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霸凌2:如何处理婚恋和家庭关系中的霸凌?

看看谁抢到了

这封信我们来谈如何应对婚恋和家庭关系中的霸凌问题。

我们还是从一个事例讲起,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

2019年,北大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男生在精神上虐待女友,导致后者自杀。这种精神虐待是最严重的两种霸凌行为之一,另一种是家庭暴力。当然,发展到这个程度,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霸凌了,在美国精神虐待和家庭暴力实际上都已经构成犯罪。

这件事大致的经过是这样的。M男和B女是一对恋人,两人都是好学生,M男在学业和社团工作上表现突出,对女生还是有些吸引力的。据女生的母亲透露,两人恋爱期间,M男嫌弃B女有过恋爱经历、不是处女,又不想和B女分手,却以这些理由来折磨B女。据报道,B女自杀前,M男曾向她提出过拍裸照、先怀孕再流产留下病历单、做绝育手术等令人发指的要求,最终导致了女方自杀。据中华网报道,M男于2019年6月10日被逮捕,涉嫌罪名是“虐待罪”。

和你讲这件事,不是要你做“吃瓜群众”,而是借这个极端的个例来分析一下,亲密关系中的霸凌有怎样的特征,我们要如何警惕,如何预防伤害。

恋爱中有哪些霸凌行为?

M男显然有心理和人格上的缺陷,这和他成绩好不好、家庭怎么样,都没有关系。M男的家境不错,从小到大一路走得挺顺利,可能是这种经历让他养成了不讲道理、只讲“我要”的毛病。但这还不是主要问题,他最大的问题是有典型的霸凌者心理,我们之前列举的那些心理缺陷特征在他身上都很明显地体现出来:包括以自我为中心、极度自私;自大自负,自以为了不起;尤其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用各种手段试图控制别人。

悲剧发生后,M男一直没有向女方家属道歉。有很多人骂他渣男,但我们从事情的经过中可以发现,这并不是普通的情感不专一或者是道德问题。显然M男的一些极端做法已经显示出,他根本没有能力认知到他人的感受,即使这个人是自己的女友。

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的病态,这种能力的缺失就像有的人患了生理疾病之后无法尝出味道一样,并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不难发现,虽然M男在过去的成长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被培养成了一个考试成绩不错的所谓“好学生”,但同时他也成为了一个病人,而且病得很重。最终这种心理缺陷在他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中爆发出来,即使是在恋爱中,也完全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断地试图控制他人,最终酿成了悲剧。

虽然M男这样的极端情况不多见,但在恋爱中喜欢控制对方的人却不少。生活经常可以见到,有的男生一开始追女生时非常起劲,追到手以后就对女方提出种种要求,不允许女方和其他男生交往,甚至连话都不能说。女方如果受不了了,提出分手,男生又死皮赖脸地缠上来,甚至会下跪、发毒誓,求女方回心转意。这是非常典型的霸凌者做法,其实无论他是强势霸道还是示弱装可怜,目的都是想要操控别人。

这类霸凌者说出道歉后悔的话,不是真诚地体会到自己的行为让对方有多么难受,而是觉得失去对方后自己会有损失,他们不喜欢那样的损失,所以会用各种手段来挽回自己的损失。他们的道歉本质上还是以自己为中心,目的是想要把对方找回来,然后还可以继续操控别人。很多受害者不懂得心理学,也没有社会经验,看到霸凌者道歉就以为他们是会真心悔改,结果就是一次又一次上当,越陷越深。

那些有霸凌倾向的人,虽然完全不尊重他人的利益,对自己的利益却看得很清楚。因此他们常常会通过许愿的方式,先达到自己的目的再说。比如在前面那个极端事件中,B女对于M男的无理要求开始并没有同意,但M男向B女许诺将来会娶她,B女就答应了。这就是着了道,最后就越陷越深。当然,从心理学的角度讲,B女也有一定的心理缺陷,但逝者已矣,而酿成悲剧的主要责任者仍然是M男;我们这封信要分析的也是如何识别和防范霸凌者,对B女的情况就不展开讲了。

如何应对恋爱关系中的霸凌者?

那么,对于像M男这样的霸凌者,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呢?心理医生们是这样建议的,原则上其实就是一句话:一定要建立严格的界限。

比如,如果你被这样的人追求,你就要非常清晰地给出明确的拒绝。即使他做出如何深情款款或者可怜示弱的做法,比如向你诉说心事,给你打很长时间的电话等等,你也一概不要理会。拒绝的时候不要说“我现在没时间”这种委婉推脱的话,要直截了当地讲“我对你没有兴趣!”这种明确拒绝的话。你可以仔细体会一下这两句话的差异。

清晰明确的拒绝,这是心理医生非常强调的一点。因为这类有心理缺陷的人,他们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你的委婉拒绝很可能变成他们钻空子的机会,利用你的不好意思或者同情心,要求和你交朋友、或者向你提出其他要求等等。得逞之后,他们也不会认为是因为你很善良,只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引以为豪。

如果你之前没有留意这些地方,现在已经和这样的人在交往了,你可能要再好好考虑考虑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一类吐槽,说男友或者女友管得特别多,出门该穿什么衣服、看老人该买什么礼物、见到朋友该怎么说话、平时该怎么生活,事无巨细都要管。如果一方并不愿意这样,另一方还是坚持要管,那这很可能已经是两性关系中霸凌的初级阶段了。

在界限这个问题上,霸凌者往往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他们往往不尊重别人的界限,却对自己的界限守得很严。一方面随意侵犯你的隐私、要看你的手机等等,同时却绝对不允许你看他的手机、干涉他的生活。实际上这已经打破了亲密关系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对等原则。

有些人用地域歧视的眼光来看待这种问题,说这是因为这个人是某地出身,是大男子主义,或者说因为这个人是凤凰男等等;其实这些都没有找到根本原因,本质上这就是个人的原因。

为什么霸凌者会这么做呢?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有很强的控制欲。另一方面,这种全方位的干涉常常会打破别人的自信心乃至自尊心,让霸凌者建立起一种优势地位,让对方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慢慢就失去了主见,接下来就更容易被霸凌者所操纵。

在前面M男和B女的例子中,很多人评论说为什么B女不离开M男呢?这是因为在长久的精神虐待中, B女的自信心已经被打破了,无力只依靠自己摆脱被操纵的境地。而且在这种霸凌关系中,受害的一方越是被伤害、处于弱势,有时候反而更难以离开霸凌者。

这是因为霸凌者非常擅长发现对方的弱点、缺陷、把柄和有不安全感的地方。人天生多少都会有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被霸凌者发现并且利用之后,受害者越是受伤无力,越会觉得好像离开了霸凌者自己似乎就无法生活了。霸凌者就会进一步利用这一点,让被操控的人不断地去讨好自己、取悦自己。在M男和B女的例子中,M男显然就利用了对方的弱点软肋和依赖心理,借此操控对方,B女作为被操控的一方,则想尽办法讨好对方,希望以此换取安全感。

对于这种情况,心理专家们的建议是,不要把霸凌者当作唯一的安全感来源,可以向外求助,在其他地方寻找安全感。以B女为例,她身在北大,周围能够给予她帮助和支持的来源其实非常多。当她识别出对方是霸凌者之后,就可以远离他,从其他地方寻找支持。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人,也要趁早离开,不要心存什么幻想。

如何应对亲属关系中的霸凌迹象?

但是,在亲属关系上,离开就可能成为一个比较难的选项,因为霸凌者可能是你的亲人或者配偶。我们可能就需要想别的方法解决问题。亲属关系或者婚姻中的霸凌行为,最容易识别的特征之一还是越界和操控。

比如婆婆给了儿媳妇一件老式的毛衣,媳妇觉得没有场合能穿,就放起来了。结果丈夫说,咱妈给你的毛衣你为什么不穿?这句话其实就有越界和操控的倾向了。

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向对方简明清晰地讲清楚自己的权利和边界。比如今天参加派对穿什么衣服,明天上班穿什么衣服,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可以提建议,但如果用控制或者贬低的方式来干涉,显然就是越界了。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丈夫,也需要和母亲讲清楚,媳妇穿什么是她自己的事情。而且作为小辈,也要和长辈们讲清楚,我和配偶如何相处,是我们小家庭的事情,我们自己会处理好。

这里还有一个沟通上的小技巧,我们既然了解了那些控制欲强的人往往是感知不到他人的利益,重视自己的利益,那么我们在和这类人沟通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比如你不想穿这件衣服,可以和他们说,我穿另一件大牌的衣服你也更有面子呀。这样沟通效果可能就更好。

小结

要改变一个人总是很难的。因此,在恋爱关系中,关键是要识别出那些不适合交往的人,尽早摆脱他们。而在难以摆脱的亲属关系上,对于霸凌的行为,要明确划清界限,用有技巧的沟通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和生活的边界。至于学校和职场上的霸凌怎么应对,我们在接下来的信里继续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