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审核员入行前要知道的几件事

认证行业怎么样?

自“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审查部(现工信部电子五所赛宝认证中心)于1979年将认证概念引入中国,行业发展已逾四十余载,认证品类越来越多,截止目前,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服务认证合计有效证书量270余万张,其中管理体系有效证书数逾140余万张。附管理体系认证近三年数据列表供大家参考:

从数据可以看出,认证市场目前是一个高速扩张的市场,现期认证证书存量和增量都相对维持在一个比较可观的水平,除前期靠政策推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外,其他各品类认证业务近年来每年皆有不错的涨幅,而且随着认证市场化的推进、国内内需的拉动、政策对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的鼓励与放开,认证行业将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快速发展,在可预见的短期内,认证的业务增量会保持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涨幅;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不同认证品类证书存量和增长速率差异较大,细分领域认证需求如ISMS、ITSMS的需求增长更加迅猛。对我们现从业人员或有意向的准从业人员来说,认证行业不是夕阳产业;在行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变革的大背景下,机遇很多,挑战亦不少。

审核员待遇如何?

认证行业是专业技术服务行业,归根结底,根源在“专业”与“服务”两个点。

专业属性,决定审核员这个职业下限会比较高---原因一:审核资格需要通过统一考试并满足注册条件才能获得;原因二:行业较为小众,大部分人不了解也不计划进入认证行业;原因三,行业相对来说有一定的专业能力门槛。

而服务属性,注定这个职业的上限又高不到哪里去---原因一,认证行业和所有服务行业一样,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个人精力有限,每年能做的工作总量有限;原因二:技术附加值相对较低,个体可替代性较高。

总体而言,在目前来看,收入待遇、个人价值实现、社会地位、行业发展前景处在一个相对较为舒适的区域,个人能通过行业获取相对不错的收入,但是相较互联网行业等热门行业来说不太有机会通过专业能力技术附加值达到太高的收入水平。

同一个品类审核员在不同机构,待遇会有部分差异,但是不大。对于普通QES三体系审核员来说,现阶段综合审核收入在每年9-14万;细分领域如ISMS\ITSMS等,现阶段综合审核收入在每年18-24万,其他非审核收入方面不同机构有不同管理方式,不便细说,但是对绝大部分无行业垄断性地位的机构从业者来说,这部分收入不多。

不同机构,会根据自己业务占有率、市场定位、岗位需求度、未来规划方向等,人员待遇上下有部分波动,但是总体上波动区间也不会太大。不同审核机构待遇体现方式有所差别,主要集中在底薪、人日补贴、社保公积金三个方面。

底薪方面,大部分机构给QES审核员底薪在1000-4000左右,ISMS/ITSMS等细分体系底薪在3000-6000左右,会根据个人审核资格数量做不同定级。

人日补贴方面,QES单体系/双体系/三体系各在200、300、400元左右每人每天,ISMS/ITSMS单体系/双体系审核分别在600、800每人每天左右,需要指明的是,对绝大多数机构来说,单体系双体系或者三体系不是指个人拥有体系资格的数量,而是在这个基础上,对应受审核客户接受该次审核时所申请的体系的数量(如QES单体系/双体系/三体系对应人日补贴分别为200、300、400员,则该审核员只有在个人同时具备三体系资格且审核时客户接受的是QES三个体系同时做结合审核时,才能拿到400/人天的补贴)。

社保公积金方面,大部分头部机构会足额缴纳五险和公积金,部分机构会有补充社保等福利,除此之外绝大部分机构会按照基本工资只缴纳三险或五险,这其中有少部分机构会按照基本工资缴纳公积金。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不同机构宣传策略不同,待遇呈现形式不尽一样,高底薪+低人日补贴,低底薪+高人日补贴都是正常的表现形式,各有优劣,各位可以按照自身情况做一个大致的估算,受去企业路程中的时间、个人休息时间、任务调整导致的时间空闲等各类情况的影响,建议QES体系审核员每年按照240个左右审核人日,ISMS/ITSMS审核员每年按照215个左右审核人日(细分领域体系审核很难做到本地化审核,出差路途时间更多)进行收入核算,部分机构会宣称每月排程25天或者更多,各位审核员可自行核算,我个人的意见是这种宣传有一定的夸大成分,很难实现。其次,部分机构在给高底薪的时候需要理清这部分底薪是有责底薪还是无责底薪,有同业者反馈某些机构的高底薪包含部分服务人天的费用,审核员被包含的部分的人天数不单独计算人日补贴,如底薪6000保底每月服务10个人天,超出10人天部分的审核人日单独计算审核补贴,这相当于底薪3000+300/人天的补贴,只是换了一个说法。再次某些机构将高底薪和高服务人天绑定,如底薪8000,但是必须每月审核人天22天,不足则底薪不全额发放,各位在进行机构选择时需要提前和机构沟通,不然个人期望和最终待遇会有不小差异,心理落差明显,这也是目前部分审核员对所在机构不甚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

审核待遇归根结底最终是与供需关系挂钩,审核员数量跟不上市场需求,短期内待遇偏高,偏高的待遇引导更多人进入这个领域后,市场和机构对该品类审核员的需求降低,待遇则随之降低。举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审核员为例,2018年绝大部分认证机构开出的综合年薪在40万左右,近年由于补贴政策的缩紧导致的证书量增速不明显甚至出现负增长、审核员数量的大量增加等,目前该品类审核员收入待遇下滑较为严重。不过在可预期的短期内,三体系审核员由于市场有效证书存量较大增量也可观、各地响应国务院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精神等因素影响,待遇会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细分领域如信息类审核员,由于市场需求增速持续较高、审核资格获取相对比较困难,短期内待遇不会有大幅下降---但是同时要注意的是,该类认证需求虽然增速迅猛,但是市场总体体量较小,有效证书数量短期内难以有较大规模增量,如果审核资格获取难度降低,则个体收入将会受到明显影响。

个人建议,有意向将认证作为主业的审核老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提高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能尽可能多的丰富自己的审核资质,以备无患。

如何选择从业机构?

对于审核机构的选择,头部企业如莱茵、南德、英标等大型外资机构,CQC、CCRC、赛宝等国有综合或细分行业龙头机构,综合收入会相对更高,福利待遇会更好,但是相较于其他行业头部企业与普通企业间的收入差距,认证行业内这种差距不会特别大,不太容易出现如程序员一样的个体收入明显差异,此类机构相比其他大部分机构来说,优势劣势分别体现在:

优势          劣势

个人工作稳定性更高,职业危机较小

01

机构对个人能力素质要求较高,准入门槛较高

接触的客户群体较高端,个人综合素质提升快

02

部分机构内部新人老人获取的政策偏向不一样,有论资排辈之嫌

行业地位更高,个人价值更容易体现

03

团队庞大导致的内部消耗更大,不产生实际收入的工作更多

培训体系更健全,职业前景规划更好

04

机构灵活度不够,部分政策调整比较缓慢,响应市场变化的速率较慢从而导致审核员个体在业务执行的过程中自由度较低

机构风险把控能力强,个体审核资格风险更小

05

除头部机构外,根据我个人接触情况及其他同业者反馈来看,剩余其他大部分机构互相比较,待遇方面差异性不明显,更多体现在市场能力、市场定位、内部管理等方面。专职审核员个人若希望长期从事本行业,建议选则机构的时候尽量选择通过或以后准备通过认可委的机构,就是我们通常说机构带CNAS标志。原则上来说,机构是否通过CNAS认可不影响机构在国内开展业务,不影响所颁发的证书的法律效力,但是这可以侧面反应机构管理者对机构未来的规划期望以及机构本身的实力。原因三点:

01

机构通过认可本身需要花费可观的人力和物力,同时机构维持认可及发证时使用CNAS知识产权(指发出去的证书带标)需要付出不斐的费用,机构带标至少能从侧面反应机构愿意花这些投入去做这些事情,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圈一波快钱就准备走人,这个观点往后延伸,能反应出相对来说,此类机构的稳定性会相对更高一点

02

机构通过认可,相对来说受到主管部门的监管会更为严格,机构自身对风险的把控就更为严格,作为审核员个体,相对而言审核时风险把控就更有把握,更容易维持自己的审核资格

03

大部分通过认可的企业,机构保有有效证书数量都相对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机构自身有比较高的造血能力,审核员个人任务量更容易保证

同时很多审核员在挑选签约机构时会特别关注机构所在地,个人建议没有必要将机构所在地和个人所在地做严格匹配,机构和审核员个人所在地是否相同并不能直接与个人出差时间长短或本地审核任务的多少相关联,因为市场体量少的认证品类如ISMS/ITSMS全职审核员,基本很难保证完全本地化审核,因为当地市场一共就这么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本地的审核任务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太能满足个人审核人天需求;即使机构在本地,基本上这些品类审核员业也需要全国出差。三体系审核员机构会尽量安排本地化审核,想要尽量少出差或者缩短出差过程中人天占有数,应该关注的是目标机构在本地的市场能力、在当地的审核员数量、机构计划调度的合理性、自己审核的体系品类在当地市场的业务规模等,这些因素个人觉得相对影响还更大一点。

以上观点只是我个人主观观点,受限于我个人对行业的了解程度,很多信息不一定详尽准确,为避免对各位产生误导,各位在选择从业机构时尽量多方面了解综合了解机构情况,结合自身条件和需求,挑选更适合自己的从业机构。

签约前建议关注的几个点

选择好适合自己的机构,实习完成注册为正式审核员后,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只有首次转机构可以在该机构服务周期不满一年的情况下申请。首次转机构之后,按照现有政策,审核资质转到新的审核机构需要持续时间至少满一年才能申请再次转机构。基于认证行业中审核员个人离职转机构相对来说程序比较麻烦,机构对审核员的约束力相对其他行业公司对员工的约束力来说相对较大,在这个过程中审核员群体中的大部分个体相对来说比较弱势,所以在签订协议之前,建议大家关注五个点:

01

合同持续周期,到期后续签方式,到期前离职方式

02

签约机构是否需要签订培养协议,部分机构在合同签订之前不会和审核员提培养协议,人事合同签约完成甚至注册完成后再和审核员签培养协议

03

关注培养协议签订内容,关注培养后的服务期限以及增加培养体系后服务年限的叠加算法,弄清楚如果万一双方相处不合适的情况下,在不同时间段内如果离职需要多少精力和物力支出

04

如前文所言,关注是否无责底薪,若有责底薪时,核计底薪计算方式和合同内义务实现难易程度

05

关注实习期安排,看正常多久能实习结束,实习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归属

审核机构本质上是公司,在关注社会责任的时候也会关注公司本身的利润,各行业都有各自特有的运作模式和潜规则,认证行业亦然。机构和审核员应该是双向选择互利共赢的关系,想要进入行业的新人大可不必对机构抱有太大的戒心,更不应该将机构视为洪水猛兽,但是同时,和其他任何行业一样,审核员在选定个人的工作单位时亦应综合分析,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审核的过程是专业技术输出的过程,同时更是服务的过程,这就注定,专业水平、良性沟通在工作过程中尤其重要,专业水平决定个人职业高度、客户认可程度,亦能给个人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增加个人收入;良性沟通则会减少工作过程中非必须的内耗,带来更优质的工作体验。

行业很大,但是圈子很小,山水总有相逢,如果个人的分享经验能给您带来些微的帮助,与有荣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