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彬紫砂壶,从艺术到生活化的真正内涵
北京保利2019年春拍“紫泥载道——紫砂壶专场”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总共202件精品上拍,其中吴大澄、吴湖帆祖孙递藏的明朝人时大彬制菱瓣圆壶、扁圆壶以咨询价形式上拍,1350万元起拍,1900万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2185万元成 交。
时大彬继供春之后,创制了许多制壶专用工具,创制了许多壶式,并培养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启下,发展了紫砂艺术。
国内现存于公家的,有以下四件时大彬作品:1.“六方壶”,红泥紫砂,系1965年于扬州江都明代墓葬中出土,有关专家大多认为是时壶真品。明墓系万历四十四年的。“六方壶”现存扬州博物馆。壶形制规整,壶底阴文刻“大彬”两字。2.“紫砂扁壶”,刻有“源远堂藏、大彬制”七字。该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3.“天香阁壶”,泥色紫黑。壶盖里刻“天香阁、大彬”五字。壶外观有大度之气,雍浑古朴,或认为是时大彬的早期作品。现藏于南京博物院。4.“僧帽壶”。“僧帽”造型,在唐宋以来的瓷器造型中已不少见。时大彬借鉴于紫砂造型中,所作“僧帽壶”棱角分明,线条流畅,精雅独到。底款“生莲居大彬”五字。该壶现存于上海友谊商店。
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徒弟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以上四人为第 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时大彬的弟 子徐友泉,李仲芳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
时大彬制壶极其认真,稍不满意,就敲碎扔掉,有“十不得一”一说,如果都不满意,就一只不留。他制壶的特点,是紫泥中带有白点,最 大的绝活是壶盖一经合上,随手拈盖提起,壶身不坠。
在紫砂壶历史上,名人名匠众多,“时大彬”其中之一,他的出现给紫砂文化画上浓厚的一笔,起到重要性的意义,在紫砂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出土的也未必是真正的”时壶“,从历代明墓出土的众多“时壶“的制壶工艺进行比较,不难看出水平的悬殊,原因便是因为这其中不乏有大彬同时期以及明末清初的伪作。另外,在民国时期,上海还有专门的作坊生产落款为时大彬的紫砂壶,这些壶陆陆续续流入市场内。各个渠道涌入的大量赝品,为时大彬紫砂壶的真伪鉴别增加了很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