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道63】婆岭山古道:连岭古道一支线

婆岭山古道是古时歙县小溪、绍濂一带前往石门、狮石及遂安(现淳安西部)的交通要道,现已基本圮毁。(全文2700字,阅读需10分钟)

古道评价指数
精彩指数★☆☆☆☆ 危险指数★★☆☆☆
强度指数★★☆☆☆ 完好指数30%

据《歙县志》记载:“三国贺齐出守新都,凿连岭,以通江浙”。现存连岭古道为“休龙古道”中段,自歙县石门乡起,穿大连岭,越啸天龙,至淳安县浪川乡狮古山村,自古为歙县、休宁、淳安三县交界的交通要道,如今,以狮石公路为核心的“徽州天路”,让这条千年古道成了“文物保护单位”,其间的众多支线岔路更是湮没在柴草丛中。

在连岭古道上,距古道起点约2公里、第一层山脊处,有一片撂荒的茶园地和一处路亭遗址,这里曾是歙县小溪、绍濂一带前往石门、狮石的交汇点,也是两条峡谷间的连接线。我两次走连岭路过此地,仅在“路口”看看,未曾深入。

实际上“路口”也不明显,也就是那种走的人多了而形成的路,和普通的山间羊肠小道无异。

在立春后姗姗来迟的春节长假里,适逢天气晴好,春阳暖人,初六日,高卧到自然醒,从屯溪驾车一路向南,经休宁榆村左转,山弯水绕40分钟,抵达“竹乡石门”。

石门依佩琅河而居,水口一石桥横跨,桥头立一巨石,上镌“朱升讲学处——石门”,跨河过桥,对面石壁上挂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个大字,下面还立有一牌,介绍朱升生平。

朱升(1299-1370年),字允升,号枫林先生,休宁回溪人,19岁中秀才,46岁中举人,50岁(1367年)被举荐为池州学正,不久便弃官避隐歙县石门开馆讲学。

据记载,元至正十八年(1358)十一月,朱元璋久攻婺源不克,听闻徽州隐士朱升文韬武略,便到访休宁回溪,朱升留下“杀降不祥,唯不嗜杀人者,天下无敌”字条后避而不见。朱元璋依计而行,一举攻克婺源,决定效仿刘备三顾茅庐,招贤朱升。当他察明朱升在石门开馆讲学后,便佯装成商队,自严州府(现浙江建德市)出发,过连岭,至石门,来到朱升教馆前,请其出山辅佐。时值元人暴政,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朱升当学以救国,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思想,也就是后来被毛主席赞誉的“九字国策定江山”。

从屯溪出发时,我本想就到石门,寻访朱升当年留下的遗迹。但遗憾的是,除村口这处新添的文字标识外,走遍村庄的大街小巷,也未找到任何有价值的史料,于是临时决定走段古道,也好把这些天酒肉堆积起来的脂肪消耗掉一些。

和前两次走连岭有所变化的是,古道登高入口处立了一块石碑,上刻“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休龙古道、黄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二〇一七年八月三十一日”。从垒砌基座的水泥颜色看,应是近期才建设完成的。

徽州古道承载着古徽州人走出大山的足迹,见证了徽商的发展历程,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同徽文化载体之间的纽带,在如今大部分古道已失去其原有交通功能,且保护性开发又心余力欠情况下,作为“文物”先保护起来,是个良好的开端,深感欣慰。

或是有了保护,古道路面比以前整洁许多,虽然部分塌陷的路面尚未修复,但至少挤占到路面上的柴草已经悉数清理。立春已过半月,多日持续晴好,暖阳似火,但山间依然沉浸在冬的萧瑟里,唯有一簇簇一丛丛的野樱花宣示着春天的君临。樱花的品种很多,徽州山间的野樱花恐怕是继梅花后,最早开放的野花了,白里映红的花丛,像天上的彩云,漂浮在灰褐的山林间。

每年初春徒步,这种随处可见的野花总是给人怦然心动的灵气,我们起初登高时,并未打算走得太远,像散步一样,慢悠悠的,开始出汗就回头。不知不觉中,却已走到第一层山脊,也就是婆岭山古道的入口处,因时间尚早,临时改变行程,去探秘这条连岭古道的“支线”。

从地图上看,此处土名“东门”,连接“婆岭山”,也是佩琅河与桂溪的分界岭,古道沿婆岭山腹地下行至谷底,与歙县绍廉乡古祝村相连,全程约3公里。此前从未见过这条古道的文字记载,更别说古道名称,故暂称“婆岭山古道”。

以前走的古道,事先多少会做点攻略,但今天心里确实没底,路有多长,通向何方,都是个未知数。好在万物尚未苏醒,没啥危险,走到哪算哪,不能走就回头,也无大碍。再说古道入口处挂有其它户外群标识,说明已有人行走,路肯定是有的。

从连岭古道转入,是条细细的羊肠小道,弯弯曲曲横穿在杉木林中,路面不仅没有一块石板,宽度也仅容双足,完全没有一丁点古道痕迹。

很多穿越林场的古道都是这样,可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荒种树时,拆除了路面石板,便于统一种植树苗所致。

约10分钟后,进入自然生长的灌木林。在高低错落的灌木丛下,偶尔能见到零星的石阶或石磅。从石材表面颜色看,这些遗迹至少已百年以上。如果说刚才杉木林中的古道是人为拆除的话,这里应是自然损坏的,这种损毁除了灌木对路面的挤占外,还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山林砍伐导致水土流失所产生的后果,这也是大部分徽州古道消失的主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农村包产到户后,刚脱离温饱的农民开始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公路替代了青石步道,新建楼房代替了几代同堂的老屋。漫山遍野的林木不是成了新屋的梁柱,就是化作砖瓦窑里一缕青烟。临近村庄的路面石板也成了架设新屋的建筑材料,村中街巷的青石路面也在那一时期换成了平整的水泥。

很多东西就这样,失去了才显珍贵。

但现实又总是这样重复着昨天的历史。

我们以今天的眼光去看昨天的历史,才猛然发现,能看见十年后的都是智者,在某些领域有所建树的,除了个别上苍特别眷顾者外,也就是这些十年磨一剑者。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运筹帷幄,洞察百年者,定是伟人,他们可以带领一个民族,走向一个新时代,这样的人凤毛麟角,同样百年不遇。能穿越千年的,毫无疑问是圣人,是人们心中的神,他用思想去引领人类走向文明。

这样的人历史上又有几个?绝大部分人都是像我这样的凡人,看着眼前,活在当下,东边太阳西边月,每天就在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昨天的日子。

我一直在思考徽州古道的将来,也许它们不再有将来,它们终究是抵御不过自然和人类双重侵蚀的。我一介凡夫俗子,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力去发现它们,用文字、图片将它们的现状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为这份徽州大地上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一份破碎的记忆。

婆岭山古道的圮毁程度是我意料当中的,但还是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当我转过一道山脊,眼前却突然出现了一段宽阔完整的路面。一色的青石板,宽至1米,虽未凿得方方正正,路基也不再那么平整,在现存古道中,也属“保存完好”范畴,在古时,也算中等规格道路。当然,不管是路面宽度,还是石阶凿砌工艺,比连岭古道还是逊色一筹的。

这段蜿蜒在竹林中的青石古道一直延伸到临近谷底处。谷底上方是一片茶园地,路面石板已不存。缘溪而行的部分古道保存完好,前行可至歙县绍濂乡古祝村。

古祝村位于绍濂乡西南部,与长陔乡、石门乡接壤。村庄建在两条俗称“大源”、“小源”的溪流交汇口,两条“源”均有古道相连,前者通往长垓乡,后者连接狮石至遂安(现淳安西部),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走的这段古道。

因时间关系,我们到达谷底暂歇后,即原路返回,未继续前往沿途村庄,也就未能获得关于这条古道更多的史料,且途中又未见任何路亭、石碑等人文遗迹。甚是遗憾。
(0)

相关推荐

  • 徽州天路,是时候走一趟了!

    12月5日上午,由黄山市人民政府主办,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屯溪区人民政府.歙县人民政府.休宁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行徽州天路,探江南秘境"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徽州天路开路节在中心城 ...

  • 寻找徽州的香格里拉:从秘境大洲源到格桑花开的江岸)

    题记: 从深渡码头沿新安江陆路而下,到千岛胜境的百公里皖浙一号线途中,有崇山峻岭.高山峡谷.土楼山寨.平湖秋色.溪流大川,不仅风景雄奇壮丽,民风也淳朴自然.尤在其核心区域大洲源,更是山岭逶迤,村寨星罗 ...

  • 【徽州古道52】祁门举公岭古道:这条路很难找

    追寻徽州古道最后的记忆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题记 举公岭古道为祁门北上安凌镇(原属石埭县)要道之一,连接古石埭县中部,与徽(州)池(州)古道的大洪岭关塞仅隔望江尖一峰之距.(全文37 ...

  • 【徽州古道13】谭公岭古道:徽州境内唯一一条以姓氏命名的古道

    追寻徽州古道最后记忆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题记 "五岭"古道南起婺源县江湾镇,跨越芙蓉岭(或谭公岭).对镜岭.羊斗岭.塔岭.新岭,至休宁县山斗乡,全程约三十公里, ...

  • 【行走徽州71】从上路街沿着明代古道,上问政山找寻斩尾龙遗址

    [行走徽州71]从上路街沿着明代古道,上问政山找寻斩尾龙遗址 司马狂/文 近些年,徽州保存完整的古道日渐被游人所关注.但其实就在歙县县城境内,还保留有一段完整的明代石板古道.我们不用非要奔波在乡野间寻 ...

  • 古道追踪:涉县有个“凉岭古道”,就在林旺石窟附近

    凉岭古道考略 本籍学者马乃廷老师,在<涉县古志四种校注>一书中,保存了清康熙乙未年进士任中柱撰写的一篇<修大路碑记>的文章. <修大路碑记>一文开头这样描述道:&q ...

  • 峰林•古道:穿行阳山“白鱼古道”

    阳山"白鱼古道"轨迹图 阳山县,位于广东省的西北部,县境内有大片类似于桂林山水的喀斯特峰林.在峰林之间,点缀着一个个小村庄.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小村庄已经没人居住,变成了空村.这些村 ...

  • 东方古道十八折山

    东方古道.十八折自古以来就是岳石村通往东方山的一条地势险要的山路,呈之字形曲折盘旋,共十八道弯,路又窄又陡,只能容一人通行,是四方善男信女朝拜必经之路,相传东方山智印祖师为方便下山弘法布道开凿而成.湖 ...

  • 图游徽州37:唐里周岭山(靠椅壋、柿树壋)

    一九八五年暑假我到过周岭山,是从英富坑翻山过来的,来拜访我的好同学方路久. 三十多年过去了,周岭山只留下模糊的印象,这次到了唐里,无论如何是要去周岭山走一回的.方路九不在家,他上城里去了,他打电话给他 ...

  • 翻越秦岭山的六条古道

    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长江黄河流域分水岭,自古以来当地人们就在秦岭的峪中劈山填石.架设栈道,从而开辟了许多条翻越秦岭的古道.长安附近比较有名的6条古道从西向东依次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

  • 1936年,党岭山,有位红军牺牲后仍高举手臂,紧握党证和银元

    诗人们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红军长征时,我们的战士衣衫褴褛,没吃没穿,硬是凭着对革命的满腔热忱和坚强意志,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征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今天,我们将那句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