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馆和成博部分汉陶文物

省博汉陶馆。汉代画像石主要是墓室石质葬具、建筑构件上的雕刻和墓葬前面的标志性石刻。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山东、河南和陕北等地区。四川画像石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最能代表地方特色的是石棺、石函、汉代崖墓和汉阙。四川汉代画像石主要以浅浮雕、透雕和半圆雕为主,物象简洁明快,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画像石棺、石函是汉代四川常见的葬具之一,在崖墓和石室墓中都有使用,石棺棺体和棺盖都分别用整块大石料凿造而成。石函也叫做崖棺,是直接从崖壁上雕凿而成,不可移动。其画像集绘画和雕刻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生动的表现了汉代人们的生活概貌和宇宙观、生死观。

仙人六博图石函(残),东汉,1950年新津老君山崖墓出土。“六博”为汉画像石中常见的游戏内容。“六博”游戏历史悠久,于先秦兴起,汉代民间十分流行,博戏为二人投骰行子,以筹计数。此画为二仙人博弈,动作夸张有趣。

羿射日图石函,东汉,1951年新津县宝资山出土。画面为“后羿射日”神话故事,中间为连理树,两边各栖一鸟,一凤一凰,另有十三只小鸟散于树间。凤鸟在这里代表太阳,树为扶桑(也称“建木”),左侧后羿弯弓而射。整个画面饱满生动,富于装饰。

宴饮百戏图石棺,东汉,1972年郫县新胜出土。石棺前端为“阙门图”,阙门前双手捧盾的亭长正在恭迎主人到来。后面为“伏羲女娲图”,意味着阴阳交合,化生万物。左侧为“宴饮舞乐杂技图”,描绘的是墓主生前生活和升仙后在仙界欣赏杂技乐舞的场景,右侧为“漫衍角抵. 水嬉图”(一说为傩戏图)。这个小小的石棺表现了一个完整的宇宙世界,表达了墓主人强烈的升仙远望。

“漫衍”为汉杂戏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漫衍者,即 张衡 《西京赋》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漫延'者也。"

角抵为传统角力游戏,宋元后,多称为相扑。

孔子问礼.神农尝百草石函(残)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51年四川新津县宝资山出土。画面为“孔子问礼”和“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孔子问礼”也称为“孔子见老子”,图中老子向左而坐,孔子率领手捧简册的弟子向右相迎。“神农尝百草”途中,神农一手执杖,一手拿草正在品尝,仓颉持草相向。这种画像加榜题的画面颇为珍贵。

戏猿画像石函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四川新津县出土

西王母石棺 东汉(公元25-220年) 1973年四川郫县新胜出土

拓片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工艺“传拓”的作品。它不仅能将雕刻三维作品忠实的转换成二维图形,而且还能通过传拓在纸面上形成特殊的肌理,使这种平面的图像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精致的拓片往往成为断代和图像学研究的基础。

沈府君阙拓片,东汉延光(公元122年-125年) 原阙立于四川渠县

龙虎牛郎织女图石棺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72年四川省郫县新胜出土。这是石棺拓片

棺盖采用青龙白虎戏璧为出体图案。龙、虎的上方为牛郎和之女,布局巧妙、气势恢弘。汉代人们把东、西、南、北与四个神灵结合起来,他们是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此画面又是一幅天象图,分别象征着天上的青龙星座、白虎星座、牛郎星和织女星,意在祈愿幸福、辟除不祥。

棺身浮雕图案为“神鳌负山”神话传说和表现墓主生前生活的《迎宾图》。

上图:东汉“龙虎戏壁、牛郎织女”石棺盖拓片(复制)

下图:汉西王母画像石棺拓片

上图:汉朱雀、鱼画像石棺拓片

下左:汉朱雀画像石棺头拓片

下右:汉双阙画像石棺头拓片

成都羊子山东汉墓车马宴饮石刻拓片(复制)

东汉晚期的碑刻,多由当时的书法、雕刻家精心制作而成。在汉墓出土的石碑、石墓门上,我们不但可以看到朴美独特的装饰,而且还可以欣赏到流传百代,耀美艺坛的汉隶书法艺术。

朱雀. 铺首石墓门,东汉(25-220年)。

铺首石墓门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王孝渊画像石碑,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66年四川郫县犀浦镇二门桥出土。王孝渊碑,也称为“永建三年碑”,刻于东汉永建三年(公元128年)。此碑四面均刻有浮雕图案或人物鸟兽,碑正面上部为图案,刻有男、女立像及跽式女像,顶部刻朱雀一只。下为隶书文字,共十三行。碑文记述了墓主王孝渊生平及刊石立碑之时日,文中还详细记载了建造工匠的姓名,这种有准确纪年、记事的汉碑实属珍贵。此碑书法质朴率意,风格奇逸。

拥篲.捧盾石墓门,东汉(公元25年-220年),1977年郫县兰家院子出土。

拥篲,即手执笤帚扫地。帚用以扫除清道,古人迎候宾客,常拥篲以示敬意。

朱雀.铺首石墓门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朱雀.铺首石墓门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石马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四川成都郫县崇文乡出土

四川汉画像砖分布示意图

汉画像砖及拓片。画像砖是汉代砖室墓中用于装饰的一种模制的图画砖,画像砖以深、浅浮雕和线刻等形式表现各种画面。四川画像砖构图考究、一砖一画,形象而真实地展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犹如一幅幅有情有趣的汉代世俗风情画。

二十四字砖 东汉(公元25年-220年),四川新繁出土。

东汉二十四吉言砖,是我国现存最大、最精美的汉代字砖,因此也被视为回望古人生活、民俗的一扇窗口。吉言砖上篆刻“富贵昌,宜宫堂;意气扬,宜弟兄;长相思,毋相忘;爵禄尊,寿万年”二十四字,分四行,每行六字,阳文篆字,篆法方正,文风朴实,寄托着古人富贵昌隆、兄弟和睦、爱情永存、仕途通达、长寿安康的美好愿望。

“长相思,毋相忘”成为寄托男女相思之情的名句,汉乐府《古诗十九首》有“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唐李白也有“长相思,在长安”之句。

汉代的四川是一个“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富庶之地。汉代画像砖中有很多生产劳作的画面,他们是当时农业、渔猎、手工业等方面的艺术再现,也是汉代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上:酿酒,东汉(25-220年),1979年成都市新都区新农出土。

下:羊尊酒肆,东汉(25-220年),1986年彭州市征集。

採莲、渔猎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85年四川彭州义和征集

播种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79年四川成都新都区新农出土

舂米(复制品)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56年四川彭州太平出土

制盐,东汉(公元25年-220年) 民国时期四川邛崃花牌坊出土

四川汉代经济发达,且无战乱之忧,因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画像砖中反映社会生活的画面很多,如讲经、燕居、养老、谒见、拜谒等,是研究汉代社会习俗的重要资料。

市井,东汉(25-220年),彭州市征集。

养老,东汉(25-220年),1956年彭州市太平出土。

宴饮,东汉(25-220年),1978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丸剑宴舞,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72年四川大邑县安仁出土

击鼓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59年四川彭州太平出土

三吏骑吹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78年四川成都新都区马家出土

盘舞杂技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56年四川彭州太平出土

骆驼载乐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79年四川成都新都区马家出土。

画像砖上看到骆驼,有点意外。

上:宴饮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72年四川大邑县安仁出土

下:长袖舞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56年四川彭州太平出土

汉代人们为摆脱生死困惑,信仰方士、神仙家和道家的“升仙”观念。他们虔诚的祈求上天诸神的佑护,西王母、伏羲、女娲是他们顶礼膜拜的重要对象。人仙交会,幻化迷离也成了汉代艺术的一大特色。

骖龙雷车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80年四川彭州义和征集

伏羲女娲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四川崇州征集

仙人骑鹿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84年四川彭州九尺征集

汉代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车马,车马图也是汉画中最为流行的题材。从四川汉画砖的各类车马出行图中,可以看到汉代的车马制度、迎候礼仪等,还可以看到我国早期的桥梁建筑。

在汉画像砖中出现最多的建筑是“阙”。阙分为单阙、双阙、凤阙等,它不仅有显示地位的最用,还有很强的装饰性,同时也是人们心目中的“升天之门”。

凤阙 东汉(公元25年-220年),1972年大邑县安仁出土

双阙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59年四川彭州太平出土

凤阙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双阙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85年四川彭州义和征集

单阙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55年四川成都新都区新繁出土

双阙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55年四川成都新都区新繁出土

伏羲女蜗.阙.双龙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69年四川彭山县碱厂崖墓出土

“亿年无疆”瓦当,汉代(前202-220年)。

“长生无极”瓦当(残),汉代(前202-220年)。

“富贵万岁”瓦当,汉代(前202-220年)。

“汉并天下”瓦当(残),汉代(前202-220年)。

“永奉无疆”瓦当,汉代(前202-220年)。

五代后蜀石经。五代时期的四川,蜀学的兴盛推动印刷业的发展,《孟蜀石经》《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等石刻经典成为代表之作。由于刻经工匠都是当时的名手,蜀石经的艺术价值颇高。

“五代后蜀石经”入选央视《国家宝藏》第二季,没有合适的展厅展陈,暂时放到汉代石刻展厅中陈列。

后蜀残“诗经.周颂与鲁颂”石经,五代(907—979年)。

后蜀残“周易.中孚”石经,五代(907—979年)。

后蜀残“周易.履卦与否卦”石经,五代(907—979年)。

后蜀残“尚书.禹贡”石经,五代(907—979年)。

后蜀残“尚书.禹贡与多士”石经,五代(907—979年)。

后蜀残“尚书.君奭与说命中”石经,五代(907—979年)。

《君奭》是《尚书》中的一篇诰词,篇名取自篇首"君奭"二字。《史记》记载周公摄政,召公疑之,因作此篇。另有观点认为,它是史官记录周公劝勉召公的一篇语录。君奭(shì):君为尊称,奭为召公之名。

成都博物馆的部分汉陶

汉画像砖,汉代。这块砖上的建筑很有史料价值,在看介绍城市发展史或古建筑史的书上常见到,终于在博物馆里看到实物。

这是楼还是阙啊?还有长廊连通。

重点看建筑屋顶

笑容可掬的汉陶俑,看着就让人开心。

说唱俑,省博里也有很多

辟邪,石质摇钱树底座,汉代

背上还有个小青蛙

熊的造型

上左:云纹涂朱瓦当;上右:“千万”云纹瓦当;下左:“千万吉昌”瓦当;下右:莲花纹瓦当。四个瓦当的年代均在东汉末—三国,成都天府广场东北侧古遗址出土。看地点,莫非是石犀牛出土的地方。

成都桓侯巷成汉墓出土的陶俑。哦,成汉墓,莫非就是华西医院里的成汉墓,曾长期被人以为是张飞墓,医院停车场出口那条小巷被叫成桓侯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