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刘元兵:毗河湾的一道风景(诵读)

“中原红木杯”

文 :刘元兵 / 主播:自在花开

人生难得半日闲。忙碌工作一年的老几,春节期间终于有点时间,来到风景秀丽的毗河湾半日闲茶园,悠闲地享受着阳光,品茗着浓浓的茶香。

“哥老倌,那个蓝色的车子是不是你的啊,交警来贴牌了,赶紧辗开一下啊。”突然,老几听到一声大喊。回头一看,是一位穿着花色围腰的60来岁的农村妇女,着急地向老几呼喊着。来不及谢谢这位妇女,赶紧跑去把车子移走,避免了150元的罚款。由于车位紧张,老几临时将车停在路边,心想等一下,等有车子走了,再移到停车位里,没有想到交警很快就来了。戴着一个口罩,穿着朴素的妇女原来是一位擦鞋人,老几拿出50元钱向妇女表示感谢。她笑眯眯地说:“哥老倌,你小看我了啊,我在这里擦鞋好几年了,都是帮大家看到车子的,我才不会要你的钱啊,你照顾一下我这个老太婆的生意就行了啊!”于是,老几感激地换上她给老几的布拖鞋,将皮鞋交给她打理。很多没有停在车位的车主都纷纷前去将车子挪动,放在规定的车位上,回头都向这位妇女投来感谢的目光,然后请她擦鞋,以示谢意。

妇女提着好几双鞋,在半日闲茶园梯步边的一棵小树下,摆开架势,开始认真地工作起来。这位来自临近乐至县的妇女名叫陈翠萍,本姓郭,由于父母亲无法养活兄妹三人,她被抱养给陈姓人家。日子艰难地过着,当时在村里还是一枝花的她,嫁给了一位远在新疆工作的男士。两夫妇生育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由于没有上过学,识字不多,只有做点体力活。为了养活两个孩子和年老的养父以及自己的亲生父母,38岁时,她就开始到成都做起了擦皮鞋的营生,至今已经二十几年了。从当初的每双鞋五角钱到今天的每双鞋五元钱,她一直默默地坚持,自己省吃俭用,衣着简朴,挣到钱后舍不得花,都是邮寄回去,给孩子和父母们。女儿出嫁到金堂后,她就随女儿来到金堂,她背着孙儿走街串巷,南滨路、北滨路、温州商业城、平安桥、毗河湾等地都可以见到一个背着小孩擦皮鞋的妇女。由于儿女都是打工族,每月挣钱不多,还有房贷,她就自己挣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不让儿女操心,同时还要给儿女补贴。如今80多岁的养母重病缠身,她将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给母亲治病。长期在成都416医院附近擦鞋的她,2011年在一次回家看望父母的途中,搭乘一辆小货车,由于山路弯曲,路面不平,导致翻车,她被摔出车子,腿部、脸部受伤,撞掉两颗门牙,经过成都陆军医院抢救,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康复出院,如今脸上还留下痕迹,腿部留下后遗症。坚强的她又拿起工具,干起了擦鞋的营生。

一双双脏兮兮的皮鞋,经过她清洁尘土,清洗,上油,抛光,晾晒、再上油,再抛光等系列程序后,打理出来,显出原有的光亮。她将一双如同崭新的皮鞋提了过来,弯腰,放在老几的脚边,将布拖鞋提起来。老几再次给她50元,依然坚决要感谢她。她幽默地说:“谢谢合作,我只收5元,绝不乱收费,不然我这个长摊子就摆不走,我靠劳动挣钱吃饭。有一次,一个老板在河边茶座数钱,给农民工发工资,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满地都是百元钞票,我一张一张给他捡起来,交给他,后来这个老板说,要给我租个铺子擦皮鞋,我都谢绝了!”

擦鞋大姐的话语,让老几对她倍生敬意。转身离开后,擦鞋大姐又开始吆喝:“擦皮鞋啊,擦皮鞋啊!”来到一位穿着很体面的男士面前,“老板,擦皮鞋啊!”那位男士轻蔑地对她说道:“我还没有挣到钱啊,不擦!”擦鞋大姐依然笑眯眯地说:“老板开玩笑啊,我一看你就是有钱人,没有关系,今天不擦,改天照顾我的生意啊!”那位男士一脸尴尬。擦鞋大姐,拖着工具箱,一脚高一脚低地向下游走去,留下了坚强的背影。

“擦皮鞋啊,擦皮鞋啊!”声音逐渐远去,这声音就像山村的劳动号子,就像一首原生态的音乐,混入了毗河湾的优美的音乐声中,成了一道风景。

二〇二一年正月初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