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不需要治愈 | 《超越原生家庭》 | 心理学好书
2020年第62篇
Part 1 家庭即江湖
家庭关系的来龙去脉
Part 2 跳出家庭旋涡
从原生家庭中分化出独立的自我
Part 3 通向彼岸的桥
原生家庭疗法
音频版👇
视频版👇
文字版👇
粉丝来信中收到这样一个可能可以让很多人共鸣的故事,这位糖丸儿说她老公和她妈妈的关系特别不好,就让她特别苦恼。小时候她爸常年在外出差,她是由妈妈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带大的。
然后她上大学以后,她爸工作转岗,在家的时间多了,结果家里的争吵也越来越多。她妈不停抱怨她爸对什么都不上心没法沟通,她爸说她妈吹毛求疵还说她们娘俩是一伙的。
这位糖丸儿说,她也尝试过努力去调停,但显然没有什么效果。每次都是听她妈声泪俱下地在那儿哭诉,然后看着她爸无奈的点了根烟。
后来她努力就想去逃离原来家庭的模式,找一个顾家的男人。结婚之后,她老公处理家事事无巨细,结果就和丈母娘起了领地之争。她说她也很能理解每个人真的都特别不容易,但却被夹在中间就非常非常痛苦。
听了这位糖丸儿的故事后,我就给她推荐了这本书,书中关于家庭框架的描述恰好就可以解释她所面对的问题。家庭从来都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私密江湖。江湖总是充满了复杂的人际关系 、潜规则,还有很多妄念等等之类的。
家庭也是一样的,我们对家庭是有期待的,期待被包容、被理解、被支持,期待大家都能够心意相通不说话就能够互相理解,永远和睦友善融为一体。那这种对于融合的期待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妄念、一种执念。
渴望融合的人很希望别人和他能够保持一致,不能接受不同的意见,会很强硬地想要去改变别人的想法。在这种渴望融合状态当中的人就非常在意集体感受而压抑了自我。那融合的家庭就更是这样了,还会建立很多的潜规则,比如说“家和万事兴”。
言外之意就是不许有冲突,不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会带来冲突的意见。那在融合的这种潜层逻辑之下,家庭成员就构起了一个三角关系。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三个人在一起,这关系总是非常地微妙。好像总有两个人的关系是更亲密一点的,然后第三个人就会被边缘化,甚至是敌对化。
三角关系就会让沟通变得不那么直接,慢慢演变成了家庭问题的藏匿点,然后将一些矛盾就潜藏起来变成众所周知的秘密,不去面对、不去解决。而处在其中的人还会通过比如建立联盟,两个人好然后疏远另外一个人等方式来控制别人。更要命的是,三角关系会不断传递。
你可以想想自己家庭中有没有什么不能说的潜规则,是不是也存在着这样的三角关系。那这样的关系是怎样传递的呢?你在中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像这个糖丸儿,她和她妈妈是融合的,她爸爸就很难在家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她妈妈对她爸爸也有融合的期待,所以总在挑他的毛病。希望他改了那些毛病,然后能顺自己的意,跟自己的想法一致。
然后这个糖丸儿结婚以后就形成了一个新的三角关系,那就是她老公她妈妈还有她自己。她老公不想做一个圈外人,他们会为了上一代的关系而吵架。
但是她在她妈妈面前又没办法表现真实的自己,如果表现了就会觉得是对妈妈的背叛,然后自己就很愧疚。所以你看,这就是一个三角关系的传递。这特别难,那要怎么办呢?这个钥匙就在这位糖丸儿自己的身上,我们接着往下看。
到底什么样的状态才能处理好原生家庭的问题呢?和原生家庭能撇清关系,还是坚决不再重复以前的老路。那这本书里给的答案是:与原生家庭的成员要保持亲密联系,但是又同时能在自我上保持独立。
关键词就是“分化”。
我们要从融合的这种绑定的关系当中分化出来。分化这个词用得很有趣,好像我们都是一个一个的细胞,然后要从家庭这个大细胞里边,给它凸出来,然后独立出来。不单单是分裂成一个完整的细胞,而且要有自己独特的功能,那你与原来的细胞就是不完全一样的。
所以一个分化成功的人ta是什么样子的呢?ta可以勇敢的去做自己,能够站在自我的角度,而不是妈妈的角度、不是爸爸的角度、不是这个家三角关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会有一个独立的自我的想法和思想。
所以做自己是什么呢?就是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要明白你是为自己而活的,你不需要为了迎合别人而放弃自己,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冒犯就不敢去尝试了。你心里有一个非常坚定的方向,做自己还是其他的什么,要能尊重自己的感受、将感受作为生活信息的来源并理智地去选择。
是不要跟从自己的感觉,要学会区分感受和想法,要知道感受和客观情况之间的区别,这里边可能是有很多刻板印象的。
那你自己的想法到底是什么?那我们今天通过三角关系的这个模式,做自己还是什么呢?那就是不再卷入三角关系当中,而是建立一个公开的透明的一对一的关系,将注意力放在“我和你”这样简单的二人视角当中,不再被三角关系利用。
比如你爸妈吵架的时候,你不再试图去调停或者是站队,你要避开第一现场。因为这是他们两个的事情。如果你想做点什么,那就单独找机会和每个人聊一聊。
比如你可以跟你妈一起出去吃饭,两个人单独出去吃饭,就问问她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心情怎么样啊。然后告诉她,那天你们俩吵架你挺担心她的。但是不要和你妈妈一起谴责你爸爸,只关心你妈的感受就好了。
那同样的你也可以找个时间,比如说跟你爸单独出去遛弯,然后关心一下他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一样不要跟他一起去谴责妈妈,或者说又把这个二人对话变成了三个人的混乱关系。
书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关于自我分化、怎么做自己的具体描述,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买这本书来看一看。当然也要说明真的没有完美的人,没有说完全分化成功的人。讨论这些只是给我们想要改变时的一个改变的方向。
那怎么从原生家庭融合的关系中分化出来呢?书中还给出了一个非常详细的七步方案。
一是绘制自己的家谱图,二是联系家庭成员,三是创建一段家庭历史纪事,四是发现家庭内部运行模式,五是探亲与家访,六是自我分化,七是把上述的步骤重新做一遍。
听起来感觉是一个特别庞大的工程对吧?那更具体的你可以在这本书中自己细细品味来看。
在这里我给大家简化一下:画出你的家谱图包括对他们有影响的人,还有列出他们出生以来发生的大事件,标出他们的亲密关系有哪些,然后你的亲密关系有哪些。
尤其注意我们今天反复说的这个三角关系,看看这个三角关系是怎么演变出来的。然后再看看这个三角关系在你们的关系当中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个过程会让我们非常有启发,你画一个就知道了。那在视频里我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为这位糖丸儿画的一个家谱图,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其实这个方法就是鼓励我们换一个眼光,重新审视一下你的原生家庭。
想一想,如果不把你的父母摆在我们常规的这种父母的角色上,而当成你的朋友你的同龄人,你会怎么看待他们呢?Ta的成长是不是也有很多伤痕、有很多挫折、有很多创伤?他们是否也曾经像我们一样经历着同样的迷茫和模式?他们为自己的成长,为你的成长做了哪些努力?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做过哪些努力,还有你在他们的关系当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刚才这些问题如果能理清楚,那就为下一步改变自己打好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意识到在我们的家庭结构中,你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当你也是这三角关系的一部分的时候,说明你也是这个问题的一部分。所以如果你想要改变家庭问题,其实就是要先把自己摘出来,让这个三角关系不再存在。
你可以想一想,要超越原生家庭可以从哪里突破?找那个最简单就是最容易攻破的点,比如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改变你的说话方式,把抱怨变成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说从三角关系中抽离等等等等。
也不是说马上就要一下子改过来,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些方向,那至于你选哪条路是你自己的自由。而我想嘱咐大家的是,改变可能不是一次尝试就能实现的。如果你觉得值得,那就做好可能要尝试好几次的准备,可能要面对一些尝试失败的痛苦和难处。
但是原生家庭之前给我们提供了最初的生长的土壤,它可能有很多罪过,但是我相信我们之所以能成长到现在,你一定用自己某种方式,非常有生命力地从这个土壤里抽取出了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所以它不是完全需要被批判和践踏的。
“我就是我”,希望我们能一点点地从原生家庭中分化出来,从那个特别大的一团乱麻的细胞里分化出来,然后成为我们更期待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