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趣话:气象万千的名胜联
佳联选读
1.山水联
湖南衡山南天门联
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
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
“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这里泛指天上。唐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毛泽东《答友人》诗:“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明吴宽诗:“屋头鹿下缘青磵,树杪僧行入翠微
南岳衡山素有“五岳之秀”美称,南天门矗立于狮子岩之下石坊。南天门是南岳前后山的分水岭,山阳为前山,山阴为后山。南天门又是连接主峰的纽带,紫盖峰在东,烟霞峰在南,天柱峰在西,碧罗峰在北,它们从各自方向环抱过来,伸展开去。站在与天相通的南天门,仰望苍天,天宇近在咫尺,似乎可触摸那“碧落星辰”;南天门的蜿蜒小道,连着衡山绝顶,在此垂首俯瞰,那青山群峰尽收眼底。通过仰而观天近、俯而见山低的对比,极言南天门的高险壮观,烘托出地势奇、峻、深、幽的风景特色。
贵州镇宁黄果树观瀑亭联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弓”:此指弹棉花的工具,形状如弓,以牛筋为弦。“梭”:纺织工具,俗称梭子,中空,两头尖。
黄果树瀑布:在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观瀑亭在县西南白水河岸,古朴雅致,游人可凭栏正面观看飞瀑落入深潭的壮景。此联纯属写景,把站在观瀑亭前所看到自然景色用浓墨重彩加以描绘,形象具体。亭名“观瀑”,但所写并不限于地上的瀑布,同时也写到了天上的“红霞”,极大地扩展了写景空间。显得气象阔大;又由于地下与天上的景物互相映衬,更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层次感。
上联用写实手法把瀑布说成是“白水”,是因为水流悬空而下,形成瀑布时,飞溅的水沫会像棉花一样,“不用弓弹花自散”。下联“红霞似锦”,联系下句“梭织”,暗引织女典故。传说织女原为天帝之女,因触犯天条,罚去纺织,每天“机杼劳苦”,织成“云锦天衣”,十分美丽。将黄果树瀑布景色比作云锦,极尽想象之能事。在表现手法上,此联善于运用想象和比喻。上联从日常生活去生发想象,由白水想到棉花,由棉花想到弹棉花,读来感到亲切;下联从神话传说生发想象,由红霞想到云锦,由云锦想到“机杼劳苦”的织女,把读者的艺术感受引向更新更佳的层次。可以说,上下联的想象和比喻,一俗一雅,一近一远,珠联璧合,自然贴切。
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联 彭玉麟
凭槛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萍秋老;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辜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
“红蓼”:一种水草,开红花。“白蘋”:即白萍,或作白苹,水中浮草。南朝宋鲍照《送别王宣城》诗:“既逢青春献,复值白苹生。”唐杜甫《丽人行》:“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五代齐己《放鹭鸶》诗:“白萍红蓼碧江涯,日暖双双立睡时。”《红楼梦》第一○八回:“鸳鸯下手的就是湘云,便道:'白萍吟尽楚江秋。’”“秋老”:指深秋。“琼”:美玉;宇:房屋。古人常指所谓仙界的楼台或月宫,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晋王嘉《拾遗记》:“翟乾祜于江岸玩月,或问:'此中何有?’翟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琼楼玉宇烂然。”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彭玉麟游赏西湖时选择了“四时月好最宜秋”的季节,至平湖秋月亭时题此联。楹联的意思很明白:要欣赏映入湖中的云影,射在水面的金波,最好是蓼疏萍老的深秋;莫辜负移近天心的明月,吹向江上的清风,此时恰好到月榭水轩把酒临风,自然心旷神怡,妙不可言。
2.园林联
苏州拙政园联,文徵明书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出自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静中微有声,更显幽静。否则,死一般的静,未必于身体有益。《颜氏家训》曾推赞此联。动与静在生活中是相对立的,但在艺术作品中有时却相辅相成。这里是远离尘世、人迹罕至之地,对厌烦了尘世纷扰的人来说,显然有着无比的幽静。但是,山林如果真的沉寂无声,那只会使人觉得死气沉沉。而这两句写山林之幽静,却不失大自然生动活泼的情趣。因而,为传诵一时的名句。据载,梁简文帝、梁元帝曾反复吟咏此联,认为不可复得。宋人王安石也爱此诗,但却有意做了反向文章,说是“一鸟不鸣山更幽”,真是见仁见智。
湖南岳阳楼联 何子贞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杜少陵”:杜甫。五言绝唱,指杜甫《登岳阳楼》,其中首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范希文”:范仲淹。“两字关情”:即“忧乐”二字萦于心怀。“滕子京”:范仲淹的朋友,庆历四年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吕纯阳”:吕洞宾,“八仙”之一,道院多供奉他。“诗耶”四句:诗人吗?儒家吗?官吏吗?神仙吗?“前不见古人”: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传诵名诗。“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渚者”:水中小块陆地。“峙者”:峙,直立,耸立。“镇者”:镇守着的。“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改用陶渊明《饮酒》诗中佳句。《饮酒》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副对联的特点之一是用问答手法写出了洞庭湖的山川形势、地理环境;二是用典多,作者借助名人典故、名人诗文名句、传说逸事,描情绘景,抚今迫昔,抒发作者的情怀淋漓尽致,内涵十分丰富;三是排比的运用颇富表现力,上下联用了两组排比句,和四周形势景象,揭示了岳阳楼著名和雄伟奇特的缘由。
上联一开始就赞叹岳阳楼的奇伟,接着便历数典型史迹予以论述:首先点出的是杜甫的五言绝唱——为世人称道的《登岳阳楼》诗,让人们从中去领略洞庭湖的浩瀚宏阔;其次点出使岳阳楼声誉倍添的范仲淹的佳辞妙句;再次提及岳阳楼的修建及范仲淹文中对滕子京政绩的评价;最后以吕洞宾的神话和陈子昂的诗句作结,从而把岳阳楼的奇伟美妙提到最高度。作者把诗、儒、吏、仙几个方面的史迹、典故,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联作之中,把岳阳楼的奇伟写到了绝处。然而作者到此笔锋顿转,移用陈子昂的佳诗妙句,借以发出不见前代贤才而悲伤感慨之情,寄寓着自己深沉的思想情感。下联继续写岳阳楼之奇之美,不过不是借诗文典故,而主要是依据方位实写。那宏阔的湖水,那滚滚奔腾的河流,那耸立的群峰,那雄镇一方的主峰均映入眼帘。作者写至此,切景着墨,发出了此中胜景有真意、谁领会得来的设问,可谓言虽尽而意无穷。
3.祠庙联
福建永定县王氏宗祠大门联
两晋家声远;
三槐世泽长。
“两晋”:公元316年匈奴夺取长安,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与之前的西晋合称两晋。“家声”:家庭的名声。《史记·李将军列传》:“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新唐书·狄兼谟传》:“卿,梁公后,当嗣家声,不可不慎。”清李渔《蜃中楼·姻阻》:“夫人,他说得有理,论门户家声,也对得过,便依了他罢。”“三槐”:三颗槐树。“世泽”:祖先的遗泽,主要指地位、权势、财产等。语本《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明吴承恩《挽陈拙翁》诗:“龙楼动褒表,世泽正丕丕。”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余既识其前后岁月,而慨夫能守世泽之难也。”
西晋、东晋两朝期间,王姓乃名门望族,族中人才辈出,文臣武将、皇亲国戚、文化名流层出不穷,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个领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较有名气的,西晋有王祥、王览、王浚、王衍、王戎等,敦、王导、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等。据说,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既是国舅,又掌握着全国的军政大权,曾有人劝说他窃国,踢开幼小的司马皇帝,把江山据为己有,王导断然拒绝。王氏后裔为缅怀其祖德宗功,故曰:“两晋家声远。”北宋大臣王祜曾亲手种植三棵槐树于庭院中,说:“吾子孙必有三公者。”公者,王公贵族也。后来果然如此。王祜之子王旦,字子明,乃北宋大名人,进士,宋真宗时知枢密院,进太子太保。当国最久,事至不胶,有谤不校,军国重事,皆预参决。王旦生三子:王雍、王仲、王素,分别担任宋仁宗时的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再后来,王素之子王敬敏,亦有一番大作为。大文豪苏东坡有感于此,曾作《三槐铭》,以记其盛。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荫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铭意言种槐即是种德)“三槐世泽长”即由此而来。永定境内不少王姓楼房取名“三槐第”,也是上述缘故。
四川新都宝光寺舍利塔正殿联 何元普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世外人”:指出家人。“法”:特指佛法,即佛所讲的道理,也称世间一切事物是法(如“诸法空相”、“色、声、香、味、触、法”)。
寺庙对联,多寓佛教哲理。上联大意是说:在出家人看来,要知道没有一定的法,然后才知道法也是非法,非法也是法,世间一切事物,没有固定不变的,叫人不要执著;下联大意说:人间的事情,没个了结时,做完好比没做完,何妨以不了了之。天下事永远做不完,教人要自我超脱。《晋书·傅咸传》:“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四川新都宝光寺五观堂联
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
请看座上佛,亦不过认得田自心来。
解读:五观堂,即斋堂,僧人们吃饭的地方。此联以佛教禅宗在议论上转换机锋的话头禅手法,阐明在对待物质变化的认识和理解上,世间人不如出家人,出家人不如座上的佛爷。并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教化人们要爱惜粮食,含有“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的意思。上联说:试问世间的凡人,有几个懂得米煮饭的深刻哲理呢?下联说:请看宝座上的佛爷,他与众不同的是,不仅懂得饭是米煮的,米是黄谷碾磨的,黄谷是田里生长的,还懂得田是人们费尽心力和劳力开垦出来的哩!这个问题提得奇怪,谁不知道饭是米煮的?但米从哪来?谷子碾的。谷从哪来?田中收的。田在哪里?在人心里。有田才能耕种,持戒修佛认得心田才能悟道。悟道修成,才能比肩“座上佛”。佛家讲道,多取譬浅而含义深。
4.书院联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大门联 清袁名耀、张中阶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船山祠对联 清郭嵩焘
训诂笺注,六经于易尤专,探羲文周礼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
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称船山先生。郭嵩焘,清代思想家、外交家,清道光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兵部侍郎。
此联体现了郭嵩焘对王夫之的高度评价。上联起笔点明王夫之的学术渊源(训诂笺注)和学术专长(六经周易犹专),“羲、文、周、孔”即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是儒家道统的开辟者。作者谓探羲、文、周、孔之精者,王夫之为最,汉宋诸儒只合洗耳恭听。下联点明儒家道统的流派,濂,指周敦颐,字濂溪,开理学之先河,史称濂派。洛,指程颐、程颢,讲学洛阳,史称洛派。关,指张载,讲学关中,史称关派。闽,指朱熹,讲学福建,史称闽派。王夫之是继起者,也是集大成者,以其节义文章而为元明两代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
岳麓书院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城西岳麓山下。唐末五代之际,璇等在此办学。北宋开宝九年,潭州知州朱洞在寺僧办学的基础上,创建为书院。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皇帝赐书题额,是宋初天下四大书院之一,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乾道年间,理学家张栻主院,成为湖湘学派的中心。乾道、淳熙间,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两次来院讲学,从游生徒多达千人。明代学者王守仁、季本、王乔龄、张元忭、邹元标曾在院中传播阳明学。清代继续办学,雍正十一年(1733)定为省城书院,成为一省文教中心。道光十二年(1834),巡抚吴荣光创办“湘水校经堂”,专课经史,进行教学改革。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历宋、元、明、清各代,弦歌相继,办学至今,实属世界罕见之千年学府。
杭州诂经精舍联 清阮元
公羊传经,司马记史;
白虎论德,雕龙文心。
诂经精舍在杭州西湖孤山之麓。清嘉庆六年(1801),浙江巡抚阮元创立,祀汉儒许慎、郑玄,选各郡“端谨之士,尤好古力学者”入学肄业。课程有经史疑义及小学、天文、地理、算法。不习制举之业,培养经史专门人才,实开清代书院改革之先河。主讲者先后有王昶、孙星衍、俞樾等名家,成就“两浙知名之士不可胜数”。并刊刻有《经籍纂诂》、《十三经注疏》等经学名著,又先后选刊诸生课艺精华为《诂经精舍文集》八集。光绪三十年(1904)停办。
“公羊传经”,指《春秋公羊传》,后人为孔子《春秋》作传三家之一种,相传为战国时公羊高所撰,是今文经学典籍,着重阐释《春秋》大义,尤为阮元所重。“司马记史”,指汉代司马迁著《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白虎论德”,指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曾在白虎观举行经学辩论,成果由班固等人整理成《白虎通义》,亦称《白虎通德论》。“雕龙文心”,指南朝梁刘勰所著文艺理论著作《文心雕龙》。
此联简明扼要,用了四部典籍故事,仅将书名略加变化而成,标明作者所提倡的学术思想。经部以《公羊传》为首,除了因“公羊”为复姓,而与下文之“司马”成对外,更重要的是阮元特别推崇《公羊传》的思想,认为是今文经学的根本。第二部《史记》,是公认的史学开山之作,强调的是治史的重要。第三部《白虎通德论》,辩论的是今古经文的异同,是考据学的奠基之作,强调的是学术道德。第四部《文心雕龙》,讲究的是写作文章的规矩和文采,强调的是为学的基本功。以四部书义作为对联,等于是“诂经精舍”的学术宣言,既是对学员的约束,也是对外的宣传。
江苏无锡东林书院丽泽堂联 明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此联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塑选出风雨飘摇之中仍然努力进取的意境。下联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劝诫学子们不但要努力读书,也要关心国家天下大事,不能专为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全联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意,又有积极的入世态度和政治情怀。从对联艺术来看,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对仗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非常巧妙。
知识链接
名胜联指为名胜古迹题写的楹联,多用于名山大川、殿宇寺庙、亭台楼榭等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镌刻在祖国名山大川、宫殿楼阁、园林亭榭、寺观庙刹、碑塔陵寝、城垣桥堡以及革命旧址等处的楹联,像无数颗明珠,为山水增色,把胜迹装点。名胜楹联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分布之广,制作之巧,可以说蔚为大观。它熔书法、绘画、雕刻、建筑艺术于一炉,瑰丽典雅,古色古香,为我们研究中国历史、文学、宗教、地理等方面提供了诸多借鉴。名胜古迹楹联,这种文化艺术的创举,物,而且成为中国旅游胜地的重要资源。
名胜联在楹联大家族中,其艺术性应是最高的一类,这些楹联的撰拟和书写大都出自于名家之手,往往有着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有的写景抒怀,有的借景叙情,有的咏物怀古,有的评古论今,有的针砭时弊,有的凭吊先贤。其风格多样,或雄浑豪放,或庄严深沉,或疏朗明快,或诙谐纤巧。这些楹联以四、五、七言或数十言的玲珑小品居多,也有长达百、千言的鸿篇巨制。它们有的镌刻于山崖陡壁,有的装饰在宫殿楹柱,也有的布置在台榭亭廊。这些楹联都以艺术的形式与名胜古迹融为一体,把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结合起来,把造型之美和精神之美结合起来,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给人以“诗情画意”的陶冶。
名胜联包括山水联、园林联、祠庙联和书院联等。山水联侧重于自然景观,园林联侧重于人工建造及其历史渊源,祠庙联偏重于人文纪念,紧密联系着宗教文化的香火。书院联则反映崇文重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