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历史悠久 钟灵毓秀 育山育人育文化
历代灵山之子热爱灵山,多见诸文学著作。唐王贞白《灵溪集》,宋韩虎《洞泉日记》,徐元杰《梅野集》均收入《四库全书》。明郑以伟《灵山藏》,郑日奎《望灵山》及县人编纂的《灵山遗爱录》,清翠屏散人等创作的大量诗文,尽情地讴歌了灵山的秀丽风光。新中国成立后,讴歌灵山风光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剪纸等作品,异彩纷呈,空前繁荣。余剑波的《灵山梯田》,李土根的《灵山风光》,谢名荣的《茗湖晨曲》,杨学贵的《灵山睡美人》,邱敬登、郭佐民的《灵山雪松》等文学艺术和摄影作品,均有一定影响。灵山的秀美,吸引了自汉唐以来的历代文人墨客前来观光,并有文学著作传世。唐危仔昌,宋王安石、辛弃疾、陆游、韩元吉、姜夔、明夏言、夏尚朴、清王赓言等,名人佳作,数以百计,其中王安石的《灵山水晶》、陆游的《游月岩》、韩元吉的《灵山七十二峰》、辛弃疾的《灵山齐庵赋》,更为烩炙人口。抗日战争期问,著名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在“上饶集中营’’的囚室里创作的《灵山歌》,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鼓舞了人民团结抗日的斗志。
随着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戏剧演出和灯彩等艺术活动也遍及灵山各地。明成化、弘治年问(公元1465~1505年),戏剧演出频繁,至今仍保留完好的石人殿戏台、汪宅戏台和煌固章宅桥白云殿戏台及戏台上的“佐佑扶持逢八月神仁堪咏,生旦净丑贺千秋风雅可歌”等楹联,可见当时演出之盛。灯彩活动以石人桥灯为最,每年元宵佳节,“衢街张灯,喧阗达曙”,数十班桥灯在石人殿“团灯”,灯山灯海,极为壮观。
灵山有丰富的药物资源,灵山人对中草药的研究和利用成就卓著。医药学也悄然兴起,许多医药学家深入灵山采访山民,对灵山中草药和民间验方进行研究,出现了许多名医。清王祖仁精于内外科,著有《内外科治验法》一书。廖麟医术高明,著有《医学偶纂》四篇。近代刘明海、刘正松父子,被誉为骨科神医,饮誉江南数省。
文学、科学各个领域的成就,不仅造就和丰富了绚丽多彩的灵山文化,而且增加了灵山的灵气、秀美和吸引游人的魅力。古往今来,灵山是名流寻幽揽胜之地,有的学者游览后不仅吟诗抒怀,还撰文论证灵山的开发价值,为灵山开发作了舆论准备。
汉唐以来,随着以宗教为主的多元文化的发展,勤奋勇敢的灵山人认识、保护和开发了这一片热土,使灵山不仅秀丽,而且富饶。
千百年来,灵山人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开垦坡地、梯田,种粮、种菜、种茶、种药,使农副业生产不断发展,形成了有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灵山的梯田,不仅为当地人民产出了所需的优质稻米,还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画家、摄影家、诗人以此为题材,创作出许多烩炙人口的作品见诸各大报刊。宋初,灵山人民由婺源引进茶种开始植茶,形成了著名的灵山绿茶区。灵山茶质优味醇,尤以石人峰侧的天塘茶为最,曾被列为贡品,因此称“贡茶”。灵山遍布油茶林,有赣东北油库之称,数万亩油茶林年产优质茶油万担以上。元明以来,石人、郑坊等地引种大蒜,由于自然环境优越,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大蒜风味的品种,具有瓣大、皮薄、肉白,辛辣等特点,并具药用价值,产品畅销赣东北各地。灵山上有两百多种中草药,以灵芝、石耳、石茶、何首乌、茯苓等最为珍贵。石耳生长在悬崖绝壁处,最为清凉,外人购得二两半斤,便乐不可支,如获至宝。
灵山南北盛产毛竹,仅望仙乡一地,活立竹就达85万株。山民除利用毛竹编制家具、农具外,明清以来还积极发展土纸生产。“纸以嫩竹久浸,捣烂为之”,有草纸、花尖纸、黄表纸等品种,韧性好,吸水性强,纸面光滑,远销沪杭一带。清水纸槽老板张公玉一家就有多个作坊,大量土纸由水运经九江销往上海,有“十八把厘戥下九江”之美谈。大量的土纸生产,带动了其他手工业生产的发展,竹木制品、礼佛用品大量生产,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江南各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灵山开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地质部门对灵山的地质地貌进行了全面的勘测,对矿产资源进行了全面勘探,水文气象部门对灵山的气象水文进行了长期监测,详细地掌握了灵山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资料,为开发灵山提供了科学依据。水利部门对灵山的水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先后建设了茗洋关中型水库和群英等一批小型水库,建成了茗洋、九牛、水晶山等十余座水电站,高山出平湖,银河落九天,把灵山妆点得更加妖娆。农业、林业部门对灵山的土壤、动植物资源进行了多次调查,并建成资料档案,撰写《土壤志》《植物志》,以资灵山开发建设所用。根据规划,先后建成了茗洋乡白石、清水乡水晶山、茅山,望仙乡新丰、沙州,石人乡扎马坑等林场和果业生产基地,使灵山成为山山葱茏的生态山,处处挂果的花果山。在保护灵山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前提下,矿产部门和各乡镇对矿产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水晶、石英、石材,铌钽的开采,经济效益显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灵山域内各乡镇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县委、县人民政府和灵山域内各乡镇人民,对灵山旅游资源的开发认识不断提高,并着手做各项开发的前期工作。现已建成灵山周围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望仙、石人二乡以高标准要求建成的水泥路面公路,更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对一些历史上的旅游热点,如石人乡的石人殿、石人峰,清水乡的石城寺,望仙乡的迷仙坛、圆山峰和群众主动募资修葺著名的宫、观、寺、庵及古桥、亭、塔,以供游人观光。有关乡镇把开发灵山旅游事业列入议事日程,如清水乡建成了水晶山庄,小范围地开放了水晶山景区,先后接待不少游客;石人乡加强了旅游设施建设,使石人殿这个唐宋以来著名的道教胜地,游客日众;望仙乡成立灵山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专事灵山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
灵山有几千年的光荣历史,今天的灵山人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肩负着保护、开发、建设、管理好灵山的新历史使命,高要求、深层次、全方位开发灵山、建设灵山的热潮即将到来。灵、峻、秀、奇、险、幻的灵山,将跻身全国名山大川之列,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旅游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