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人员返京,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北京下雪了。
今早起床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我坐在床上想:北京还是那个北京啊。
昨天早晨七点,我踏上了回京的高铁,车厢里大概十几个人,全是空座。本以为坐着坐着人就会变多了。一路下来,只有人下车,没人上车。
5个多小时的车程,巨蟹座的我在车里不断脑补幻想。想来想去,啊,要是有丧尸不就是《釜山行》了么?都是高铁,都有疫情。
整个返京过程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查了三次体温,人少了一点,还有快到京时填写了一张信息登记表。
旁边一位大哥和老板通电话,开着扩音。
“到哪啦?”
大哥:“到天津了,快到啦。”
“要不要我派人去接你?”
大哥:“不用不用,您给我个地址,我自己坐公交过去。”
“不能坐公交!你直接去地下停车场,安排人接你,不能坐公交。”
大哥:“好嘞好嘞,谢谢谢谢。”
“戴口罩了嘛?一定要戴口罩啊!”
“戴了,戴了。”
听起来,北京的人们比外地人紧张得多。
回北京前,朋友圈全是返京人员不能进小区的消息。三联生活周刊写了一篇报道《有家难回:新冠肺炎制造的“北漂”》,读完我在想:万一我到了小区门口,被连人带箱子拒在门外。真的要去小旅馆住吗?还是买张票回家?工作怎么办?还能买到票吗?
好在,没那么严重,至少我的经历没那么严重。
小区门口设置了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出入登记表,像我这种拉着箱子的返京人士,对方会要求我出示身份证。几位居委会的大爷大妈排排站,不放过任何一个脸生的人。
“来登个记,哪回来的?”居委会大叔问。
“辽宁。”
“来这登记,身份证拿一下。”
“还要看身份证呀?”
“当然要看啊,你说是辽宁就是辽宁的啊,万一你是湖北回来的呢?又不是没有瞎写的。”
也是。
乖乖登记。
到家换完衣服,简单清理一下。想起上午在京东买了箱牛奶,看小区门禁的这个样子,还能送来吗?路上看到一位外卖员站在小区的铁门外打电话,看样子是进不来的。
下午收到京东的短信:到小区北门取快递。心里舒了一口气,说明买东西网购都还正常,只是要走的远一点,到小区门口取。
吃饭是回到北京的另一个问题。家里长辈问我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有卖菜的吗?
下楼取牛奶的时候我也担心,心想不行我就天天喝牛奶好了,减肥。走到小区门口发现很多人提着蔬菜进小区,袋子上写着绿色的超市名字。还好还好,可以去超市。
即便我是个懒癌患者,这时候外卖不便,出门口罩不敢摘,更别说去饭馆吃饭了,必须得去买食物。
我发消息问朋友,你屯粮了吗?对方答:没有,楼下生鲜超市一直开着。
手机“叮~”的响起短信声,是每日优鲜的日常短信,说库存充足,理性购买无需囤货。我点进软件翻了翻,绿叶蔬菜那一栏只剩一截大葱。
肚子在此时咕咕的叫,早上六点多吃的早饭,到北京已经是下午。手里有早晨爸妈硬塞进箱子里的一盒排骨,我盘算着找点主食。
在家里翻来翻去,泡面不想吃,煮饭太麻烦。突然找到了朋友几个月前送我的一袋螺蛳粉。
东北人不咋吃螺蛳粉,吃过两次都是和湖南人一起。我记得螺狮粉的味道很好,就是闻起来有点臭臭的。翻了背面的制作说明,很简单,清水煮一遍粉,倒掉水。再倒清水煮一次,这回把调味料加进去。
作为一名美食博主,这点小事怎么能难倒我呢?手到擒来。
饥饿的时候吃饭最快乐。我一边嘬着粉,一边看变成歌剧了的《爱情公寓5》。粉吃完了,还得考虑接下来的几天怎么过。
年前刚搬过家,屋子里有一堆东西没收拾。新的Vlog还没开始录,我需要食材。马上就要投入工作,繁忙中必须挤出时间阅读,找出下周要读的几本书。
穿上衣服去超市,普通的便民超市,四颗西红柿23块。泡面区和速食区已经空了,我匆匆买了点绿叶菜和水果回家赶稿。
疫情让假期延迟,大家为了安全,能不回工作岗位就不回。此时此刻,国家经济按了暂停键。
毛利老师说她二月份的广告都已经延后,有工资的人在家闲得无聊,自由职业者们开始有了危机感。
我虽然拿了那么点工资,但也开始隐隐焦虑。虽说贫穷是创作的源泉,但谁都希望事情能往好的那面走吧。
点在看超过25👇
评论区抽两位朋友送好利来生巧一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