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静——太极养生的至高境界
练好太极拳的重要关键是入静。虚应万物,静能生慧。虚者,没有废物垃圾也。静者,无私心杂念也。要做到这一点,先要有这种心态,再要有入静的行动。首先在安静的地方一个人入静。再在热热闹闹的地方入静。最后在和别人聊天练入静,那才是真正的入静了。
《老子》曰:“能浊以静之徐清,能安以动之徐生。”其意是能在动荡中渐渐安静下来,思想像水一样慢慢得到澄清,然后在安定中慢慢变动起来。《太极拳论》提出练太极拳要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里的神明就是人们练太极拳时进入老子所说“能浊以静之徐清,能安以动之徐生”的“静通神明”的至高境界。
“静通神明”,意指只有通过静才能使人们的思想像水一样得到澄清,进入空明澄澈、物我俩忘的境地。练习太极拳是以求松、静为目的,动中求静、静中生动,不断地从静到动,从动到静的过程。心静则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而这种享受能改变人的心态,改变人的追求,更能促进人的灵魂健康。“六根难净、七情六欲难断”,练习太极静功,比学习太极拳架要困难得多,因为拳架老师能教,学生能学,而静则要求个人自己去悟。但要悟到万念放下,一念不生,心如止水,是十分困难的。
练太极拳使心静下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仁者静”(《论语》)
人要有慈悲心,要多发善念,多做善事、因为它能净化人的心灵,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从根本上为静心创造条件。
2.放松
从人的生理来讲,除精神的因素以外,呼吸的快慢,身体的紧张,都能使人难以入静,通过太极拳的修炼,可以使人身体完全放松下来,而呼吸和意识经过调节,则能达到息停念住(道教认为无息是真息,无念是真念)这时就会进人物我俩忘,全身透空的境界。
3.放慢、放长
人的呼与吸之间,有一个停顿,念与念之间也有一个间隙,只是不练静功的人感觉不到而已。练静功就是要把这个停顿和间隙放长,这样就能感受到物我俩忘。太极拳修炼时身体在意识的引导下,向各方无尽的放长,人就像变成气体与宇宙合成一体,这也是全身透空的境界。
练太极拳要找到上面的感觉,关键一是慢字。练拳的速度慢不下来的根源还是心火降不下来,还是心浮气躁。练拳时就不能有别的想法,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向松、静的极致去想,去练。太极拳每一个动作刚完成的时候,无论是呼吸或是动作都不可能做到极致,这时候如果马上就接下面动作,就不可能把呼吸练得细、深、匀、慢、长、以至无息,也不可能找到呼与吸之间的停顿,更谈不上延长,而身体也不可能放松到极致,思想也不能澄清下来,也不可能感受到念与念之间的无念。
4.讲究节奏、速缓、抑扬顿挫
练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意念和呼吸,要像寺院的钟声一样,讲究节奏、速缓、抑扬顿挫,要传导得很远很远,每一钟声都要传得似有似无时,再敲下一声,这样的钟声能静人心灵,增人善念。练太极拳每一个动作定式后要注意无穷远的放长、放深意念和呼吸(做到松极、静极),直至出现气停念住(浊以静之徐清),这时要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这就是太极拳谱讲的劲断意不断,意断神不断),然后再缓缓地过渡到下一个动作(安以动之徐生),这样练太极拳就能做到动中有静与静中有动。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把每一个动作分成许多分动作(心愈静,动作分得就愈细),就能更好地保持住静的心态。练太极拳是一步一太极,一式一太极,而连接它们的是无极。如果能尽可能延长无极的时间,练太极拳就能进入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此时练拳就像人走路一样,不用任何意念去控制身体的动作,做到太极拳真义指出的忘物自然(随心所欲),无形无象(忘其有己)。
太极养生在线直播课招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