋关节 – 活动度
7. 膝关节 – 稳定度
8. 踝关节 – 活动度
9. 足部 – 稳定度
看起来简洁有力,事实上却没这么轻松,邻近关节假说不能用单一的方式思考。
(看上图,假如髋关节需要活动度,那么,我们真的要再增加活动度?我想上图需要的是髋关节稳定度。)
「邻近关节假说」提供的是简单的思考方向,如果少了正确的评估而直接判断学生需要的是活动度或稳定度,并不是很好的做法,也不是这邻近关节假说的目的。
再以膝关节为例。
膝关节主要以伸直(Extension)及屈曲(flexion)的矢状面动作为主。虽然邻近关节假说认为膝关节需要稳定度,但若失去伸直及屈曲活动度将会导致受伤机率提高。
更精确的说,膝关节需要水平面及额状面的稳定度,让矢状面的膝关节活动度得以稳定。
看到这里会发现活动度及稳定度并非完全对立。接下来,将进一步解释活动度及稳定度的连续性。
什么是活动度
与稳定度的连续性?
「活动度」与「稳定度」的连续性建构在邻近关节假说之上,可以补足邻近关节假说的一些弱点。由于每个关节都需要适当的活动度,也需要适当的稳定度。
在上面,我们提到膝关节需要水平面及额状面的稳定度,让矢状面的膝关节活动度得以稳定。因此,我们要针对个别关节的需求做分析。
从上图来看,往左的关节需要较多的稳定度(膝、肘),往右的关节需要较多的活动度(肩、髋)。
先从靠近左边的膝和肘关节来看,按照邻近关节假说,两个关节都需要稳定度,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肘关节比起膝关节拥有更多活动度。肘关节由肱骨、桡骨、尺骨组成,不仅有肘关节屈曲、伸直,透过桡骨、尺骨还能做到旋前、旋后动作。
而膝关节除了屈曲、伸直,虽然可以做内转、外旋动作,但内旋、外旋活动度仍然很小。
你在教学中可能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当学员深蹲时,膝关节习惯内扣(膝外翻),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胫骨内旋不足。若膝关节只专注在增加稳定度,我们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些解决问题的介入方法。
再从靠近右边的肩和髋关节来看,按照邻近关节假说,两个关节都需要活动度。然而观察两个关节的解剖构造,很清楚发现骨盆的髋臼相对肩关节深许多,这解释了髋关节比肩关节有更多稳定度。
最后是相当争议的肩胛骨,按照邻近关节假说,肩胛骨需要稳定度。这个论点来自大部分的训练动作里,肩胛骨必须后缩(往后夹)、下压(插口袋)。
只有稳定好肩胛骨,才能做出好的卧推、划船、深蹲、硬举。研究确实也发现一个不稳定的肩胛骨,会导致肩袖肌群损伤。
但另一个论点正是因为我们常固定肩胛骨不动,活动度不足让肩肱节律不正常。一旦执行过头高举动作就很容易受伤,比如肩推、抓举、挺举,亦或反向的引体向上、滑轮下拉。
结语
动作的调整,并不是单一的路线,一个关节需要更多活动度,还是更多稳定度,必须仰赖准确的评估,配合个人目标及动作需求来处理。
THE
END
体能,无所不能
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体能、康复投稿(2384145731@qq.com)
行者(wlz2384145731),请备注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