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吞掉”戴比尔斯的人
▲Ernest Oppenheimer
欧内斯特·奥本海默(Ernest Oppenheimer)这个名字,在钻石行业可谓如雷贯耳。自创立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以来,奥本海默在这个行业呼风唤雨一百多年,是这个领域最强大的家族之一。
今天是周末,咱就轻松一点,大概回顾一下奥本海默的故事。
欧内斯特·奥本海默生于1880年的德国弗里堡(Freidburg),父亲是雪茄商人。17岁的时候,奥本海默在伦敦做钻石中间商,当时钻石行业只不过刚刚开启。
1902年,由于业绩突出,公司派遣奥本海默去南非做代表。与此同时,普雷米尔矿山(Premier Mine)刚刚投入开采,但矿主托马斯库利南(Thomas Cullinan)拒绝加入戴比尔斯集团,而是把自己的产品卖给两个伦敦批发商,其中一个就是奥本海默。
这一举动打破了戴比尔斯当时的销售体系,不过塞西尔罗德斯(戴比尔斯第一任董事会主席)的继任弗朗西斯奥兹(Francis Oats)对此却不屑一顾。
普雷米尔矿山的产量很大,几乎要超过戴比尔斯。此时奥本海默被任命为伦敦辛迪加在当地的代理,这让奥兹有一些焦虑起来。
奥本海默对于钻石的估价和市场判断很准,这一点让他很快成为了国际知名的钻石专家。
1910年,非洲西南部(就是今天的纳米比亚)发现钻石矿,奥本海默赶往当地进行评估,并给伦敦方面提供了很准确的简报。一战时期,那片地域被南非军队控制,奥本海默立刻抓住机会成立了西南非洲矿业公司。当然,这里面的利益后来在收购戴比尔斯的时候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战后,由于过度开发,导致钻石价格出现了滑坡,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很多金伯利矿的开采被停止了。奥本海默组建了CSO(Central Selling Organization,也就是一个集中销售钻石的组织),与所有其他钻石生产商和销售商联合起来运作。当时正处于大衰退时期,钻石的市场需求锐减,很多新开的矿立刻关闭了。奥本海默通过调整供应量,有效保护了整个钻石行业,令其在三十年代中期重新恢复了活力。
其实就在一战前夕,奥本海默就认识了一个叫威廉·林肯·洪诺德(William Lincoln Honnold)的美国工程师。当时洪诺德正在南非搞一些煤矿、金矿和铜矿的开采。这两个人之间建立了很深的友谊。
洪诺德是奥本海默最强大的“技术合伙人”。很多人都觉得是奥本海默创立了英美资源集团,殊不知如果没有洪诺德的加入,JP摩根是不会给他们投资100万英镑的。
有了JP摩根这个金主爸爸,奥本海默和洪诺德在1917年共同建立了日后叱咤风云的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
其实关于这个集团的名字还有一个小插曲。一开始奥本海默打算给公司起名叫“非洲美国集团”(African-American),但是投资人不同意,说必须要体现英国,所以才有了“英美资源集团”这个名字。
1926年,英美资源集团买下了戴比尔斯的大部分股权,正式进入钻石行业。奥本海默本人在1929年成为了公司的第一任董事会主席。
从三十年代开始,奥本海默开始逐渐将自己的权力移交给儿子哈利(Harry Oppenheimer)。对,哈利就是那个后来提出“钻石恒久远”想法的那位老兄。
哈利上位之后,在集团担任主席长达25年之久,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奥本海默在钻石行业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通过限产稳定住了钻石的市场价格。除此之外,他也是首个将婚庆市场需求量和源头产量挂钩的提议者。那个时候,英美两国只有不到20%的人会选用钻石作为订婚戒指材料,但奥本海默从中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1939年,哈利去纽约敲定“钻石恒久远”那句宣传语,正是老爸奥本海默一手推举的。
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相信各位都知道了。奥本海默家族从此一飞冲天,在经济、政治(尤其是非洲政治)领域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奥本海默于1957年逝世,葬在南非约翰内斯堡Parktown的圣乔治教堂。
本文已在《钻石观察》头条号同步。
钻石观察