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203 盗墓风波
NO.203
这些议论,李豫也有耳闻。
他对此忧心忡忡。
郭子仪是他此时最倚重的将领,鱼朝恩是他此时最信任的宦官,如果郭子仪相信了这些传言,要他严惩鱼朝恩,他怎么办?
不久,郭子仪入朝述职。
在两人会面时,李豫装作不经意地提起此事,想试探一下他的态度。
作为一个风风雨雨都经历过的老臣,郭子仪当然知道皇帝的想法,更知道自己该怎么回答。
他先是潸然泪下,随后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这一切都怪臣自己。臣长期领兵,未能严格约束下属,士兵盗墓的事并不少见。今天发生这样的事,只能说是天谴,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听了这句话,李豫就仿佛本以为是癌症的患者从权威专家那里得知自己是误诊,一下子感觉浑身都轻松了。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郭子仪真不愧是人臣中的典范!
如果他是枇杷,他就是苏州东山的白玉枇杷;如果他是梨,他就是江阴狮山湖的翠冠梨;如果他是通俗历史作品,他就是云淡心远的《彪悍南北朝》系列!
可惜,世间只有一个郭子仪。
并不是每个大臣都有郭子仪这样的格局。
比如宰相元载。
元载是个能力很强的人,《新唐书》说他是“智略开果”——有智慧有韬略,通达果断,《旧唐书》则认为他“智性敏悟”——天性聪明,思维敏捷,悟性极高。
也正因为如此,尽管他曾经是李辅国的亲信,是靠李辅国的帮忙才当上了宰相,但他在李辅国倒台后却并没有受到任何牵连,不仅依然留用,而且极受皇帝李豫的信任,是当时朝中的首席宰相,权倾一时。
李豫之所以如此看重元载,除了他确实精明干练、足堪大用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他用重金买通了宫中的宦官董秀,因此往往能提前了解皇帝的心思,说话常常能说到皇帝心里去,让李豫十分舒服。
比如说,李豫打算提拔他生母家的某个远房亲戚张三,可张三这个人一无所长一塌糊涂一两白酒都喝不了,根本找不到升职的由头,就在他犯愁之际,元载的推荐表已经恰到好处地来了,其中详细列举了张三应该予以提拔重用的一百零八条理由——明明不学无术说成是朴实无华,明明性情乖张说成是个性鲜明,明明爱贪小便宜说成是理财能力强……其点石成金的话术,类似于把一辆破自行车说成是“全景天窗、无级变速、自适应冷暖空调、百公里油耗满足世界上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苛刻的排放标准、后排座椅采用网格设计,透气性能极佳、经典泊车辅助系统,彻底解决停车难题”……
你说,这样善解人意的臣子,李豫怎么会不喜欢?
不过,要说此时皇帝面前的第一红人,可能还轮不到元载,而是时任观军容使的宦官鱼朝恩。
关于这一时期鱼朝恩的地位,《资治通鉴》上是这么说的:鱼朝恩专典禁兵,宠任无比,上(皇帝)常与议军国事,势倾朝野。
由此可见,鱼朝恩有多么得宠!
可鱼朝恩对此却还不满足。
虽然仅仅是粗通文墨,他却自诩为文武全才,喜欢附庸风雅,为了满足他的要求,李豫干脆大笔一挥,让他出任判国子监事——相当于现在的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自古以来,国子监的领导都是当世大儒,由宦官担任这一职位,这在历史上还是首次!
鱼朝恩对此颇为自得,经常在国子监的讲堂上演讲——在他看来,自己是大放异彩,然而在别人看来,他完全是在大放厥词。
有一次,国子监举行祭奠古代圣贤的仪式,礼毕照例要开设讲座,为在场的文武百官和学生讲解儒家经典。
鱼朝恩当仁不让,大摇大摆登上了讲坛。
这次,他讲的是《易经》中的第五十卦鼎卦,翻来覆去地说什么“鼎足折,覆公餗(sù)”——鼎足折断,鼎中的美食就会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