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纯德《名方广用》辑要1【转载】
门纯德《名方广用》辑要1
发表者:赵东奇 633人已读
门老之学,让我受益匪浅。点睛不画龙------门纯德老先生谈经方
摘抄如下供参考:
门先生17岁开始学医时,即无师承友援,又无家学依托,只靠自己孜孜探求、摸索。临证稍久,效失各半,经常面对着失误、不足而苦思冥索,愁闷彷徨。以后的十几年中,白日治病、奔波,穷思于方脉;夜晚诵读医书,远虑于成败。越读书,越临证,越感到唐宋以降诸方书,确实存有呆板、笨伯之处,但又一直摸索不到其它出路。自37岁以后,才渐悟到《灵素》乃中医之正路;仲景之书,乃临证之准则。认识到搞临床工作,不熟仲景则一事无成。仲景之书,条文简而寓意深,察证候而辩入微,用药少而效专宏,用之得当,往往立起沉疴。数例用平常方药治之久不获效的病人,遵仲景辨证,投用经方而其病若失,遂更坚定了对仲景的信仰,渐转以经方为主,并广搜博览,扬长避短,一志殚心,在以后的数十年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
学习仲景之书的方法,我自己的体会是要善于抓住要害。仲景的书是点睛不画龙,龙睛已点成,龙靠我们自己去画。仲景只是点了龙睛,不画龙身,更不画龙鳞。唐宗海、陈修园说仲景之书是“字字是法,句句是方”,就是反映他点的这个睛。仲景不画龙身,言简意赅,就是留给我们机会去玩味,去体会,去画龙身。比如,吴茱萸汤,我们要抓的要点(也就是睛)是“吐涎沫,四肢冷”,不管是头晕、头痛,还是肝胃虚寒的呕吐也好,只要有“吐涎沫”的症状即可用此方。大黄甘草汤的要点是“食已即吐”,“食已”就是点了睛了。桂枝甘草汤的要点是“叉手自冒心”,只要抓住这一要点,不管他是以心悸为主症,还是以出汗或失眠为主症,都可以用此方治愈。再比如,宋金时期的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当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子,我临床上也常用),它所罗列到的很多的病症: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气短而咳,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举元,治哕、利,脾虚久泻不能愈,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这就是画了一个完整的龙,甚至连龙鳞都画出来了,但是没有点睛。此方实际上就是针对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有的人辨对了证,用此方则有特效;但有人弄错了,给肾阳虚衰、尺脉沉细触不及的有服用了此方,导致短气不能吸入,胸憋气短,即导致“拔其本也”,拔了肾阳了,这些人就是连龙尾都没有抓住,更别说抓龙睛了。张仲景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把要害之处教给我们了。
(摘自《门纯德中医临证要录》)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组成】
半夏10g黄芩9干姜6g人参6g川黄连6g炙甘草6g大枣4枚
【用法】
用水久煎温服
【主治】
胃气不和,症见心下痞满不痛。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方义体会】
本方原治少阳证因误下而成的痞证。少阳证误下则使脾胃之气受损,邪气乘虚而入,使寒热互结于中焦,致使中焦脾胃升降失调,气机不畅,运化失职而见心下痞满,呕逆及肠鸣下利等证。方中半夏为君,辛苦入胃,以和胃消痞.降逆止呕,辅以干姜辛温散寒,增强其辛开散结之功;黄连、黄芩苦寒泄热,增强其苦降除逆之力;佐以人参,炙甘草,大枣补脾益气以和中。本方寒热,辛苦,补泻同施,配伍合理,用药巧当,从而使胃气得和,升降复常则痞满吐利诸症自除。
【临床应用】
本方因立法周全,配伍合理,用药巧当,临床上不仅仅是治少阳误下成痞。凡寒热互结成痞,以及湿热中阻.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造成的痞证均可应用,且效果满意。
慢性胃炎
杨××,男,47岁。患慢性浅表性胃炎三年余,常自服各种健胃西药及中成药以调理。病情时好时坏.近日因进甜食量多,则病情加剧,症见:脘腹胀闷、噫气、呕逆;有时酸水上泛,舌苔薄白,脉细弦。投以半夏泻心汤,半夏10克,川黄连6克,黄芩9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党参12克,大枣4枚,水煎饭前服三剂.一剂后腹胀除,余症轻,二剂后诸症消然。
治疗消化性溃疡
王×,男,67岁。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二十余年,曾多方求袷,终未痊愈。见痛苦病容,形体消瘦。自述:心口隐隐作痛,或嘈杂烦乱,满闷不适,每饥饿时发作,常噫气吞酸、恶心欲吐,饮食不下,大便溏薄,诊其脉象细紧,舌尖略红。余先与半夏泻心汤,半夏9克、党参15克、川黄连6克、黄芩9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水煎饭前服三剂。二诊:诸症见轻,精神亦好转,唯胃脘隐痛尤在。又予上方减芩连用量令服二剂。三诊,药毕后,症状大见好转,胃脘虽偶有隐痛,但亦无嘈杂之苦。后余配以自拟和胃散调治二月余,诸症消除,身体逐渐康复,现已近八旬,仍未复发。
治疗急性肠胃炎
赵×之女,7岁。因食不洁之物而腹痛,吐泻不止,大便溏薄,完谷不化,指纹青紫,体温38。5℃,腹胀拒按。此乃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之气尚健,故饮食不适则脾胃运化受限。今食物不洁之,当损伤脾胃之气,且邪热结于胃肠,致升降失调,运化失职,而见腹胀痛,吐泻不止等证.急当投予半夏泻心汤以调和肠胃,降逆止泻。处方:半夏6克,党参6克,川黄连3克。黄芩9克,干姜3克,炙甘草3克.大枣2枚,水煎饭前服,一剂后热退,二剂后吐泻止。
治疗慢性肝炎
白××,男,37岁。曾患慢性肝炎,每遇肝区疼痛时见:口苦咽干、食欲不振,胃脘憋胀不适,哎腐吞酸,烦满失眠,溲黄便溏、脉弦,舌苔黄.予半夏泻心汤加枳壳6克、香附9克,服后疗效甚佳.后与半夏泻心汤、膈下逐淤汤二方交替不间断地服用半月,症状消失。
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症状初见者.服半夏泻心汤一剂,可防止发展成脓血性痢疾。
体弱、消化不良,尤其是胃酸过多,有嗳腐吞酸症状者,服之即效。
胃肠功能失调所见之呕恶、烦闷、虚痞便溏等证均可使用本方。
黄芩汤 《伤寒论》
【组成】
黄芩12g芍药12g炙甘草6g大枣4枚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湿热下利。症见身热口苦、腹痛下利,或痢疾腹痛有热,舌质红,脉弦数。
【方义体会】
本方原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用以清里热。里热清则下利止,且在表之热可除。
方中黄芩苦寒入大肠,清湿热止下利;芍药酸寒和营,缓急止痛;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健脾和中。四味药配伍精当,组成合理,既可清热止利,又能和中止痛。
【临床应用】
余常以此方治疗急性肠炎和痢疾初起。若急性肠炎原方可加半夏9克,生姜9克,名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多数剂取效,例不赘述。曾以此方加味,抢救一菌群失调综合征患儿,其例如下:
付××,男,6个月。患儿发热十余日,体温30。5℃,咳嗽、喘,住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菌群失调综合征。连续九天出现绿色稀水样便,进乳即吐、腹部胀满、昏睡不醒、呼吸浅促,经用多种抗生素、输液、给氧等病势日进,邀余会诊。
诊见:患儿高热、意识朦胧、面色苍白、唇青指绀,鼻翼煽动、额头冷汗、脘腹胀满如鼓,水便自流,肛门发红,四肢厥逆,指纹淡紫直透三关,此症为热毒内陷、正气欲脱。急当扶正,兼以清解。
处方:红参3克,黄芩3克,生白芍3克,半夏2克,茯苓6克,甘草2克,生姜3克,红枣一枚。二剂,每日一剂,日服三次。
二诊;神清热解,能少量进乳,下利稍歇,病势已安.但腹胀如故,治以健脾、祛湿、解毒,药用黄芩3克、生姜3克、红枣一枚,煎汤冲服参苓白术散1。5克,日二服,夜一服,三剂。
三诊:体温恢复正常,利止胀消,乳食渐增,神色倦怠。宗前方减黄芩,调治数日,痊愈出院。
此患儿外感,邪热壅肺,失治而成下利。邪热上扰,则神昏嗜睡;热邪下迫,则自利不止;热邪燔炎日久,阴精阳气欲脱。此时,若纯用苦寒除热之利,则邪未去而正先亡。故以参苓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扭转其邪盛正衰之危局,故收良效。
泻心汤 《金匮要略》
【组成】
川大黄9g川黄连6g黄芩9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心胃火炽,迫血妄行,以致吐衄便秘,或三焦积热,目赤口疮,或外科痈肿属于热毒炽盛者。
【方义体会】
本方为治疗实热火毒之基本方剂。火热为患,充斥三焦,故多见大热烦扰。血为热迫,上逆于肺窍,则为吐衄;热伤络脉,血溢肌肤,则为发斑;热塞肌肤,则为痈肿;热伤心神,则狂乱错语。故以川军泻热逐淤,推陈出新,黄连、黄苏清实热,泻心火,祛湿热,诸药合用,苦寒直折,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
临证中,凡见实热或急性上焦出血,如吐血、咯血、衄血,常以本方加味,共效颇捷。
急性衄血
例:何xx,男,26岁,偶患鼻腔大量出血,流之不止,其母与棉堵之,则满口流溢,邻人传一法,以凉毛巾敷前额。仍不止,急召余治,视其面部潮红二脉象洪大,急拟川军9克,川连6克,黄芩12克,茜草9克,令煎好听用,并以川连、川军、黄岑各3克,令速炒为焦炭,研末,以前汤药一次送服之。服后一刻许,衄血停止,上床安卧,睡醒后未复流血,只觉头晕,遂令其停药养息。
肺结核咯血
例:吕xx,男,30岁.患空洞性肺结核五年之久。一月前突因咳嗽阵发,咯出鲜血,经服西药维生素C、白阿胶,肌注链霉素,咯血仍不止,诊见:面红身热,寸脉有力,即与服泻心汤加茜草9克,阿麟9克(烊化)二剂后,咯血明显减少,面亦转为淡黄,精神略差,再拟归脾汤加味,令服十剂,咯血止.后嘱其长期服用雷米封抗痨治疗。
又例:伊xx,女,27岁,因肺结核咯血,并伴高热而住院,数日血痰不止,西医建议中医治疗。余诊其脉滑而数.面颊潮红,咯吐血痰,色鲜红,体温38。5℃.此系邪热犯肺,火郁迫血。故以钨心汤加茜草9克、阿胶9克(烊化)、小薊9克治之,次日痰中血少,胸痛干咳,又予“麦门冬汤”五剂,咳痰减少,未见有血。
治疗高血压症之脑充血或溢血之急发症状时,可急与本方救洽,急发症已过,再不可施。
急性充血性眼病
余每遇此类疾患,常拟泻心汤加生石膏18克、麻黄3克,并嘱热服之,二、三日即愈。
舌炎
成人或小儿,舌赤而疼痛,状如火灼,流涎甚多,或舌赤肿,舌下又叠一舌,微痛流涎难忍者,服减量胃心汤加归尾,数剂可愈。
经行吐妞(倒经)
妇人月经来潮,周期性出现鼻出血或吐妞者,谓之“经行吐血”,好象月经倒逆上行,故也称“倒经”、“逆经”,现代称为“代偿性月经”,此多由冲脉气盛,邪热上逆所致,常以泻心汤加淮牛膝15克,当归9克治之,效果很好。
常以本方倍量,研末外敷,治疗湿疮、湿疹。
充血性头痛
证见:面红口干,心烦尿赤,头胀痛便秘者,以泻心汤加生石膏18克水煎服,有速效。
治疗急性热痢,热毒腹泻,脉数有力,痢赤而后重者,可与泻心汤加生白芍12克,水煎温服。
治疗火毒疮疖,疼多于痒者,可与泻心汤加银花15克、蝉退9克、赤芍9克水煎温服治之。
治疗肝气郁甚。郁怒无常,头昏脑胀,面红唇焦者,可与泻心汤加龙胆草6克,栀子6克、柴胡9克、滑石6克水煎温服。
此方为治疗实热火毒之急症、重症,临证往往只投一、二剂则效,切不可久服之。
小半夏汤 《金匮要略》
【组成】
半夏12g生姜12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或心下有支饮,呕不渴者。
【方义体会】
小半夏汤为止呕之祖方。大凡呕吐,皆由胃气上逆所致。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诸呕吐”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由于小半夏汤所用半夏、生姜,善能降逆和胃,为治呕吐之要药,故本方随证化裁得当,即可治诸般呕吐。仲景设止呕方剂多类,然首列半夏、生姜为剂。
【临床应用】
一、中风呕逆征
例:田氏,女,59岁,1981年12月30日突因中风偏瘫入医院抢救。医院诊为脑血管意外,并采取急救措施。次日,患者神志渐清.欲饮水,少饮片刻,即呕吐。此后,呕逆频作,饮食不进。余以半夏12克、生姜15克冷水煎后缓缓服下,嘱其服后少进米粥,未再犯呕。次日饭后又作呕逆.又以此方治效。后家属持此方药煎取数杯,每于饮食前服之几勺,直至病情稳定出院,呕逆未再发作。
二、治疗肾病综合征呕逆
本病常因氮质等代谢物潴留,引起明显的胃肠系症状,呕吐、恶心严重。一般慢性肾功衰竭,病机常属水气内停,肾阳虚衰。治疗原则是先降水逆,继化浊阴;待阳气得复,阴霾渐消,然后扶助肾阳,鼓动气血,缓缓图本。余治此类20余例,大都先以小半夏汤加茯苓、茯龙肝和胃止呕,以降水逆,投之即效。
是症呕恶,水气上逆。《金匮》:“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故以小半夏加茯苓汤降逆安中,引水下行,配伍茯龙肝意在调中燥湿,止呕很好,余每用之。
小半夏汤 《金匮要略》
【组成】
半夏12g生姜12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或心下有支饮,呕不渴者。
【方义体会】
小半夏汤为止呕之祖方。大凡呕吐,皆由胃气上逆所致。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诸呕吐”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由于小半夏汤所用半夏、生姜,善能降逆和胃,为治呕吐之要药,故本方随证化裁得当,即可治诸般呕吐。仲景设止呕方剂多类,然首列半夏、生姜为剂。
【临床应用】
中风呕逆征
例:田氏,女,59岁,1981年12月30日突因中风偏瘫入医院抢救。医院诊为脑血管意外,并采取急救措施。次日,患者神志渐清.欲饮水,少饮片刻,即呕吐。此后,呕逆频作,饮食不进。余以半夏12克、生姜15克冷水煎后缓缓服下,嘱其服后少进米粥,未再犯呕。次日饭后又作呕逆.又以此方治效。后家属持此方药煎取数杯,每于饮食前服之几勺,直至病情稳定出院,呕逆未再发作。
治疗肾病综合征呕逆
本病常因氮质等代谢物潴留,引起明显的胃肠系症状,呕吐、恶心严重。一般慢性肾功衰竭,病机常属水气内停,肾阳虚衰。治疗原则是先降水逆,继化浊阴;待阳气得复,阴霾渐消,然后扶助肾阳,鼓动气血,缓缓图本。余治此类20余例,大都先以小半夏汤加茯苓、茯龙肝和胃止呕,以降水逆,投之即效。
是症呕恶,水气上逆。《金匮》:“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故以小半夏加茯苓汤降逆安中,引水下行,配伍茯龙肝意在调中燥湿,止呕很好,余每用之。
瓜蒂散 《伤寒论》
【组成】
瓜蒂3g赤小豆2g
【用法】
上药捣为细末,每日清晨一次,温开水送服,得吐后停服。
【主治】
实热顽痰蒙蔽心窍,阻塞胸膈,发为癫狂、胸中痞满等。
【方义体会】
方中瓜蒂味苦至极,其性涌泄,有催吐作用;赤小豆味酸,香豉轻清宣泄,共助瓜蒂。本方体现了“酸苦涌泄为阴”之意。
【临床应用】
治疗狂躁型精神病
例一:薛××,男,34岁。患精神病,半年后发展成为“狂躁型”。患者时而狂躁妄言,登高弃衣,不避亲疏;时而吼叫怒骂,狂奔乱跑,哭笑无常。脉象滑数而无力。舌尖红苔黄腻。此为痰火上扰、蒙蔽心神。随疏以“瓜蒂散”加减:甜瓜蒂8克、赤小豆2克、郁金6克,捣为细末过箩。令其次日晨,温开水冲服。约服后二小时,患者烦满不适,涌出大量粘性很强的顽痰,吐后精神疲惫,狂燥顿减,安睡二日。余又以自拟活化汤、温胆汤加胆南星调治月余而告愈,至今已十五年未复发。
例二:贾××,男,40岁。初患病时,思想焕散,神志痴呆,言不由衷,继而出现狂躁,失眠,两目怒视、骂詈号叫、逾垣上房,甚至毁物伤人。诊其脉数而有力,唯寸独滑,舌红而苔黄,此乃痰火上扰清窍。急当“引而越之”,与瓜蒂散加郁金6克。一服后吐出涎半盂,发狂止,诸症见轻,后又用越鞠丸汤、安神定志丸汤、血府逐淤汤调治而愈,一直工作至今。
治疗胸中痰痞
例:张x,女,32岁。自觉胸中满闷不舒,头昏目眩,心烦不安,同时欲呕则呕,脉滑疾,舌苔厚腻。此痰阻胸中,投以甜瓜蒂3克,赤小豆2克、郁金8亮,栀子8克,捣为细末冲服。得吐后,诸症自除。
治疗痰热头痛
一齐姓男子,28岁。近月余自觉头痛昏蒙,两目眩眩,胸膈痞闷,体乏纳呆。诊其脉弦滑,舌苔白腻。与服“瓜蒂散”加郁金(甜瓜蒂3克,赤小豆2克,郁金8克)捣为细末冲服。一剂则得吐,吐后诸症若失,唯身体疲惫,静息两日而解。
【运用体会】
本方立意在涌吐顽痰,清心解郁而开窍,故在仲景“瓜蒂散”的基础上又加入味苦性寒的郁金,以行气解都,清心开窍,祛化痰浊,从而起到了助瓜蒂去除实热顽痰之功,使久蔽之心胸得以开扩而心神得宁,胸阔得畅则癫狂、憔躁、痞满自除。
【使用注意】
本方苦寒有毒,易伤人体正气。若素体虚弱,实热之象不重,以及痰涎不在胸膈者,禁用。
旋复代赭汤 《伤寒论》
【组成】
旋复花9g人参6g半夏9g代赭石15g炙甘草6g生姜9g红枣4枚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而致心下痞鞭、噫气不除、反胃呕吐、吐涎沫、舌苔白滑、脉弦而虚者。
【方义体会】
本方所治为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证。胃主纳谷,以降为顺。若中气虚,邪客于胃,气逆而上,复出于胃,故噫气频作,反胃呕吐;胃虚痰浊内阻,升降被遏,故胃脘瘩硬,呕吐涎沫。治疗上,胃气宜补,痰浊宜化,气逆宜降,故以益气和胃,降逆化痰之法。方中旋复花降气消痰,代赭石重镇逆气,以治胃气上逆,呃逆呕吐;人参补气益胃,以治其虚;半夏降逆祛痰,消痞散结;甘草,大枣助人参益气和中,生姜合半夏降逆上呕,以顺胃气。诸药合剂,补虚降逆,和顺胃气,益气健中,除噫消痞。
【临床应用】
治疗胃虚痰阻之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扩张、幽门梗阻。
治疗因胃气不足,律液亏乏,食道枯涩的噎膈,反胃重症。先宜服大半夏汤一二剂,然后由此方收功。
治疗久患胃、肠溃疡病,嗳气、呕逆,脉迟者。
治疗重病恢复期心下瘩满,噫气者。
治疗膈肌痉挛。
例:雷xx,另,60余岁。半月前因急性腹泻而住院。经输液使用抗生素及痢特灵等治疗,七夭后,腹泻基本停止,止泻后第二天出现膈肌痉挛,呃逆不止,连声不断,持续十余天,服中西药多类,未见好转。之后,余一徒弟请余为其诊治,先后投以半夏厚朴汤、旋复代赭汤、丁香柿蒂汤也未获疗效。邀余再诊,见此证确系久泻伤脾,中塞呃逆,按理用旋复代赭汤适证无误,何以不效?余审其处方,无需再加,只将其中党参12克,改为人参9克,令服一剂试之。服后当日呃逆即止。
此徒欲寻此理,余云:党参、人参性味虽相通,但主治确不相代,人参补虚之功,党参莫能及也,仲景所以治中虚者常用人参,是子取其天地阴阳气血之全意,后人所用党参代之,若病无真虚则可,若真虚者莫及。今此老翁呃逆系中虚为主。故汝之旋复代赭汤治其不效,而吾之旋复代赭汤示效当日。古云:精穷方术,必宗其原理;理法方药,必依其证而立。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组成】
半夏10g黄芩9干姜6g人参6g川黄连6g炙甘草6g大枣4枚
【用法】
用水久煎温服
【主治】
1.胃气不和,症见心下痞满不痛。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方义体会】
本方原治少阳证因误下而成的痞证。少阳证误下则使脾胃之气受损,邪气乘虚而入,使寒热互结于中焦,致使中焦脾胃升降失调,气机不畅,运化失职而见心下痞满,呕逆及肠鸣下利等证。方中半夏为君,辛苦入胃,以和胃消痞.降逆止呕,辅以干姜辛温散寒,增强其辛开散结之功;黄连、黄芩苦寒泄热,增强其苦降除逆之力;佐以人参,炙甘草,大枣补脾益气以和中。本方寒热,辛苦,补泻同施,配伍合理,用药巧当,从而使胃气得和,升降复常则痞满吐利诸症自除。
【临床应用】
本方因立法周全,配伍合理,用药巧当,临床上不仅仅是治少阳误下成痞。凡寒热互结成痞,以及湿热中阻.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造成的痞证均可应用,且效果满意。
一、慢性胃炎
杨××,男,47岁。患慢性浅表性胃炎三年余,常自服各种健胃西药及中成药以调理。病情时好时坏.近日因进甜食量多,则病情加剧,症见:脘腹胀闷、噫气、呕逆;有时酸水上泛,舌苔薄白,脉细弦。投以半夏泻心汤,半夏10克,川黄连6克,黄芩9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党参12克,大枣4枚,水煎饭前服三剂.一剂后腹胀除,余症轻,二剂后诸症消然。
二、治疗消化性溃疡
王×,男,67岁。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二十余年,曾多方求袷,终未痊愈。见痛苦病容,形体消瘦。自述:心口隐隐作痛,或嘈杂烦乱,满闷不适,每饥饿时发作,常噫气吞酸、恶心欲吐,饮食不下,大便溏薄,诊其脉象细紧,舌尖略红。余先与半夏泻心汤,半夏9克、党参15克、川黄连6克、黄芩9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水煎饭前服三剂。二诊:诸症见轻,精神亦好转,唯胃脘隐痛尤在。又予上方减芩连用量令服二剂。三诊,药毕后,症状大见好转,胃脘虽偶有隐痛,但亦无嘈杂之苦。后余配以自拟和胃散调治二月余,诸症消除,身体逐渐康复,现已近八旬,仍未复发。
三、治疗急性肠胃炎
赵×之女,7岁。因食不洁之物而腹痛,吐泻不止,大便溏薄,完谷不化,指纹青紫,体温38。5℃,腹胀拒按。此乃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之气尚健,故饮食不适则脾胃运化受限。今食物不洁之,当损伤脾胃之气,且邪热结于胃肠,致升降失调,运化失职,而见腹胀痛,吐泻不止等证.急当投予半夏泻心汤以调和肠胃,降逆止泻。处方:半夏6克,党参6克,川黄连3克。黄芩9克,干姜3克,炙甘草3克.大枣2枚,水煎饭前服,一剂后热退,二剂后吐泻止。
四、治疗慢性肝炎
白××,男,37岁。曾患慢性肝炎,每遇肝区疼痛时见:口苦咽干、食欲不振,胃脘憋胀不适,哎腐吞酸,烦满失眠,溲黄便溏、脉弦,舌苔黄.予半夏泻心汤加枳壳6克、香附9克,服后疗效甚佳.后与半夏泻心汤、膈下逐淤汤二方交替不间断地服用半月,症状消失。
五、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症状初见者.服半夏泻心汤一剂,可防止发展成脓血性痢疾。
六、体弱、消化不良,尤其是胃酸过多,有嗳腐吞酸症状者,服之即效。
七、胃肠功能失调所见之呕恶、烦闷、虚痞便溏等证均可使用本方。
黄芩汤 《伤寒论》
【组成】
黄芩12g芍药12g炙甘草6g大枣4枚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1.湿热下利。症见身热口苦、腹痛下利,或痢疾腹痛有热,舌质红,脉弦数。
【方义体会】
本方原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用以清里热。里热清则下利止,且在表之热可除。
方中黄芩苦寒入大肠,清湿热止下利;芍药酸寒和营,缓急止痛;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健脾和中。四味药配伍精当,组成合理,既可清热止利,又能和中止痛。
【临床应用】
余常以此方治疗急性肠炎和痢疾初起。若急性肠炎原方可加半夏9克,生姜9克,名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多数剂取效,例不赘述。曾以此方加味,抢救一菌群失调综合征患儿,其例如下:
付××,男,6个月。患儿发热十余日,体温30。5℃,咳嗽、喘,住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菌群失调综合征。连续九天出现绿色稀水样便,进乳即吐、腹部胀满、昏睡不醒、呼吸浅促,经用多种抗生素、输液、给氧等病势日进,邀余会诊。
诊见:患儿高热、意识朦胧、面色苍白、唇青指绀,鼻翼煽动、额头冷汗、脘腹胀满如鼓,水便自流,肛门发红,四肢厥逆,指纹淡紫直透三关,此症为热毒内陷、正气欲脱。急当扶正,兼以清解。
处方:红参3克,黄芩3克,生白芍3克,半夏2克,茯苓6克,甘草2克,生姜3克,红枣一枚。二剂,每日一剂,日服三次。
二诊;神清热解,能少量进乳,下利稍歇,病势已安.但腹胀如故,治以健脾、祛湿、解毒,药用黄芩3克、生姜3克、红枣一枚,煎汤冲服参苓白术散1。5克,日二服,夜一服,三剂。
三诊:体温恢复正常,利止胀消,乳食渐增,神色倦怠。宗前方减黄芩,调治数日,痊愈出院。
此患儿外感,邪热壅肺,失治而成下利。邪热上扰,则神昏嗜睡;热邪下迫,则自利不止;热邪燔炎日久,阴精阳气欲脱。此时,若纯用苦寒除热之利,则邪未去而正先亡。故以参苓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扭转其邪盛正衰之危局,故收良效。
葛根芩连汤 《伤寒论》
【组成】
葛根24g黄芩9g黄连9g炙甘草6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外感表症未解,热邪入里。症见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舌红苔黄脉数。
【方义体会】
《伤寒论》曰:“太阳病桂枝症,医反下之,利遂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岑黄连汤主之”。此为误下使邪热内陷于三阳经之里,阳明之腑也。阳明主阖,虽原系桂枝症,今则不可用桂枝汤,必须以芩连直接从里之腑而清泄之,尤虑残邪不能尽从里清,故以大量葛根透发邪热,仍由表而解。葛根与麻桂皆能辛散走表,而葛根辛而不热、不燥,既能升津液输于太阳,又可清解内陷之邪热。葛根与石膏共味辛而清凉,能生津止渴。而葛根是“出而清之”,石膏则“入而清之”。故本方证表邪未解,误下致邪陷阳明引起的热利,当以葛根为主,输津解热;配用苦寒之黄芩、黄连,清胃肠之热,燥胃肠之湿,如此表解里和,身热下痢诸证可愈。所用甘草,意在护胃缓中,协调诸味,共为解表清里之剂。
【临床应用】
此方可治疗各种痢疾,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见有发热腹痛,下痢浊秽。热灼肛门,里急后重者,下痢脓血,苔黄脉数,可加清热解毒之品治之。病例较多,仅举治疗噤口痢一例证之:
王氏,女,36岁.发热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已八日,病势日增,邀余诊洽.家人述,近二日仍发热,便次频频,虽量少但皆有脓血,恶心呕吐,已水食不进。诊见:面色焦黄,两目深陷,神倦懒言,舌面干燥,脉微而数.余认为此乃噤口痢之危证.津液胃气大伤.,且表邪不解,漫热毒邪内盛.余斟酌再三,遂出以清里解表生津的葛根芩连汤,方为葛根24克?川黄连6克?黄琴12克?炙甘草6克,急令水煎温呷服,幸好饮药未吐。一剂后,身热渐退,后重亦轻,便次明显减少,诊其脉象细略数,又给与仓廪汤以益气解表,败毒养胃,一剂后,诸证好转,以能稍量迸食。后继以仓廪汤冲服香连散数日,症状消失。调养月余而康复。
泻心汤 《金匮要略》
【组成】
川大黄9g川黄连6g黄芩9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1.心胃火炽,迫血妄行,以致吐衄便秘,或三焦积热,目赤口疮,或外科痈肿属于热毒炽盛者。
【方义体会】
本方为治疗实热火毒之基本方剂。火热为患,充斥三焦,故多见大热烦扰。血为热迫,上逆于肺窍,则为吐衄;热伤络脉,血溢肌肤,则为发斑;热塞肌肤,则为痈肿;热伤心神,则狂乱错语。故以川军泻热逐淤,推陈出新,黄连、黄苏清实热,泻心火,祛湿热,诸药合用,苦寒直折,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
临证中,凡见实热或急性上焦出血,如吐血、咯血、衄血,常以本方加味,共效颇捷。
一、急性衄血
例:何xx,男,26岁,偶患鼻腔大量出血,流之不止,其母与棉堵之,则满口流溢,邻人传一法,以凉毛巾敷前额。仍不止,急召余治,视其面部潮红二脉象洪大,急拟川军9克,川连6克,黄芩12克,茜草9克,令煎好听用,并以川连、川军、黄岑各3克,令速炒为焦炭,研末,以前汤药一次送服之。服后一刻许,衄血停止,上床安卧,睡醒后未复流血,只觉头晕,遂令其停药养息。
二、肺结核咯血
例:吕xx,男,30岁.患空洞性肺结核五年之久。一月前突因咳嗽阵发,咯出鲜血,经服西药维生素C、白阿胶,肌注链霉素,咯血仍不止,诊见:面红身热,寸脉有力,即与服泻心汤加茜草9克,阿麟9克(烊化)二剂后,咯血明显减少,面亦转为淡黄,精神略差,再拟归脾汤加味,令服十剂,咯血止.后嘱其长期服用雷米封抗痨治疗。
又例:伊xx,女,27岁,因肺结核咯血,并伴高热而住院,数日血痰不止,西医建议中医治疗。余诊其脉滑而数.面颊潮红,咯吐血痰,色鲜红,体温38。5℃.此系邪热犯肺,火郁迫血。故以钨心汤加茜草9克、阿胶9克(烊化)、小薊9克治之,次日痰中血少,胸痛干咳,又予“麦门冬汤”五剂,咳痰减少,未见有血。
三、治疗高血压症之脑充血或溢血之急发症状时,可急与本方救洽,急发症已过,再不可施。
四、急性充血性眼病
余每遇此类疾患,常拟泻心汤加生石膏18克、麻黄3克,并嘱热服之,二、三日即愈。
五、舌炎
成人或小儿,舌赤而疼痛,状如火灼,流涎甚多,或舌赤肿,舌下又叠一舌,微痛流涎难忍者,服减量胃心汤加归尾,数剂可愈。
六、经行吐妞(倒经)
妇人月经来潮,周期性出现鼻出血或吐妞者,谓之“经行吐血”,好象月经倒逆上行,故也称“倒经”、“逆经”,现代称为“代偿性月经”,此多由冲脉气盛,邪热上逆所致,常以泻心汤加淮牛膝15克,当归9克治之,效果很好。
七、常以本方倍量,研末外敷,治疗湿疮、湿疹。
八、充血性头痛
证见:面红口干,心烦尿赤,头胀痛便秘者,以泻心汤加生石膏18克水煎服,有速效。
九、治疗急性热痢,热毒腹泻,脉数有力,痢赤而后重者,可与泻心汤加生白芍12克,水煎温服。
十、治疗火毒疮疖,疼多于痒者,可与泻心汤加银花15克、蝉退9克、赤芍9克水煎温服治之。
十一、治疗肝气郁甚。郁怒无常,头昏脑胀,面红唇焦者,可与泻心汤加龙胆草6克,栀子6克、柴胡9克、滑石6克水煎温服。
此方为治疗实热火毒之急症、重症,临证往往只投一、二剂则效,切不可久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