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资产管理、传 承“八要八不要”
近年来,有关老年人资产管理和传承、尤其是遗产继承问题的新闻不断见诸于媒体,成为有关老年人话题中的一个热点。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9亿人,占总人口的13.50%。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现在进入老年期的人群所积累和拥有财富的数量水平也逐渐提高。因此,老年人的资产管理和传承、尤其是遗产继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经济、法律、道德和社会问题。
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对于资产管理和传承,应该做到“八要”、“八不要”。
一、理财要稳健,不要冒险。
老年人理财,对于老年人既很重要,又很考量理财定力。所谓“人不理财,财不理人”,对于老年人同样如此。近年来目前银行存款利率越来越低,老年人如果不理财,仅靠银行存款利息很难跑赢通货膨胀。如不理财,几十年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将逐渐被通货膨胀蚕食。但理财又需要一定的理财知识。所以,老年人也要学习理财知识,提高理财能力。但理财有风险,收益越高的理财产品,其风险相应越高,老年人尤其要谨慎。老年人理财,应该遵循要稳健原则,避免投资高风险产品,保持理财定力,抵御投资诱惑,守住养老本钱。
二、消费要理智,不要冲动。
老年人花钱,大多节俭而理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有所下降,因而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容易失去理智,产生冲动;容易见蝇头小利而失去心理防线。而现在社会上又有不少不良商家和营销人员,专门针对老年人进行套路营销、诱销、骗销,利用老年人期望健康的心理需求和消费心理弱点,向老年人推销质差、价高而无用的商品。所以,老年人消费时,更要提高消费警惕,守住心理防线,保持消费理财,避免上当受骗。
三、传承安排要早,不要晚。
老年人的资产传承,必须早计划、早安排。必须在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自己的意志不容易受他人干扰之时作出安排。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永远无法准确预见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所以,对资产传承越早安排,越能保持主动。当然,这种安排应当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一旦弄得尽人皆知,反而会变主动为被动。
四、资产交割要晚,不要早。
对于资产传承的计划和安排要早,是为了保持主动性。同样,资产交割要晚,也是为了保持主动性。老年人的资产,是养老的基础和本钱,一定要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一个养老的法码。有些老人,早早地把自己的资产甚至退休金都交给了子女,结果其中不少人老无所养,对不肖子女没有任何制衡手段。所以,只有到到了自己的身心都无法支配资产时,才能将自己的资产交给继承人。
五、资产分配要公平,不要偏心。
老年人向继承人分配资产时,尤其是多子女的老人向子女分配资产时,必须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如果偏心,必然制造出各种矛盾。有不少老人,身体生活在21世纪,头脑还停留在19世纪以前,重男轻女,资产只传儿子不传女儿,结果人为制造出许多麻烦,陷自己于被动之中。
六、遗产传承要主动,不要被动。
遗产继承,有明确的法律约束。在《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中,有着明确、严格的法律条款规定。总的精神是遗嘱继承先于法定继承。遗产按照遗嘱继承,是能够反映被继承人意志的,是主动的;而法定继承则无法体现被继承人的意志,是被动的。所以,老年人必须在自己头脑清楚时,尽早立下遗嘱,以保证自己的遗产将来由自己希望继承的人来继承。有一些老年人由于生前未立遗嘱,以致死后只能按法定继承安排遗产分配,七大姑八大姨都来参与遗产分配。
七、资产继承要传孝,不要传逆。
老年人的资产是老年人养老之本,继承遗产的人,理应是履行赡养义务的人。从道义上说,未对老年人履行赡养义务的人,无权取得其遗产。但无奈,法律和道义并不完全一致。而老年人自已在安排和分配资产时,却可以坚持这一原则,可以将遗产由孝敬和赡养自己的人来继承,而使不孝敬老人、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不肖逆子失去继承权。
八、资产继承要传亲,不要传疏。
在网络媒体上,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案例:有些老年人,为了照顾兄弟姐妹情分,宁可把资产传给侄辈,也不传给自己的子女,结果使自己的亲生子女由此而与自己反目成仇。如果说,自己的亲生子女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而侄辈履行了赡养自己的义务,按照传孝不传逆的原则,将资产传给侄辈,无可指责。如果并非如此,侄辈从未履行过赡养自己的义务,这种做法则大错特错。
以上八条,为一已之见,希望与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