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越多越无用
01
前几年一个叫武亦姝的姑娘意外走红。她走红的原因,是记住许多诗词,据说她熟练背诵的诗词有二千多首。
'这个00后美少女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诗词这东西,对大多数人都是可有可无的知识。若是考虑到机会成本,把时间浪费在诗词上真是可惜。学诗词的那些时间,你本可以学很多其他更有用的技能。
当你的阶级地位没有到一定高度,诗词是毫无作用的。很多知识,就是用来炫耀你不需要劳作,炫耀你可以有大把时间浪费在没用的才艺上。
琴棋书画诗酒花,都是远离生产实践的知识。在古代,学这些东西的,或者是官僚,或者是书生,或者是妓女。今天家长送孩子去兴趣班学的东西,大体上就是以前妓院的培训内容。
古代妓院是高等阶级的人才能去的地方。低端人去的是娼寮。所谓卖油郎独占花魁,不过是屌丝意淫。至于后来娼妓不分,大概是因为把娼都尊称为妓了。
武亦姝这样的人,若是生在古代,最适合的职业就是名妓女。
背诵诗词若是为了享受一下诗词之美,那是正常的。若是对背诵诗词很多的人羡慕,那就很奇怪,正如你羡慕别人记住了几万个电话号码。
以前在沈阳有个女话务员,记住四万个人的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被评为劳模。那是她的工作需要。
但是在今天这样电脑搜索的时代,再去记几万个人的电话号码和地址,就有点可笑。
背诵诗词也一样。
武亦姝喜欢这东西,背诵诗词对她是娱乐。你若羡慕武亦姝,以至于逼孩子去背诗词,那叫虐待儿童。
02
中国古典诗词很禁锢人的思维活力。尤其是学写古诗词,更是把自己往套子里钻。
古典诗词已经形成了它的独特审美趣味,正如京剧脸谱一样单调乏味,基本上是没什么活力的。你要插进新内涵,就会不伦不类。
写古诗词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古人一样好,也就是古味出来了。意思是你已经酷似干尸复活。
那些用文言文写的「新史记」,自得其乐固然无妨,审美价值却极低,甚至可以说很变态。文言文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你在里面加上新名词,无论是经济学、共和国、法西斯、平方米、核反应,都没法协调。书记、部长、市长之类的,都叫做巡抚、尚书、总督、知府,这样的新史记,无论你古文根基多好,写出来的依然是垃圾。
有个十六岁小女生写了一篇「七十华诞阅兵赋」,刷屏了好几天。其实这是一篇烂得没法再烂的垃圾文,既没有文采,也没有语感,用典一塌糊涂,更像是人工智能的作品。
这样一篇烂文,竟被无数读者视为杰作。若只是普通读者倒也罢了,偏偏大报官媒也在力推。
现代人写赋,本来就很难避免不伦不类,倘若无深厚古文功底,绝难把握。若是写得有杨大力的「永嘉新赋」这种文采,倒也不妨一读。
「七十华诞阅兵赋」这种垃圾文的流行,正如周小平卢克文之流行,彰显大众品位之低。
03
很多知识点都是炫耀性的碎片。这些知识碎片,作为饭桌谈资是不错的,文青也可以在恋爱时秀一下知识点,给恋爱加一点味精。
只是这种碎片知识对大多数人毫无价值。一个人若是能够有一套系统化的哲学理念,有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可以把各种知识串起来的,正如生物用自己的RNA把各种氨基酸合成为自身的蛋白质。
但是,普通人距离这个层次有很远距离。他们学了很多知识,尤其是「知识付费」年代的那种付费知识,更是鸡零狗碎的一堆垃圾,占据大脑的储存空间,降低思维运转的效率。
「罗辑思维」就是典型的例子。罗振宇一本本书摘录读给你听,你以为自己学到了最精要的思想,但是这些都是碎片,那些书的作者的各种观点,也是彼此不同的,遇到某些档次很低的畅销书,它自身的观点都没法自洽,罗振宇也未必有耐心搞明白,你再咀嚼罗振宇咀嚼过的二手甘蔗渣,要把这些知识组织起来真是极难。
不成体系的碎片知识,会让你以为自己懂很多,让你觉得自己很努力学习,甚至产生自己很优秀的幻觉。
人不需要懂很多,只需要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心理舒服的需要。知识不一定带来职场优势。懂太多的人,决策速度慢,更换职业快,个人IP定位打造更困难。
即使你有能力懂好几个行业不同专业的系统化都知识,也是一种不幸。在专业分工极细的今天,只有集中在一个狭窄方向的人才容易获得成功。
有人反问我:你不是懂好几个不同专业的许多知识吗?你也懂很多知识碎片。
我如此回答:这正是我的不幸。我到处谋生,每次加入一个新行业,不得不快速学习,结果就是懂得了更多新知识。
不断变换工作的结果,是你在行业没有人脉和名气的积累。即使你样样精通,也无法获得成功。
系统化知识多的人,更不容易守一个地方,因为他能胜任更多职业。结果是这种人通常一事无成。
04
大众经常有一种幻觉:某些了不起的天才,或大师,懂得非常多。
其实并非如此。如果你去翻阅一些SCI科技期刊论文,那些原创性的文章,只要离开你的本专业稍微有点距离,至少99.99%的文章都是根本看不懂的。一万篇文章能看懂一篇,就算得上是文化水平不错的人了。如果把所有专业方向的文章都列出来,世界上没有谁能够看懂1%的顶尖学术论文。
每个人懂的知识都很少。知识是无限的,你不能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知识,你只能选择最重要的一部分知识。
有些知识有炫耀价值,比如背诵很多古诗,或者知道很多典故。这些东西之所以有炫耀价值,是因为它们非常肤浅,普通人都以为自己懂,所以有大众交流的可能。
无论是武亦姝那种诗词背诵,还是高晓松那种掌故,都是炫耀性的谈资。那种东西,普通人若不是饭桌社交需要,根本没用。
哈佛通识教育之类,对普通人也是没用的。北大博雅教育也一样。
普通人需要的,是专业技能,是挣钱谋生的知识,是一个领域的精通。
那种博雅,那种通识,是为上等阶级的人准备的。他们并不需要干具体的职业,所以他们说:“如果xx大学的学生竟然掌握了很多职业技能,那就是教育的失败”。
同样的道理,古代的妓女之所以学各种才艺,是因为她们不需要做工人农民或工程师干的事情。她们只需要服务好高等阶级社会的人。
所以,古代妓女的教育,就是博雅教育,而不是蓝翔技校那种职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