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油饼
“薄荷糕、云片糕、金箍粉子八珍糕”、“老酵馒头、老酵酵条、雪菜馒头、萝卜丝馒头”……夏秋两季的每天下午三点半左右,这一串串的叫卖声就不绝于耳,小商贩们谁也不甘落后,声音圆润响亮,有的甚至用起了扩音器,生怕自己的音量没有别人高,生怕居民漏听、误听了他们的“食品推销广告”。他们笑容满面,送货上门,服务周到,可效果就是不太明显,任凭他们走断了腿,喊破了嗓,销售率、回头率就是远远比不上那不挪不动、不叫不喊的卖油饼的“眼镜”。
因为我家就在菜市场前面,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每次我都在楼上瞅准人少之时,赶紧下楼去买每天必吃的晚茶——油饼。记得有一回楼下高分贝的说话声冲击了我的耳膜,难道那个一向微笑服务的“眼镜”也会与人吵架不成?我好奇地赶去加入了买油饼的队伍,原来是一个中年妇女一下子要插队先买三十个油饼,“眼镜”竟然充满歉意地回绝了,中年妇女火了,指着“眼镜”说:“乡巴佬,你拿我的急是不是?家里的匠人就等这三十个油饼呢,我可是一人就买三十个……” 咦,平时大家称他“眼镜”,我觉得还挺亲切的,因为他不习惯人家称他老板,他认为卖油饼是个小买卖;称师傅,他认为自己年纪太轻,技术也还有待于提高。渐渐地人们也就借用他鼻梁上的那副眼镜称呼他了,他也觉得挺顺耳。可今天……排队的人们个个皱着眉,瞪着那位女士,心里挺讨厌这个满嘴狂言、胡搅蛮缠的“城里人”,有人正想跟她理论两句,没想到“眼镜”还是和颜悦色地重复解释:“对不起,对不起,你也看到了这一大群人,老的小的都在等,虽然他们可能只买一两个,但他们是我的常客,我怎么能够见利忘誉呢?做生意讲的就是诚信,要不,等排在你前面来的人都买了,我做好油饼后送到你家去,行不行?……”那位女士满脸通红,在人们厌恶的目光中灰溜溜地走了。于是我借此机会“采访”了身后的一个老奶奶,了解了“眼镜”生意兴隆的“秘密”。原来油饼要现炸现吃才香而脆,“眼镜”一向按照顾客的先来后到请大家排队等待,更重要的是“眼镜”炸油饼的每一道工序都是透明的,油饼馅的原材料是他妻子每天早市买好,吃完午饭就开始忙的,这个过程都是在他们家那间十平方左右的租房外完成的,过往行人看得一清二楚,而包、炸油饼都是现场操作,小磨的豆油香特别诱人,炸好的油饼的色、香、味更是使人垂涎欲滴,你又怎么舍得不去品味这一块五一只的“眼镜”油饼呢?
原来“眼镜”的顾客络绎不绝,并非他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他真正认识到诚信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