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科班出身能教艺考吗?
非科班出身能教艺考吗?
这是一个踌躇了很久的写作话题。其一是怕我给别人指错了道,背负不起这个责任;另外,在读者中必然有我的前辈,我也怕有关公面前耍大刀之嫌。所以,文章中若有偏颇之处还请海涵。
咨询培训业已经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这其中就包括面向高考生的艺术培训。门外的人想进来从事这个职业,却苦于未得法门,市面上难寻系统化的培养方案;门内的人想提升自我,往往又觉得缺乏章法,最后只能作罢。
因此有了写下这篇小文的最初意图。今天想和非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大同学们”简单聊聊如果想从事艺考行业,需要做些什么样的准备。
在面向企业的管理类培训中,有专门的一类叫做“TTT培训”的培训项目。这是面向企业讲师,来全方位提升讲师能力的专门培训课程。它从课程准备、教授技巧、效果评估等方面来帮助企业讲师快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TTT是我熟悉的一个小领域,那我就从中借鉴些许观点,融合今天的话题,让大家能有“理论”和“技能”的双收获。
内功篇
不少的播音艺考教师都是从播音爱好者成长起来,其中的一部分凭借自己卓越的能力成为了正式的媒体从业者或主持人,有了自己的艺术小天地。而不能忽视的是,因为缺乏理论基础,老师们在追根溯源某些专业内容的起源、发展、机理时会有使不上劲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其然”但也要“知其所以然”。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播音创作基础》是本科阶段的必修课,是学习播音的核心理论内容之一,它不仅是播音学科的理论基础,更把数十载播音学科教学活动中的训练技巧集结成册提供给读者。像我,自认为是一个拿起理论书籍就会秒睡的人,但随着从传媒大学毕业越久,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越长,越发现这门看上去貌不惊人的课程,有太多的必要性需要时时研读。也因此,在每年的教学季开始,我一定都会先给学生上这门课,上过了,学生会觉得对于稿件播读、对于口语表达豁然开朗。
可见理论的重要性。
非科班出身的老师们往往都有极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常会觉得知识的沉淀(自我积累)与输出(艺考教学)缺乏体系,或者说少了几根逻辑线把自己的专业内容进行串联。而播音学科的理论摄入恰好能补上这关键的一环。
有人会问,那我平常自己看看书,自学一下能够弥补上理论知识的不足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学习上缺乏督促,效率会打折扣;另一方面,既然称之为理论,某些内容确实晦涩难懂,需要有人在旁指引。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培训机构针对艺考教师开设有这类的课程,如果有的话不妨去试一试。
技能篇
教本科教艺考,算起来也小十年了。每年都要大量接触来自各地的学生。总结来看,学生们普遍存在重基础轻应用的问题。或者说,稿件播读尚可但口语表达是大多数人的短处。在这个篇章中我也会着重提到培养这方面能力的教学经验。
普通话教授阶段,从我个人经验来看,不论自身基本功处于哪个阶段的艺考老师,都可以充分利用普通话标准音频的训练材料来辅助教学,比如普通话测试第三题的六十篇朗诵材料都附有标准朗读音频,学生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可以利用它完成课后练习。
稿件播读和朗诵环节这里不再赘述,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
说说口语表达。我所看到的学生们集中表现出的问题是“不敢说”和“太套路”。播音学科是一个输出型专业,因此学生们再会做内心戏,不懂得说出来,那就等于无用功。因此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多鼓励学生们多说,比如设置讨论环节,激发大家的表达欲望,爱上说话。“太套路”,表现为背模板背题库,这样的答案缺乏个性化与生命力,难以获得名校考官的青睐。那么老师们在非集训期的日常训练中可以在方法上多做文章,跳出传统即兴评述的训练框架,比如以聊代评,让学生多从自己的角度来谈感受,不急于马上完成一篇正式的评述。这样坚持下来,学生们也会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评述风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始“说人话”“说真话”。
絮絮叨叨聊了一些,其实也只说到了艺考教学中的很小一部分内容。未来的路上,我们还将继续同行,希望每个人的路都会愈加宽广。也欢迎同业的伙伴们和我交流,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