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与佛门敬茶礼仪

2020年4月1日    佛学研究网

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比如,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茶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茶道的发展过程

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点茶,斗茶:较之于唐代煎茶,宋人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由于宋代饮茶之风炽热,所以还风行评比调茶技术和茶质优劣的“斗茶”,亦称“茗战”。中国斗茶始于唐而盛于宋,随着贡茶的兴起应运而生。

泡茶:元代人已开始普遍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不加或少加调料。这种简便、纯粹的“清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加上后来的沸水冲泡法,到了明代,就形成了“泡茶”这种饮茶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的“功夫茶”茶道的操作程序

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

装茶: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大半壶。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肴。倒水、续水粗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但却是体现对宾客文明礼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倒水、续水有其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佛门敬茶礼仪

莲步入场:在平和优雅的佛乐声中,住持师和大师兄、二师兄、两位沙弥尼身着佛装,穿海青,披幔衣,轻移莲步,进入禅房。众尼拐弯走的是直角,佛家认为无方不圆,要修到功德圆满,需要行走有方,拜佛有礼。行走坐卧,皆有佛理。

焚香顶礼:进入禅房后按次序站于拜垫前,住持师到供桌前,右手持香,左手三指在前,右手三指在后,将香在灯上点燃,二指夹香,双手顶礼,心中默念:弟子恭敬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以香头点绕小圈,焚香行礼。小圈代表十方法界,十方是佛教中的空间,三世是佛教中的时间,佛、法、僧是佛教“三宝”,焚香顶礼,表达虔诚之意。

礼佛三拜:焚香之后再拜佛,这是标准的佛教拜佛仪式。两足呈八字站好,曲膝弯腰,右手按于拜垫中央代表佛,左手按于拜垫左上方代表法,右手从中央移至右上方与左手并齐,两拇指相接,掌心向上翻莲花掌,五体投地,心中想着为众生接福接寿,左手接福,右手接寿。收掌虚握,手心向下,心想将福寿施于众生。古时的五福为长命、富贵、健康、道德、和平。礼佛三拜,为众生祈求福寿双全,与中国茶德的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相处、敬爱为人一脉相承,意蕴相通。

普施甘露:住持师到供桌前,合十行礼,取净杯上一柱香点燃,摆放于供桌。右手持净杯绕香三匝,左手仰竖慧力智三指,右手持杯放于左手三指上,取柳枝放于杯上,竖二指靠杯边,走到拜垫前,右手中指在杯中水面写佛字,在左手腕处写佛字,并用柳枝蘸水点洒。然后长跪拜垫上,再用柳枝蘸水向左、中、右点洒甘露。再绕四周向四方普洒甘露。佛教教义含普施甘露,普渡众生。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悟之佛,而迷与悟,惑与觉,只在吾人方寸之间。而茶也古称甘露,先苦后甘,其滋味在于自我品尝,而难以明示。可见茶佛一理,茶佛一味很有道理。

打坐禅定:礼佛三拜后,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便要打坐参禅入定。禅定是佛教的基本修持方法,禅是静虑之意,定是指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坐禅要半跏趺而坐,头背正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且“过午不食”。茶叶性淡,醒脑提神,利于佛教修练禅定。所以佛家把茶叶称为“神物”,历来倡导饮茶,达到止息杂虑,安静沉思,静心自悟。

抽衣净手:在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禅定之时,沙弥尼即做泡茶的准备工作,脱去幔衣、海青,只留小衣,便于操作。按照佛教的习俗,将衣服整齐有序地折叠起来,放于垫上,默念“阿弥陀佛”,虔诚认真。然后净手,不仅为了卫生,也是一种礼貌。

烫杯泡茶:两沙弥尼摆放好茶几。二师兄为主泡,两沙弥将茶具放在二师兄茶几上,然后生火烧水。五台山佛茶用的是佛地圣水——般若泉泉水。般若泉水具有清心保健的功效,是泡茶的佳品,曾有“茗啜般若智爽神怡”的美称。煮水用的是五台山千百年来传统的粘土火炉和无烟硬木木炭,有“圣火煮圣水”之说。壶是山西传统的泥沙壶,保留着泥土的自然本色,有良好的保味和保鲜作用。二师兄温壶烫杯,注入茶海,静心分茶,将茶三次分拨,置于壶内,默念“阿弥陀佛”。接着以“银河落天”手法注水入壶,然后以“菩萨点化”和“普渡众生”的妙法冲茶泡茶,使佛茶真正具有“佛”的含意。

敬茶献茶:敬茶的顺序是先敬佛、再敬师,然后献宾客。第一杯敬佛、敬法,第二杯敬师、师兄。佛教讲究功德圆满,主张清心寡欲,明心见性,品茶悟道。敬师之后,沙弥尼将茶奉献给各位来宾,宾客接茶时,端坐平视,双手合十,行合十礼,不需用手去接茶。茶放桌上要等住持举杯示意,才可端杯品尝。心静平和慢慢细品,徐徐入口,才能品出其味,领略情趣。佛茶品茶讲究宁静清逸的情趣,不仅仅是感观上的享受,而且也是精神上的建树。

收杯接碗:要细心品茶之后,沙弥尼按顺序收杯。陆羽在《茶经》中说:饮茶者,应是“精行俭德之人”,佛教也规定“五戒”、“六度”,推崇精神的修养和生活的简朴,贯穿在茶文化和佛教文化之中。

问讯退场:在欣赏享受完礼佛茶的意境和甘苦之后,住持师和众沙弥尼要向佛问讯、向宾客问讯,然后按顺序退场。希望礼佛茶以独特的魅力,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和无穷的回味。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0)

相关推荐

  • 释妙林法师

    释妙林法师(1967.1-)号多闻,密号般藏陀地.甘肃甘谷县人,1987年9月在西安市兴教寺剃度出家,1990年7月回到崆峒山佛教寺院修行,现任中国佛协理事.甘肃省佛协副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平凉市佛 ...

  • 五台山新闻早班车 | 2018-8-29

    天 气 [五台山气象台] 今天小雨转多云 东北风3~4级,10-17℃ 景区要闻 1 高速路遇拾荒老人 交警爱心救助保平安 8月28日,高速五支队七大队民警在五保高速(阜平方向)11KM处,救助一名拾 ...

  • 缅甸僧人过午不食的佛系生活,并非想象中那么清苦!

    我们神奇的亚洲一直都是欧美人向往的目的地,从北京的长城到西安的兵马俑,从佛塔林立的曼德勒到水清沙幼的普吉岛,从京都的艺伎馆到胡志明的人力车--由于亚洲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宗教文化,所以一向都是白人趋之 ...

  • “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浅谈中国的丧葬制度和礼仪

    "丧"指哀悼死者的礼仪,"葬"指处置死者遗体的方式.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包括埋葬制度和居丧制度,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无论是埋葬制度还是丧礼制度.丧 ...

  • 非常实用的中国茶文化知识!记得收藏哦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竞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 茶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而学习茶知识也成为了茶人必学的功课.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篇超实用.超好记的 ...

  • 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日本铁壶上的历史文化渊源

    茶文化的兴起,带动了茶道具的发展.这些年日本老铁壶一跃成为中国收藏市场的宠儿.人们不禁想问,日本铁壶倍受青睐的外衣下,究竟藏着怎样的历史文化渊源? 都说日本茶道,是中国古茶道的活化石.于是老铁壶的出现 ...

  • 中国茶文化邮票

    紫砂邮票 <茶>邮票 1997年4月8日我国发行的<茶>邮票1套4枚,展示了茶文化的源远流长.第一枚是"茶树",画面是生长于云南的一棵大茶树,树龄已逾千年, ...

  • 中国茶文化VS日本茶文化:前者领悟茶道修道行,后者重禅味求自省

    茶一直以来都是东方文明的一个代表,茶的主要最初源头就是中国,但是后来随着与各国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尤其是与日本的交流,使得茶以及茶文化广泛流传. 直至今日,茶文化一直是显著文化之一,那么作为蕴 ...

  • 味为上: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窗口

    驾车行驶在成都市二环高架上,人们往往会被成华区建业路口建筑上醒目的"味为上"三个字所吸引. 走进位于建业路218号附1号的味为上古树普洱茶专营店,人们发现自己仿佛置身于茶文化博物馆 ...

  • 中国5000年传统中华礼仪用语,就要失传了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

  • 从徽茶的文化魅力,看其对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影响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据说神农时期就已经形成饮茶文化,迄今为止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中国各个地区都有着以茶代礼的风俗,可以说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了整个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茶 ...

  • 中国茶文化知识全记录,超实用,收藏版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竞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 茶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而学习茶知识也成为了茶人必学的功课. 下面茶小识就给大家分享一篇超实用.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