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相以立春为界
属相以立春为界还是以大年初一为界?这得从理论和世俗两方面来说。
理论是什么?理论好比说某地不该有路,比如说绿地或菜地不该有路,而且这道理我们都知道,这就是论理来说或理论来说。
世俗是什么?世俗就好比不该有路的地方总有人走,然后就慢慢有了路,这就应了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世俗话来说属相是从初一起算的,但从属相起源和学术层面看应该从立春起算。有朋友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会有着种情况,那我再举几个例子或许有助于大家后边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比如我们以前经常被老师更正的字现在改发音了,如:说(sh服变成了说(shuō)服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更改读音就属于世俗化,但我们学术研究文字和诗歌那还得按照老读法,至少我们得知道老读法。

理论上和学术上属相应当从立春起算。我们知道属相不单单是十二种生肖动物,他是和十二地支对应的(如上图)。先有地支后来才有了生肖,那么我们研究属相实际应该先搞清楚属相对应的地支是如何分界的。
古代人们用地支纪年,而年的划分是依据节气定的,这就是我们的24节气,24节气实际就是把一年气候变化分成了“24截”,然后根据每截的气候物候或农作特征给起了不同名字就成了24节气。从“气”的角度讲,每年都是从立春起算到大寒结束。立春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所以属相也应当从立春起算。世俗人们用属相纪年,比如今年2021,人们叫牛年,实际书面或学术性交法应该是“丑”年,和天干搭配今年就是辛丑年。所以从理论说牛年应该以立春为分界点。

从世俗说大家都认为属相是从初一起算的,如果单论属相的话,做为一种世俗化的民俗,从初一起算也无伤大雅,但这是没什么道理的。我们知道古人纪月是看月亮圆缺,月亮圆缺一次为一月。但人们也注意到有个现实问题就是一年不一定是整月,实际上经常都不是整月,但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的起始人为的定在一月的初一(因为一年如果不是从初一开始算好像是挺怪的),这便是大年初一的由来。所以农历年年与年的长度是不同的,比如今年2021年是354天,而过去的一年2020年是384天。所以我们看到农历年主要是世俗方便同时做到兼顾一年长度,实际上农历年年与年含的月份也会不同,有12个月和13个月的区别。所以从学术角度看属相也不应该从初一起算,但因为春节的影响力太大,人们习惯以春节做节点来说事,慢慢的人们就把属相的分界点也定在初一了。

综上,通常我们说的属相是从春节起算也就是大年初一起算。但学术讨论或传统命理是要从立春起算的。其实从哪算看你做什么用,这就好比我们常说说(shuō)服 ,但我们实际知道应该是说(shuì)服。
那么对于和我有不同答案的朋友们,初一还是立春,你们是打算说(shuì)服我呢?还是说(shuō)服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