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治鼻流清涕的方子兼谈鼻炎
苍辛五苓汤:桂枝15g,白术20g,猪苓15g,茯苓20g,苍耳子10g,辛夷15g。
主治:鼻流清涕,长期不愈,舌体淡胖有齿痕,脉缓。
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指出水液的运行,有赖脾气输运,肺气宣降,肾阳气化。其中尤赖肾阳将其水津蒸化为水气,始能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发挥濡润脏腑形骸的功能。
堵塞鼻窍,则鼻塞不通或鼻甲肥大之症见矣!观其暮年鼻常清涕自出,即知阳气已虚,若非晚年而流清涕,也是阳虚气化不及使然。
宜温阳化气,宣通肺窍。方用五苓散加苍耳子、辛夷。
五苓散温阳化气,并引导水液下行;苍耳子、辛夷祛风通窍,助肺气宣通;合而成方,共奏温阳化气,宣通鼻窍之效。
以鼻流清涕,而舌体淡胖、有齿痕为其使用指征。
盖舌淡为阳虚偏寒之象,舌胖为水湿阻滞之证故也。
若阳虚更甚,可与真武汤合用,增强温阳化气功力。若加细辛、白芷,疗效亦佳。
案例
刘某,男,16岁,右鼻肿痛,在某省级医院诊断为鼻窦炎。作穿刺手术并服西药一月而肿痛未减,且恶心欲吐。
书苍辛五苓汤温阳利水,并加砂仁、半夏温运脾阳,麻黄、细辛开宣肺气,金银花解毒,嘱服三剂。
二诊脓涕大减,肿痛已消。续用此方调理半月而安。
有一位很要好的同行,我们曾一起讨论鼻炎的治疗思路,后来他反馈说我的思路对他帮助很大,有效率明显提升,与读者分享,患者也可以读懂。
今天所谈的鼻炎,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以鼻塞、喷嚏、鼻涕、头痛、打呼噜、呼吸不畅为主要表现,包括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腺样体肥大、上气道综合征等多种疾病。老百姓通常称之为“鼻炎”,所以为了让读者明白,不做概念的分析,按照中医的思维,从症状入手。
我接诊过许多鼻炎患者,只要坚持治疗,配合饮食调整及生活护理,绝大多数疗效还算不错,尤其是儿童,病机相对成人要简单,有效率更高。本文所谈鼻炎类型,为个人接诊的患者中最常见的一个类型——湿热蒙蔽清窍。
叶氏在《温热论》中曰:“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湿邪为阴邪,具有“浊秽”“沉重”的特点,按常理应该是向下走,形成各种下焦湿邪之证,但是热邪是阳邪,具有向上走的特点,所以湿邪与热邪相结合,如同暑天下过大雨后出太阳,地面湿气被蒸发起来,弥漫向上。人体为一小天地,也是如此,湿邪从脏腑被热邪蒸发而出,向上而蒙蔽五官之窍,比如鼻、口、耳、目等。
如果蒙蔽到鼻腔,就会出现鼻塞、喷嚏、鼻涕、头痛、打呼噜、呼吸不畅等症状。所以治疗起来,一是要针对湿邪,一是要针对热邪。热邪的治疗,可以甘寒,如石膏、知母,可以咸寒,如龟板、玄参,可以酸寒,如白芍、五倍子,可以苦寒,如黄连、栀子,可以辛寒,如连翘、野菊花。而湿邪,通常从三焦入手,上焦则辛宣芳化,如白芷、苏叶,中焦则辛开苦降,如半夏、黄芩,下焦则淡渗利水,如芦根、滑石。
也有些患者,没有热邪或者热邪轻微,不足以将湿邪蒸郁于鼻窍,但是此人肝气或肝火旺盛,脾气急躁,肝气肝火太过则化肝风,风性主动,带动湿邪蒙蔽于上。所以这类鼻炎,要平肝息风,如白蒺藜、菊花、石决明等药。当然,临床极其复杂,如果湿邪是由于阳明气机不降,浊阴上犯,要通腑调气,如莱菔子、杏仁、枳实等。
总之,先议病,再议药。
有些鼻炎,受凉引起,但寒邪只是一个诱因,病根还在于体内。此时,也不避麻黄、桂枝、荆芥,有是证就用是药。本来湿邪蒙蔽清窍,呼吸不利,外来寒邪侵袭之后,因为寒邪主收敛气机,加剧了鼻腔的不畅而已。如果仔细分析患者脉象,舌像,神色、症状,都不是一个表寒之证。所以,病因和诱因不是一回事,诱因往往不是疾病本质。诱因有时如同一个侵略的借口,相当于打着生化武器的幌子,根本原因还在于自己实力不够却去招惹强国,肯定要挨揍。
搞明白这种类型鼻炎的病因病机,有时通过饮食调整就能改善许多。比如忌口油腻、甘甜,因为这些东西可以产生湿邪,忌口辛辣、刺激,这些食物可以产生热邪。尤其是一些油炸类食品,既能产生热邪还能产生湿邪,许多鼻炎就是这么来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药调理,配合饮食调整,我接诊过的许多患者证明鼻炎并非不治之症,最起码能缓解很多,减少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症状。比如多吃莴苣、油麦菜、苦菊、生菜,可以清热。多吃冬瓜、红小豆、萝卜、丝瓜,可以去湿。忌口与饮食调整,本来就是治疗的一部分,所以至关重要,许多人因为担心缺乏营养,而不去坚持。殊不知,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过度的油腻甘甜、辛辣刺激是鼻炎发生的内在因素。
昨天在开发区坐诊,碰到一位来复诊的鼻炎患者,之前鼻塞鼻涕很严重,以前也久经中西医各种方式治疗,甚至在青岛某地做过微创手术,也无济于事。最近经过中药治疗一两个月,复诊五次,症状基本消除,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很是高兴。
这个患者,我没用什么特殊的药物,都是普通常见极为寻常的中药,十多味。最近几年,我治疗的鼻炎不少,男女老少都有,这里说的鼻炎是老百姓的通俗说法,具体包括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甚至也有鼻后滴漏综合征、鼻窦支气管综合征等。都是十味左右的中药,寻常之品,非毒药。虽然有些患者经过手术治疗疗效差或复发来看中医的,但从整体来看,中医在治疗鼻炎方面的疗效是不容否认的。
清代孟河名医费伯雄曰:天下无神奇之法,唯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即为神奇。
许多疾病需要慢性治疗并不是由于医学模式决定的,而是由于疾病本身决定的。像慢性鼻炎这种病,急不得,只有找准正确的方向,针对性用药调理,并且密切配合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改变,才有治愈的希望。如果中医也追求西药喷剂那样喷上就缓解,不喷就复发,那么中医的优势必定会荡然无存。不仅是鼻炎,中医治疗许多疾病都是这样,山东中医药大学八老之一周次清教授曾说:在扩张冠脉方面,在硝酸甘油面前,任何草药都比不上。
如果是急症,中医同样不是慢郎中,比如尿潴留,不能小便,西医是插尿管导尿,其实早在唐代中医也是导尿,只不过限于当时的科技物质条件,用细细的葱叶去导尿,软软滑滑不损坏尿道表皮,本质并无差别。
但中医的优势在于把握整体,从整体入手,中药的成分极其复杂,经过煎煮,经过许多药物一起煎煮,相互作用,从哲学角度来看,很难运用孤立的、机械的方法论去研究,把握整体也是无奈的历史选择。
既然整体把握,所以中医诊疗,开具的不是单纯几味药物那样简单,还有饮食禁忌、生活起居、情绪心态,这都是治疗疾病原因背后的原因。
和一个朋友聊天,年近半百,他对自己的已往进行反思与剖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中医也当认清自己的优势,有些疾病比较适合中医治疗,而有些疾病比较适合西医治疗。
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中医比较适合治疗的病种,因为老百姓对中医没有真正了解而错过机会。我有一个同学,曾经患有慢性肾炎,在青岛最好的医院治疗一段时间也无效,无非是几种中成药加一些西药。后来找我,前后几十副中药,配合饮食调整,还有玉米须代茶饮,各项指标都转为正常,后来经过怀孕生产也没有复发。
现在,打着中医旗号的各种疗法经过铺天盖地的网络宣传,给人一种包治百病的错觉,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有些疾病我觉的没必要看中医,比如脑出血要手术,即便去中医院看中医也是西医那一套,倒不如直接找西医专家,更专业更放心。而有些疾病,其实更适合看中医,就不妨去看看中医。而且中西医药物同事治疗,很少会发生冲突。我有许多患者,本来对中医不甚了解,只因尝试着来看看中医,结果被中医疗效所折服,从新认识了中医。
许多人都相信中医,却不去看中医,那是因为一直都认为自己没有碰到好中医。目前,良医主要还是靠患者之间的口碑相传,传播速度不会太快。
许多年青中医行医之初,极力想证明自己的水平,总想着一剂知二剂已,名声鹊起,急功近利,最后往往会摔跟头,我们要对疾病做后续随访观察,是否真的治愈,还是单纯缓解。
目前,中医治疗疾病以慢性疾病居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一个过程,治疗也是一个过程。还是那句话:天下无神奇之法,唯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即为神奇。
鼻炎,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疾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常见鼻塞、鼻涕。普通大众对“鼻炎”这个诊断概念非常模糊,通常指一些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所以,今天我谈的,包括了这些疾病,姑且看成一个疾病种群。
这个病治疗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花费一定时间,需要医生认真仔细分析病情,需要患者饮食忌口等各种配合,这些环节缺一不可。
我治疗的鼻炎不少,有些是最初发病就来寻求中医治疗,但更多的是久经中西医轮番治疗的患者,有儿童也有成年人,甚至有一些患者都是经过所谓的“微创”或“手术”治疗。应该说,只要是真心配合治疗的患者,八成以上的患者症状缓解十分明显,六成患者基本不再复发。
鼻炎,从中医角度仔细观察分析,它并不是单纯独立存在的一个疾病,常常伴随着身体其它疾病或不适。治疗此病,发挥中医优势,从整体入手是一大优势,而不是苍耳子、辛夷花这些药物的简单罗列。
各种西药激素类喷雾剂,用上立马可以使通气功能改善,不喷立马又恢复如初。如果中药也追求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那是很难的,中医的优势在于调节整体。
这些都是几千年来中医实践经验的总结,比如有些鼻炎,呼吸不畅,鼻涕多,患者有饮食积滞的表现,大便也不畅,采用消食导滞的办法来治疗,不仅大便通畅了,呼吸也通畅了。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宣导致的鼻塞,通过通大肠腑气可以起到宣肺的作用,让呼吸通畅。
在许多农村地区,如果感冒后出现鼻塞长久不能缓解,老人都说喝点萝卜汤吧,萝卜通气,事实上的确有效。萝卜,具有通腑气的功效,尤其是萝卜种子,就是中药莱菔子,保和丸里面就有它。简单的食疗,里面含有深深的中医道理。
还有些鼻炎还伴随有耳病,儿童很常见,有中耳炎病史,此时考虑少阳不和,用和解少阳的方法有效。尤其是一些鼻炎,黄鼻涕,鼻塞,可以使用这个方法。许多中医单方治疗鼻炎,都用到丝瓜藤、丝瓜、丝瓜络……丝瓜具有清泻少阳的作用。
鼻炎的治疗,中医是有优势的,还是那句话,患者的真心配合治疗,饮食忌口,花费时间和金钱,医生的仔细分析病情,都缺一不可。中医没有神医,神医只见于传说与神话之中,平平淡淡才是真。在中医治疗慢性疾病的过程中,患者如同一位在深山中迷路的旅行者,而医生不过是指路人,医生确定了大方向,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脚步走出深山。
小儿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鼻炎的危害很大,不仅是局部的鼻塞、流涕、喷嚏等不适症状,还会影响肺的通气,降低血氧浓度,造成头痛、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由于鼻炎导致鼻粘膜的过滤功能,吸入气体还可以引发咽喉、支气管及耳部某些疾病。
无论从中医古籍记载来看,还是从临床观察来看,中医治疗鼻炎鼻窦炎是有疗效的,有一定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易克服的难点。
难点一:服药难
对于儿童而言,中药服用起来的确有一定难度,苦。但是,从临床观察疗效来看,国内中药的最佳应用途径依然是汤剂。中药免煎颗粒的口感也不好,有时更难以下咽。所以,想治病,取得孩子的配合比较困难。我也一直研究中药外治治疗鼻炎,比如泡脚过泡澡,根据目前的临床观察,有些证型比口服还要好,但是也有些证型远不如口服。
难点二:坚持难
鼻炎的治疗,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中药治疗不可能像激素喷雾剂那样,喷上就通气。治疗需要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我曾经接诊过几例病程长达几年的患者,有的还伴有鼻中隔弯曲,虽动过手术但头痛依然。但他们坚持服药两月左右,远期疗效很好,不仅鼻塞浓鼻涕消失,其它症状如头疼头昏也消失。
如果,吃了五副药感觉没啥效果,就不坚持了,很难取的好的疗效。我有时接诊一些患者,长期在它处治疗过,频繁更换医生。看了前医开的方子,绝大多数都是对症的,只是患者缺少耐心与坚持而已。
难点三:忌口难
中医治病,特别重视忌口,其实现代医学也越来越重视。中医忌口有它的科学道理和依据,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想除掉功臣徐达,趁其背上长疮之际赐其发物烤鹅一只,结果徐达一命呜呼。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鼻炎鼻窦炎和饮食习惯关系密切,如《内经》所言: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鼻炎治疗,配合清淡饮食,疗效自然会好,反之则很难收到好的疗效。
有些人会担心忌口缺乏营养,其实这是杞人忧天,相对整个生命,短暂的忌口如磨刀不误砍材功一个道理。
难点四:识病难
小儿鼻炎鼻窦炎,大多数都不是单独孤立不在,而是和咽炎、中耳炎、腺样体肥大、鼻后滴漏、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相互掺杂,相互影响,行成恶性循环。
所以治疗鼻炎,一定要从整体着手,辨证论治,而不是一出手就是苍耳子、辛夷花、鹅不食草……,这些药有时连缓解鼻塞症状的机会都不给我们。从整体入手,有痰,或祛痰,或化痰,或消痰,或降痰,或燥痰……有热,或清热,或散热……。最终不仅鼻炎改善,孩子的整个体质都会改善,其它症状都会消失。
难点五:用药难
小儿脏腑娇嫩,用药轻灵为妙,但有是症用是药的原则又不能随意更改。加之一些媒体对中药副作用的夸大与曲解,导致很多家长担心长期服用中药副作用问题。首先,中药的应用务必在对证的前提下使用,不对证肯定会有副作用,比如生大黄,误用于脾胃虚寒之人可能会有腹泻副作用。但是,有些火热类疾病,比如痰热腑实之咳嗽,就是需要生大黄让大便稀,达到釜底抽薪的目的,此时大黄的泻下作用反而是治疗作用。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与纠纷,确保万无一失,我看儿科用药还是比较轻灵,如桑叶、菊花、山楂、山药之类,药食两用,打消家长疑虑。
难点六:信任难
信任难,是难中之难,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是一切医患纠纷的源头,也是疗效不理想的头号敌人。患者不相信医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浅尝辄止,不会坚持服药。医生不相信患者,恐怕患者不理解而影响自己声誉,于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此风气一旦铺开,疗效再难突破。
比如,有些疾病,祛痰是捷径,我会毫不客气开祛痰药,患者服药后咔咔上痰,详细向病人解释。我接诊过一例发低烧两年的患者,诊断为痰证,开了三副药,服药大约一小时后大量吐痰,病人惊讶不已,咳嗽吐痰一下午,傍晚退热,再无低热。有些患者,吃了我的药,无缘无故会发高热,热退后病情缓解,这里面都包含着中医朴素但很有用的理论。在这之前,我都需要和病人打招呼,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