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彪:师从余叔岩是张伯驹一生的骄傲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近代著名收藏家、诗词家、戏剧家和书画家张伯驹先生在一九八二年逝世时,其表弟李克非写了一首博得众口称赞的挽联,联云:忆当年福全楼馆,粉墨登场演卧龙,步叔岩余韵,堪称千古绝唱;看近岁丛碧山房,群贤同观平复贴,附士衡骥尾,无愧万世留墨香。

  张伯驹一生有两件最得意事,一是京剧从师余叔岩,一是得晋陆机《平复贴》收藏。上联即概括前者,后联即概括后者。

  余叔岩出生于梨园世家,其祖父余三胜,工老生;其父余紫云,工旦角,为清末“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余叔岩自幼受家庭熏陶,七岁便开始登台,以童伶获“小小余三胜”之誉。时“同光十三绝”之一的名伶大王谭鑫培正红,艺名“小叫天”,有“满城争说叫天儿”之赞语,另有“无腔不宗谭”之说,故余决心学谭。但谭向不收弟子,所以无缘拜师,便只好每有谭戏必看,偷记工尺、腔词及做派等,并向谭之打鼓佬、检场、配角、院子、龙套等请益。为表示矢志向谭学习,将书斋更名“范秀轩”,因谭号“英秀”,取其以英秀为师表耳。
  余叔岩聪明勤奋,悟性又好,尤谭鑫培之云遮月嗓,学之极像,故愈唱愈红。后传至谭鑫培耳,听后果觉不错,便将余叫至家中,称赞道:“你学我算学到家了,明儿我捧捧你,陪你唱一出《失空斩》,你来诸葛亮,我来王平。”不久果然与余叔岩合唱了一出《失空斩》,这也算谭金培对余叔岩最大的恩赐了。

  张伯驹结识余叔岩是袁世凯子袁寒云的引荐。原来张家与袁家籍贯皆河南项城,系表亲关系。张之父张振芳乃袁寒云之五舅,张称袁为表兄。张振芳是前清进士出身,光绪年间曾作长芦盐运史,卸任后创办盐业银行。时张伯驹任盐业银行董事兼总稽核,平素雅好余戏入迷,结识余后,经常请余到自己的“丛碧山房”做客,余因在盐业银行存款,也经常请张到“范秀轩”说戏,二人频繁往还,除京戏外,在文物、书画、金石、收藏等方面亦多共同爱好,因此促膝倾心,关系非同一般。

  余叔岩本亦不收徒,后偶收亦寥寥,仅杨宝忠、孟小冬、李少春等数人。且教戏极保守,就连卓有成效之女名伶孟小冬,据说也仅给她说了“三出半”,即《捉放曹》、《失空斩》、《搜孤救孤》和《红鬃烈马》一折,但对张伯驹却是青睐有加。
  张正式从余学戏时已三十一岁,每日晚饭后去其家。叔岩饭后吸烟过瘾,宾客满座,子时之后始说戏,常子夜三时归家,如是者十年光景。张伯驹曾自豪地说:“叔岩戏文武昆乱,传予者独多!”不为妄言。曾有诗记此:“归来已是晓钟鼓,似负香衾事早朝。文武昆乱皆不挡,未传犹有太平桥。”据张伯驹在《氍毹纪梦诗》中记述,余叔岩先后授张戏有:《奇冤报》、《战樊城》。《长亭》、《定军山》、《阳平关》、《托兆碰碑》、《空城计》、《群英会》、《战宛城》、《黄金台》、《武家坡》、《汾河湾》、《二进宫》、《洪羊洞》、《卖马当锏》、《断臂说书》、《捉放宿店》、《战太平》、《凤鸣关》、《天水关》、《南阳关》、《御碑亭》、《桑园寄子》、《游龙戏凤》、《审头刺汤》、《审潘洪》、《朱痕记》、《鱼肠剑》、《法场换子》、《上天台》、《天雷报》、《连营寨》、《珠帘寨》、《摘缨会》、《盗宗卷》、《伐东吴》、《四郎探母》、《青石山》、《失印救火》、《打渔杀家》、《打棍出箱》,另有《叭蜡庙》之褚彪,《回荆州》之鲁肃,《失街亭》之王平,《别母乱箭》、弹词等,此中其他未排身段及零段之唱尚未计。为什么“未传犹有太平桥”呢?叔岩曾对伯驹说过:“过桥一场,一足登椅,一足登桌,敌将一枪刺前胸,须两手持枪硬僵尸摔下。饰敌将者、检场者皆须在行,否则易出危险。”是以未传,可见余对张倾尽心力,备极爱护。

  叔岩教张伯驹戏之多,实独一无二;而且授之殷殷,亦非常人所及。张伯驹向余叔岩学第一出《奇冤报》时,正值叔岩应天津剧院演出,主动提出偕伯驹同往,一路说《奇冤报》反调。天津演出毕,一同返京,即排练身段,穿上厚底靴,走台步,滚桌子,之后又在饭庄演唱。另外,伯驹从叔岩学《战樊城》和《奇冤报》时,叔岩特意演出此二剧于开明戏院,每星期六和星期日各演一出。友人有不知此中奥妙者,烦而劝演他戏,叔岩不应,仍第一日演《战樊城》,第二日演《奇冤报》。伯驹曾回忆道:“专为予看,甚可感也。”

  一九三七年春,正值伯驹四十岁生日,叔岩倡议以演剧为欢,另因头年河南发生旱灾,伯驹表叔李鸣钟将军亦倡议以演戏募捐赈灾,于是同时并举演于隆福寺之福全馆,本文开端引用之挽联中的上联即指此事。

  开场为郭春山《回营打围》,次为程继先、钱宝森《临江会》,当时因梅兰芳未在京而请其高足魏连芳演《女起解》,接下去是王凤卿、鲍吉祥之《鱼肠剑》,杨小楼、钱宝森之《英雄会》,于连泉、王福山之《丑荣归》、《小上坟》,虽说是极一时名伶荟萃之盛,但大轴却是《失空斩》,而此中之主角诸葛亮则由张伯驹饰演,其他配角都是显赫名伶。王凤卿饰赵云,程继先饰马岱,余叔岩饰王平,杨小楼饰马谡,陈香雪饰司马懿,钱宝森饰张部等,当时消息、照片通载各报刊,轰动九城,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张伯驹为此感怀赋诗:“羽扇纶巾饰卧龙,帐前四将镇威风。惊人一曲空城计,直到高天尽五峰。”更有趣者,当年谭鑫培曾陪余叔岩演过王平,而今余叔岩又陪张伯驹演王平,堪称一梨园佳话也。

  余叔岩夙患溺血病,自此次演出后,病情加剧。先经法国医院诊为膀胱瘤,割治半年后复发,又经协和医院割治,于小腹通一皮管作尿。一九四二年重阳后,伯驹四十五岁时,日寇侵华疯狂,社会更加混乱,拟将所藏国宝晋陆机《平复贴》和隋展子虔《游春图》等随身缝被奔赴西安。行前一日晚,往视叔岩,见状,知叔岩病不能愈,此为生离死别之最后一面。伯驹只好作寻常语以慰藉,不言离京事,恐说出彼此难免恸哭。但师友一场,伯驹终抑制不住,泪要夺眶而出,便转身佯装如厕偷拭之,复转来闲聊两小时方怅然离去。

  次年三月,伯驹在西安陇海铁路局观戏,偶遇上海《戏剧月刊》主编张古愚,云翌日即回上海,便托其带给陈鹤孙一信,信大致内容是:预料叔岩兄病凶多吉少,不能久长,兹拟好挽联一副,如其去世,务望代书送至灵前为感。联云:谱羽衣霓裳,昔日悲欢传李峤;怀高山流水,只今顾曲剩周郎。两个月后,接鹤孙回信,道叔岩已于五月十九日仙逝,将换联书好送到了灵前,伯驹由是而深感欣慰。

(0)

相关推荐

  • 1943年京剧名伶余叔岩逝世详记:爱徒孟小冬与三女均在侧

    须生名宿余叔岩,沉疴缠绵,达三四载,突于五月十九日下午九时逝世,享年五十四岁.二十日入殓,二十一日接三,三七后停灵法源寺.举办丧事,须俟其生前友好筹商停妥后始能决定. 兹将余氏一生事略及病逝情形,分志 ...

  • 读谭延闿写的挽联和挽谭延闿的对联

    读谭延闿的挽联和挽谭延闿的对联 谭延闿和其书法 谭延闿(1880年1月25日-1930年9月22日),字组庵,号无畏.讱斋,湖南茶陵人.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生于浙江 ...

  • 《千古奇冤一》豫剧全场戏

    《千古奇冤一》豫剧全场戏

  • 张伯驹与余叔岩(冯大彪)

    近代著名收藏家.诗词家.戏剧家和书画家张伯驹先生在1982年逝世时,其表弟李克非写了一 首博得众口称赞的挽联,联云:忆当年福全楼馆,粉墨登场演卧龙,步叔岩余韵,堪称干古绝唱: 看近岁丛碧山房,群贤同观 ...

  • 【往事】张伯驹与余叔岩

    近代著名收藏家.诗词家.戏剧家和书画家张伯驹先生在一九八二年逝世时,其表弟李克非写了一首博得众口称赞的挽联,联云忆当年福全楼馆,粉墨登场演卧龙,步叔岩余韵,堪称千古绝唱:看近岁丛碧山房,群贤同观平复贴 ...

  • 女画家潘素的一生命运多舛,偶遇张伯驹之后,重新拿起画笔

    作为一位出名的女画家,潘素的一生命运多舛,因为她的父亲不学无术,导致潘素的母亲过早的离开了人世.在之后的时间里面,潘素也被她的继母所冷落,直到21岁的时候,潘素遇到了自己一生的伴侣张伯驹,才重新过上了 ...

  • 【连载二十】梨园往事:《北京的戏迷》《张伯驹与余叔岩》等三则

    北京的戏迷 北京是京剧发祥地,戏园子多,戏班子也多,戏迷则更多.北京的戏迷,不管男女老少-都是'一听胡琴响,嗓子就发痒',若不扯着嗓子唱上两段儿,浑身都觉得难受:至于瘾大者,即使无胡琴伴奏,也总喜欢' ...

  • 李世文 | 张伯驹:“一生半在春游中”

    1960年代初,张伯驹.于省吾.罗继祖.单庆麟.裘伯弓.阮鸿仪六人在长春"互相访问,迭为宾主",在此前后,张伯驹产生了编<春游琐谈>的具体想法. 1961年10月,张伯 ...

  • 李世文 | 张伯驹: “一生半在春游中”

    1960年代初,张伯驹.于省吾.罗继祖.单庆麟.裘伯弓.阮鸿仪六人在长春"互相访问,迭为宾主",在此前后,张伯驹产生了编<春游琐谈>的具体想法. 1961年10月,张伯 ...

  • 廖伟夫 行书《张伯驹春游词册》(12帧)

    廖伟夫 行书<张伯驹春游词册>宣纸软卡散页(带函套)尺寸:29X20cmX12 单页高清 作者简介 廖伟夫,湖南衡山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法家协会行书委 ...

  • 张伯驹与《游春图》「连载一」

    2017年9月,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午门正殿展厅举办了一场为期3个月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画展中陈列的隋代画家展子虔<游春图>,是展子虔唯一传世的画作,也是 ...

  • 黄庭坚的一件“神级草书”,曾被张伯驹捐给国家,当年值10万大洋!

    民国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波谲云诡的时期,这个时候,有着帖学式微情形下,无数书法人的艰苦探索,也有着继承了清代碑学余晖而卓然成家的书法大师. 更有着前人所未曾见过的书法奇宝,从皇宫中流出,这些书法至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