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 培训札记
01
这几天学校开展一系列师德培训,今天早上,有幸听了俞正强老师的视频讲座《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
之前也看过俞特的书籍《种子课》,也听过俞特上课。一个感觉,俞特的话总是那么通俗易通,并且极具穿透力。今天的讲座也是如此。
视频讲座开始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俞特所在的学校,有一个班级,家长到学校,希望学校更换班级任课教师,因为老师年轻,有点凶,学生比较怕老师。
作为校长的俞特,了解情况之后,就跟家长们说,现在不着急,等下你们听我一个讲座,听完讲座之后,你们再做决定。
结果,俞特讲座之后,家长们真的改变了主意,不再要求更换老师。
02
那么这个讲座的魔力在哪里呢。
在我看来,俞特在讲座中,阐述了一位老师,从入职到退休,可能经历的几个阶段。如果家长能够明白一位老师所需要经历的阶段,就会对老师多一份理解。只有多一点理解,家长才会多一点支持。
俞特把课堂教学当做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确实,对于老师来说,要实现专业跨越式成长,就要学会上课,教师的核心技能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之中。
俞特把一位老师上课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读。
这个阶段的老师,主要以书本为蓝本,上课可能更多的照本宣科。课堂管理模式倾向于施压式。老师的方法也比较欠缺,可能更多的是,凶学生,让学生害怕。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回家说,我们老师很凶的,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意识到,班级老师可能就处在这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老师凶一点,是很正常的。只要老师坚守一些底线,比如不要动手、不要言语侮辱。
其实,不仅是老师,每一个职业的新入职者,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自我磨合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讲。
到了这个阶段,老师比上一个阶段,上课效率会高一点。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开始抓住重难点进行教学。能够把在一节课中,把知识讲到位。
对于学生的管理,老师会有一定的方式方法,但是仍然会采用一些“震慑”的方式,学生由最开始的怕,到现在的畏。师生关系会相对融洽一点,学生怕老师又是敬畏老师。
第三个阶段:教。
到了“教”的阶段,老师会根据学生实际,来教学。会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变化教学方式。并且老师的教学方式,是能够吸引学生。学生非常喜欢老师上课。这个阶段,学生不仅是敬畏老师,而且是喜欢老师,总是期盼着老师来上课。
这个阶段中,师生关系会非常融洽,并且这种关系,会进一步转化班级前进的生产力,比如成绩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能够达到这个阶段,老师已经非常厉害了。
第四个阶段:育。
上面三个阶段,老师的专业发展,还存在“术”的层面。那么到了这个阶段,老师就进入“道”的层面了。老师更多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讲的话、做的活动,具备了春风化雨的效果。
这个阶段的老师,就是大师级别的了。
03
怎么看出一位老师在进步,就是不断从一个阶段到另外一个阶段,一位刚刚毕业的老师,如果处在第一个阶段,学生怕他,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一位老师已经到了四十几岁还在第一个阶段,这个就有点麻烦了。让老师实现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跨越,就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重点所在。
根据以上教师四个发展阶段,就可以找到学校教师配备的方式。
一个学校,必然由各种层次教师组成。学校对于一个班级的教师配备,肯定是各种层次教师混合搭配。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老中青搭配。这样搭配的好处,就是各种层次的老师可以互补学习,并且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适应不同老师的不同老师。
那如果一个班级,教师配备全部都是新手老师呢,那学生肯定很累,估计会有很多作业。
那很多家长说了,一个班级全部配备第三阶段的老师,也就是都是安排水平很高的骨干教师,会怎么样。看起来确实不错,明星班级啊,大咖云集,多好啊。但是正如俞特在视频中讲了,这样的配置有风险:这些老师教学水平高,作业也少,学生都喜欢这样的方式。但是以后初中、高中,家长能够保证自己的孩子所在班级老师都有这样的配置吗。显然是不现实的。现在可能是顶配,但是以后配置下降之后,对于孩子的适应是有挑战的。
04
当然,听完讲座,我的一个想法,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也可以是循环往复的,可能在各个阶段“进进退退”中完成,可能今天还在第三阶段,明天又到第一阶段了,而唯有自我不断精进,才可能维持在某一个阶段,并且向下一个阶段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