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木老丛红茶,岁月织就的稠滑汤水与老树木质香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
这款来自桐木深山里的老丛红茶,在我的茶桌上摆了快一个星期。
一直没想起来喝它。
一直泡在白茶的香氛里,无法自拔。
从春寿眉一路喝到抛荒白牡丹,再到荒野牡丹王,把所有花香都尝了个遍。
这才意犹未尽地,打开这泡桐木老丛红茶。
泡的时候,外面艳阳高照,正想着今天是个好日子,这么明媚的阳光,喝泡老丛红茶正合适。
没想到才喝到第二冲,窗外就起了一阵狂风。
是西游记里黑山老妖现身之前,刮的那种风,不说地动山摇,也是树动枝摇,窗外高壮的广玉兰,被风吹得枝叶乱舞,哗哗作响。
没几下,风小一些,硕大的雨滴就下来了。
啪啪打在广玉兰肥硕的叶片上,不一会儿,一些快凋谢的广玉兰,花瓣就纷扬而下,掉进了泥土里,给树下的绿萝做了花肥。
雨一下,空气瞬间凉爽下来。
就着这阵风和雨,这泡老丛红茶,喝得格外有风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
虽然同样来自桐木,但老丛红茶与普通红茶,香气滋味却完全不一样。
普通红茶,讲究的是一个鲜,一个花果香,一个桂圆汤。
老丛红茶,讲究的却是一个稠,一个浓,一个木质味丛香。
由于红茶这些年不如武夷岩茶那么大红大紫,故而,老丛红茶的丛香,并没有像武夷老丛水仙的丛香那样,被各种虚构,各种想象,各种谣传——连苔藓味都传出来了。
老丛红茶的丛香,幸好还是它本来的“版本”——苍老的,木头的香气——流传数百年的菜茶茶树的气息——桐木是自然保护区,山深林茂,区区数百年的茶树,在这里普通得很,常见得很。
老树,生态又极佳,在这种环境之下,桐木老丛红茶的丛香,香得极为浓郁,极度深沉,极为宽广无垠。
喝到第三冲的时候,汤水就愈发浓了,愈发稠滑了,愈发有浆感了。
而同样浓郁的丛香,也如同深水炸弹一般,早早就埋进了老丛红茶稠滑的茶汤里。
咽下去的瞬间,只觉得这丛香过度浓了,仿佛长虹贯日,剑气如虹。
浓得几乎承受不住。
浓得让人心甘情愿沉迷于这奇幻的茶汤中。
并且,老树的纤维生成的浓郁胶质感、浆感,也沉沉地浸入了茶汤里。
这香,这稠浆,令人想起那部仙侠剧的名字——香蜜沉沉烬如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桐木老丛红茶品鉴笔记】
干茶:条索均整,细巧,微有点雀舌的意味,色黧黑,气味带有炒坚果以及焦糖香,是一股热情的气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一冲:
揭盖便是一股炒坚果的气息,加上微微的焦糖香,香得热情而奔放。
一瞬间就把人拉入了一股香甜的氛围里,仿佛春节,家家户户都摆了许多糖果,蒸了许多糖年糕,熏了许多鸡鸭鹅,晒了许多鱼干,整屋子都是那股五谷丰登的味道。
汤水的感觉更是美好。
水细、柔、软,水中甜香不断,十分柔媚迷人。
更有甚者,汤水中的木质香——老丛的丛香,伴着这股焦糖香,盈盈而来,清香爽滑,娇柔动人。
咽下之后,舌面上留存的是焦糖香、甜香和老丛的木质香,这又甜又醇厚的汤感,像是闺蜜之间的情谊,又温暖又美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二冲:
盖香的第一层,是生桂圆的鲜香;第二层是熏柿子的甜香;第三层,是浓郁的木质味丛香。
这几层香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仿佛镶嵌而成的一款宝石,聚合成独有的璀璨光芒,难以区分,难以拆散。
最终的最终,当这些香气都散尽之后,盖上留下来的,是被焦糖香包裹起来的老丛木质香,又熟又老,又馥郁又柔媚。
像是一个有千年修行的女妖,举手投足,都风情万种,撩人心弦。
汤中的感觉,更加美妙。
比第一冲更稠了,更丰沛多汁了,诸多的内质在这一冲里得到大量释放,令汤中的焦糖香、木质香、丛香愈发饱满,愈发醇厚有力。
这样的汤水,完全无法一口饮下,太浓郁了,只能小口小口,一点一点,慢慢啜。
用一个下午的时光,去感受它的曼妙,感受丛香与老丛独有的浆感,在口腔中的每个角落,生成的绚丽花朵。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三冲:
仿佛慧苑老丛一般的木质味丛香,成了盖香的主角,在一揭盖的瞬间便飘摇而出。
并且,这股子丛香,还异常浓郁,即使闻香之后合上了盖子,这香也暗潮汹涌,在盖子与碗的缝隙间游动,伺机而出,飘散在周遭的空气里,侵占了我们所有的呼吸,让我们沉浸在这丛香织就的香云香雾里,不知今昔是何年。
汤中的滋味较前两冲更加浓郁,更加饱满多汁——饱满是汤中浓厚的浆感包裹住舌面的感觉,多汁是咽下后舌面上的回甘与生津,丰沛的内质激发了舌面的味蕾,津液如洪波涌起的感觉。
咽下五分钟,舌上还是丛香袅袅,生津甘甜,实在不负老丛红茶之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四冲:
焦糖香渐渐淡去,木质香渐渐一枝独大,霸占了我们所有的感官。
盖香微冷,蜜饯般的果香浮起,微微发酵的那丝蜜饯果香,铺满了整个盖子。
稍凉,盖上又成了木质味丛香的江湖,虽然这一刻它也淡了,也弱了,但辨识度仍然极高,气息仍然清晰可辨。
是桐木深山里,那些积年古树的荷尔蒙气息。
温润,深沉,伟岸。
汤水更稠滑了,香气更足了,丛香更浓郁明晰了。
一汤在口,便是浓郁的木质味丛香,在唇舌间荡漾,这香伴着稠滑的汤感,香溶于汤,汤包含着香,只觉得醇厚无比,稠滑无比,香滑无比。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后记】
这款桐木的老丛红茶,实在令人爱不释口。
开汤是焦糖香,最坚挺是木质香,最甜美是蜜饯果香.....
而这些香们,又氤氲在老丛那苍老的纤维生成的浆感里,在那浓稠的汤水里,一汤入口,便只觉得又稠又香,香中氲稠,稠中含香。
丛香被丰沛内质生成的水膜包住了,散发得慢,由此而愈发坚挺,愈发持久。
水浆又像一片涂层,将水中蕴含的木质香,涂满了整个口腔与舌面,包住了所有的脸部感官。
除了稠,便只觉得木质香满颊满腔。
这种感觉,无比美妙。
如同一位相交多年的挚友,温润如玉,相濡以沫。
*****友情提醒:
小陈茶事所有产品,皆为独家所有。若有人自称与小陈茶事同款产品,皆系仿造,请列位看官小心鉴别,勿轻信上当。
(想了解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也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小陈茶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作者 | 村姑陈
想购买《白茶品鉴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