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第11—15期导读)

作者奇云的原创作品《舌尖上的安全》在《奇云空间》头条号连载以来,受到朋友们的关注和厚爱!

为方便朋友们回顾浏览《舌尖上的安全》早期发表的文章,现制作《舌尖上的安全》导读。

每个导读摘要介绍《舌尖上的安全》连载的5期文章,并将这5期文章的全文加以链接,希望这个“导读”能给朋友们的浏览带来方便。

如果你对《奇云空间》的文章感兴趣,请你打开文章后点击手机屏右上方的红色文字“关注”,以便及时浏览作者在《奇云空间》发表的最新文章。

谢谢大家!

一、作恶多端的环境类激素“塑化剂”

内容摘要:

2012年11月19日,号称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被曝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

塑化剂到底有多大的毒性呢?

塑化剂成分不同,对人类的危害不同,但一般来说,塑化剂的 毒性要比在牛奶中检测出来的三聚氰胺更毒。

已经有确切的证据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并对人类生殖健康造成损害。由于邻苯二甲酸二乙己酯与雌激素结构相似,所以塑化剂对男性和女性的激素水平都有干扰。

白酒含有塑化剂,并不是酒鬼酒一家独有,连酒协都承认了白酒类几乎无一幸免。

也就是说,白酒含有塑化剂,这是白酒行业众所周知的行业内幕,这个隐情在白酒行业由来已久,似乎他们并未觉得有啥稀奇,反而是媒体曝光有点突如其来,让酒类行业整体感觉不适了。

整个白酒行业都知道白酒生产中会产生有毒物质塑化剂,但是蒙在鼓里的是所有的消费者!

二、为害千年的老毒物“硼砂”

内容摘要:

硼砂在中国是代代相传的优良食品改良剂、保鲜剂,增加食物的齿感嚼劲、色泽香味,兼而保鲜。一些祖传食品的所谓秘方,硼砂是不可或缺的宝物。而在伊朗,硼砂甚至是鱼子酱的传统原料。硼砂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曾被用作肉类、饼干、人造奶油的防腐剂和膨松剂。可是,传统的未必就是安全的,世代皆如此的未必就是应该发扬光大的。

鉴于硼砂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我国于1992年就明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硼砂,几十年如一日,几十年持之以恒的三令五申,却是敌不过硼砂在食品中的见缝插针、十面埋伏。

梳理一下这禁用的几十年,顶着从远古走来,古已有之盛名的硼砂,一直不甘心接受现代科学给其下的死刑判决书,不甘心就此退出食品江湖,一直想着要与时俱进,一直念着要和食品走向未来。

硼砂猪肉,硼砂虾,硼砂粽子,硼砂面条,硼砂沙琪玛,硼砂腐竹,硼砂河粉,硼砂丸子,硼砂凉皮,硼砂馄饨……不胜枚举、防不胜防!

内容摘要:

瘦肉精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Cyanamid公司的研究人员意外发现,盐酸克伦特罗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在羊、肉鸡和猪的生产中,具有明显的促进畜禽生长、提高瘦肉率的效果。随后的研究发现,除了盐酸克伦特罗之外,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β-肾上腺素兴奋剂,也有提高畜禽瘦肉率的作用。于是,这类被人们俗称为“瘦肉精”的物质,被广泛添加入畜禽饲料。

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加精”之后猪长得非常快,从一百八九十斤长到二百二三十斤只要一个月,而且长得都是瘦肉。使用“瘦肉精”喂出来的“健美猪”不但好卖,而且比起不加精的猪每头还能多卖钱。有人进行了实验,发现每公斤千克饲料中添加3毫克盐酸克仑特罗后,可使猪等畜禽生长速率加快饲料转化率增加,脂肪减少14%,胴体瘦肉率提高10%以上。

在中国,瘦肉精事件绝非个案。仅从媒体披露的资料显示,2001年、2002年、2006年、2008年、2009年和2011年都发生过“瘦肉精”事件。

内容摘要:

近年来,不断爆出各种食品添加甲醛的新闻。 无良商贩为了使食品的保质期更长,外观更鲜美,增加顾客的购买欲,降低自己的库存压力,在食品中添加甲醛。

很多国家曾将甲醛用于酒类、肉制品、乳品及其它食品的防腐,后来发现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才开始限制甲醛在食品上的应用。

甲醛具有一种特别神奇的能力,就是可以让蛋白质发生变性。这种技能对于防腐来说当然是再适合不过了,不仅可以让机体自身的酶全都失去活性,不能再催化机体的生化反应,并且一旦有外来的微生物袭来,同样也会因此而丧失机能,不能搞破坏。

五、进口冷链食品还能吃吗?

内容摘要:

自2020年6月以来,北京、辽宁、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广东、陕西等10余省份,已在当地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物上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涉及产品范围从海产品到畜禽肉类产品,进口物资被病毒污染范围从冷链食品扩展到集装箱。疫情传播呈现出“从物到人”和“从人到人”并存的特征。

在国内疫情得到良好控制的大背景下,为何进口冷链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甚至致使人感染的情况仍在出现?

面对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检测阳性频发,进口冷链食品还能不能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