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做得越多,死得越快?这四点原因深刻,不懂没前途
朋友小琳最近从公司离职了,虽说面上是主动辞职,但是她自己非常清楚,确实是在公司待不下了才做了这样的决定。
小琳吐槽起这段有些失败的职场经历说:“我并不是不努力,相反,我是做了太多事,结果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后头我又听了小琳详细的描述,可以理解她有这种感慨。
所谓做多错多,最终伤害自己的情况并不只是在她一人身上发生。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呢?
一、做多的员工未必就是良币
员工A不做事,整天干些有的没的就是不好好干活,然而他深得老板器重。
员工B整天勤勤恳恳加班到10点从不抱怨,别人让他帮忙从不推辞,尽心尽力,然而老板不喜欢他。
看起来似乎员工A是劣币,员工B是良币,但是事实不一定。
也许真实的情况是,A擅长把握资源,能在公司业务上快速达成订单,给老板创造价值,同时A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同样的事情别人八小时干的,他只需要四小时就能够完成。
员工B虽然如同老黄牛一般,但是办事能力不强,老板交给他一个任务不修改个几次,那是永远做不对。所以在不同的角度下去看,得到的结果也是两样的。虽然B干得很多,但是未必B就是良币,而A就是劣币。
工作的努力态度在职场上非常重要,然而努力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指标。你的智商、情商、能力、资源等等因素都会决定你的晋升和生存指数,甚至有时候还会需要一些运气。
二、树大容易招风
我以前有个同事,能力很强,算是个业务多面手,因此领导有工作方面的各种事情基本都会让他去做。
可是他这样的万金油却引起了许多部门同事的排挤,大家和他的关系相处的并不融洽。
后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因为业务上的某些问题和部门一个老员工产生了分歧,两人当众吵了起来,结果身边的人一边倒站在老员工那里。
最后闹到了领导办公室,领导为了息事宁人,也是把板子拍到了那个同事的身上。
结果这同事觉得特别不公,第二天就提出了离职。
在离职面谈的那天,作为HR负责人,我和他做了一次谈话。谈话中,只听到他描述自己的辛苦和能干,最后却换来领导的不信任。
我也告诉他我的一些看法,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并非领导不信任他,否则也不会把许多工作都交付给他。而是做得太多,又比较爱表现,引起了其他同事的嫉妒心。
最后遭到排挤,领导也很难一直力挺他,否则这个团队就不太好带了。
听完我的分析之后,同事才有所理解,表示以后在新的工作上会注意收敛锋芒。
职场上,你做得事情多,当然是好事情,会得到领导的认可。但是做事高调不意味着做人也需要高调,处理好周边的人际关系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三、做多错多是一个概率问题
做得越多,就错的越多,从概率论的角度来看,这是必然的一种结果。
比如员工小张一天干了十件事情,按照十分之一的概率,会犯一个错误;而员工小李一天只干五件事情,按照十分之一的概率,只有0.5件事会犯错。
站在老板的角度,小张干对了九件事也许并不会那么关注,可是只要出错了一件事,尤其那件事是自己最关心的时候,老板就会拍板子过来。
反而小李干得少,相对还安全一些。
当然,这里有个博弈的问题。
一方面是企业的管理者是否具有公平客观的视角,若看不到员工付出许多的努力,只盯着其错误,是很难留住真正优秀的员工。
另一方面是员工也不能过于玻璃心,虽然老板表面上对那件错误的事情不满意,内心对自己的认同度还是很高。
四、看到工作的本质是为了自己
假如一个员工因为做多错多,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便让自己消极对待,成为一个偷懒的人,那么可以说其职业发展也会走上慢车道。
我们需要明白,工作的本质不是为了老板,也不是为了赚当下的收入,而是提高个人能力,将来有机会得到更多的价值回报。
若想不明白这一点,你始终就是打工者思维,也很难改变个人的职业发展命运。
那些职场上的成功人士,他们中的许多人也都经历过做多错多的艰难期,但是随着经验、能力、格局的提高,逐渐产生了质变,做多未必错多,自己的话语权也会越来越大,最终才可能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