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治疗胃出血、咳血、癌症、冠心病等独家秘法
我用三七
作者/朱曾柏
三七,入走血分,不寒不燥,是一味止血、止痛、消肿、化癥的良药,对许多出血病症或因血脉瘀阻而引起的诸多肿、痛病症(包括剧痛),以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运用得当,剂型适宜,都可取得明显效果。
有资料记载:三七、人参功效相似,均有调节免疫作用,能使过低或过高的免疫反应恢复正常。同时,三七有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的功效,这些都与三七为五加科植物和擅长止血生新、止血而不留瘀、“止血兼补”之独特功效有关。
三七可以配制成多种剂型使用,这又是三七的一大特点。如可以水煎服,可以碾末(极细末)吞服,可以制成蜜丸服,可以配制多种(因病势、病位而定)外用剂使用,并有胶囊、针剂和喷雾剂等广泛运用,效果明显。
笔者认为,三七的临床应用,应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升华、创新,以广其用,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1治疗血证
1.1 治吐血
先将三七碾极细末,过100目筛。用时,让病人取半卧位,每次吞服3-5g,一天服3-4次或5-6次。体质强壮者,每次可服至6-8g,以米膏油缓缓送服为宜。米膏油是以大米或小米煮成粥,粥上面集淀之浓稠米汤,即民间常说的米膏油。也可以用藕汁(即莲藕切碎,加米汤捣汁)送服。跌打损伤致吐血者,古有以黄酒送服之说,此说不妥,不要轻易使用。身体虚弱之女性患者,需加阿胶烊化,兑服。出血过多而出现语言、呼吸微弱,面色、舌质淡白者,加人参浓煎,与米膏油一并缓缓送服。服时药液温热,效果较好。
救治吐血,特别是出血量多(不论哪种因素造成的吐血)者,在服用三七粉止血的同时,还可以强磁铁敷于两涌泉穴,上病下取,内外同治,用之极效。吐血病人服药时和服药后,一定要安静养息,神静则血静,对探视者要婉言拒绝,以保证安静的环境。
对于女性患者,血止后,三七粉、阿胶仍不能停用,要继续服用数天或数十天,药量和服药次数可酌减。血止后病人会出现饥饿感,此时可以浓米汤、米膏油解饥,不要急于进食硬性和油腻食物。吐血症服三七,药液的冷、热,非常重要:年轻体壮者,药宜凉服;体弱气虚者,药宜热服。
1.2 治胃出血
本病出血量不大,出血缓慢,消化道溃疡出血多属此症。
治疗时,用三七粉、乌贼骨(除净壳皮)、蒲公英(量大)、甘草。先得三七、乌贼骨,碾极细粉,过100目筛,再取蒲公英、甘草煮送服三七、乌贼骨粉各10g,食后服。也可以藕粉糊送服,还可与最后吞食之饭菜、食物,同时服下。
方中乌贼骨性温,有收敛止血之特点。有人给乌贼骨加一个特定名字,称之为“制酸药”。乌贼骨治消化道出血上世纪50年代曾有多次报道,但就止血而言,与三七配伍,效果更好。
蒲公英的功用主要是解毒和散结。现在市面上以蒲公英为主的各种制剂,用之得当,效果明显。本品虽曰苦、寒,但性味平和,且可药、食二用,药价低廉,是一味解毒、散结佳品,胃出血、消化道溃疡应解毒,所以本症止血要配伍蒲公英解毒散结、止血疗疮。本品药力平和,单用或与三七配伍可治疗多种热毒、火毒病症。
民间流传着许多单用蒲公英治疗疑难病的经验方和偏方,如重用蒲公英治乳腺病,甚至乳腺癌、淋巴肉瘤、乙肝等,运用得法,用药量大,确可起到控制、缓解病症恶化的效果。
1.3 治咳血
用三七(极细粉)2g,鲜茅根300g,百合60g。后二味煮成浓汁,倒出药渣,每次用约50mL送服三七粉4-5g。再用红枣100g煮成浓汁,喝下三七粉后紧接着喝红枣汤,每次约30-40mL。
方中茅根一定要新鲜的(不少菜市场能买到),干茅根无效。如没有鲜茅根,宁缺勿滥,可用鲜豆浆浓汁送服。若血色鲜红,咳血量多,血脱及气,遂成危候者,应速止血。先喝大黄煎水2-3口,每次约20mL(大黄以西锦纹者为佳,灰暗、发黑、发霉者不能用)。
大黄水制法:大黄50g,沸水冲洗1-3min,再加沸水约300mL浸泡约30min,除掉大黄,加上等蜂蜜约50g,即成。此时患者服药应一杯是送服三七药,一杯是大黄水。
外敷用三七粉100g,大黄粉60g,再取上等蜂蜜和山西陈醋适量搅成糊状,以多层纱布包裹成约三寸宽、五寸长的药条,贴敷于患者背部肺俞、胃俞、心俞穴,每次外敷2-3小时即可。药条取下后放于消毒杯中,可反复用2-3次。也可以强磁铁贴敷于两足涌泉穴处,本法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咳血症。
2 治疗癌症、防治肝纤维化
2.1 治肺癌
肺癌咳血亦可以上法治疗。值得重视的是:肺癌咳血不止,病人见血恐惧,极易加重病情,使化疗、放疗难以进行。若能尽快止血,则可使患者心情愉悦,增强求生信心,症状便可以逐步得到缓解。中医讲以情胜情,广其义而用之于临床,很有效验。
现在医学模式的转变,之所以为国内外、中西医及各领域中有志之士所接受,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人的思维活动和社会环境的有机结合。《素问·举痛论》中说:“善言天者,必验之于人。”这种科学的见解,运用于临床实践,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对古典医藉中许多好的论述,好的理论,不仅要重视它的原创意义,还要特别有创新思维。
中医中药治癌有增效减毒的作用,这种说法和理念,是从大量实践中得出来的,但还没有将药物控制症状与以情胜情,调整机体吞吐功能联系起来。实践中应进一步深入研究,要将以情胜情这一治则细化到具体的病症中去。
笔者治晚期肺癌患者,常在辨证施治、个体化立法遣药中突出运用以情胜情这一治则,对控制症状恶化、改善生活质量,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2 治肝纤维化
我国乙肝发病率高,根治不易。乙肝久延不愈,其中不少患者可形成肝纤维化。轻度肝纤维化不迅速阻断,任其继续发展,病情是很严重的。笔者从临床治疗肝纤维化的体会和实际疗效看,如能以平和之剂外敷(包括外搽)、内服,可尽早控制肝纤维化(包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阻止病势发展,达到逆转的效果。
内服用三七研极细粉,另取当归尾、黄芪、浙贝母、甘草煮水,送服三七粉,每次4-5g,每天2-4次,至少服半年左右。
外搽用三七粉(量多)、大黄、莪术。先把大黄、莪术放于80%酒精中浸泡7-8天,去掉莪术、大黄,再加适量蜂蜜,搅成稀糊状。用时将三七粉倒于莪黄膏中,摊在多层纱布上,外敷于患处,每次外敷时间,不超过6小时,外出行动时敷药更好。外用膏取下后,放在消毒器皿中,盖好,可反复使用2-3次。
治疗肝纤维化,鳖甲虽是一味好药,但笔者一般不用,常用三七易鳖甲。其原因有二:一是体质不特别虚弱的患者,每天至少要服80g,剂量太大,宜戕伤胃气。中医治病,特别是治慢性疾患,顾护胃气非常重要。二是现在市售之鳖甲,多为人工养殖,其化癥破积之药力远不如野生鳖甲。
防治肝纤维化,中医应从瘀、痰、毒三方面组方遣药。三七化瘀生新为主药固然是重要的,但不能忘了痰和毒。中医论痰,是五脏六腑俱有,全身内外皆到,瘀血、败血中必然留伏痰浊;而瘀之既久,必然化毒。
中医对毒的认识,除了讲误食某些食物中毒、大气污染之毒外,某层次是多维性的,不如西医单指病毒。以三七为主药,配伍浙贝母、莪术瘀痰毒并治肝纤维化,效果明显。防治慢性乙肝纤维化如此,其他因素引起的肝纤维化,也可参照本法使用。
痰瘀毒者三法合用,是笔者几十年来治疗某些难治病症、疑难怪症和危急重症的治则之一。
3 治疗冠心病
冠心病为本虚标实证。三七是五加科植物,有与人参类似的皂苷成份,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凝血等药理作用。笔者用药,一向都以药物的性(气)味功能、归经以及君臣佐使组方为准则,但三七防治冠心病却考虑了上述三七的药理作用。《本草新编》记载三七“止血兼补”之说,堪称经验之谈。
治疗冠心病内服用三七粉、黄芪、丹参(少)、甘草。后三味煎水,送服三七粉6g,每天2-3次。
外敷用三七粉5分,冰片1分,共为细末,布包,做成药饼热敷于心前区。每次敷药时间约2-3h,每天2-3次,夜间敷一次更好。寒则凝热则行,中药的寒热温凉理论,不仅指药物的性(气)味功能,也包括外用。
目前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等以丹参为主的制剂,已广泛地用于防治冠心病,但笔者认为治疗冠心病本方比丹参制剂要好。方中黄芪补而不滞,是补气药中之上品,并有开痹功效,补气以助血行,血活而阳通,对防治本虚标实之冠心病是可取的。《素问·六节藏象论》记载:“心者,生之本……,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就是讲强大、隆盛之心阳,是心主血脉的物质基础,用黄芪防治冠心病其理即如此。就是气阴亏损的病症,可用黄芪。
2009年5月,防治成人心衰中美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强调,心衰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早期干预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减少心衰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医疗成本具有积极意义。这些学术见解,对三七防治冠心病,中为西用,有借鉴意义。三七止血又抗凝,止血而不留瘀,三七的活血通络效应有双向调节作用。可见依据中药的性(气)味功能,在反复临床实践中,拓展其适应范围,在原有药用效应基础上,创新发展,以广其用,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本文摘自《湖北中医杂志》,2010年第8期,作者/朱曾柏。中医书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